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39.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到凤台看花鼓灯(赵阳) 的原始碼
←
到凤台看花鼓灯(赵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到凤台看花鼓灯'''<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36363/pexels-photo.jpg?auto=compress&cs=tinysrgb&dpr=1&w=5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到凤台看花鼓灯》'''是[[中国]]当代作家赵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到凤台看花鼓灯=== 朋友老孙发来短信:老赵,丁集庙会在演花鼓灯。 还等什么?上车,到凤台看花鼓灯去! 凤台离寿县古城很近,过去说“一袋烟的工夫”,历史上出过“一城两府”的佚事;现在有了车,显得更近,刚出城门就上了淮河大桥,到凤台也就“喝杯茶的工夫”。比路途更近的是凤台与寿县文友间的感情,虽分属两市,但文化同源,事业同心,一衣带水,哪一家有了美事,都要喊上一嗓子的。 老孙在单位已等候多时。与我们会合后,沿着县道向丁集赶去。 到凤台看[[花鼓灯]]的[[夙愿]]源于三十多年前。那时候,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人们吃饱肚子有了力气,逢年过节就想乐呵乐呵,各种过去差不多已快忘却的民俗俚戏又被翻了出来。我的家乡隐贤集地处淠河东岸,那一年正月十五在大河滩插灯,吸引来四面八方的群众观看。同时,保义的[[舞龙]],涧沟的[[唢呐]],正阳关的肘阁,纷纷赶来一展身手,好一场民俗民艺的“群英会”!就在一圈“旱船”及“犟老婆骑犟驴”演完,一阵热烈明快的锣鼓声响起,一个穿着红肚兜的小伙手舞黄伞,引着六、七位姑娘踩着鼓点一蹦一跳地上了场。姑娘穿着绿衣,手里分别拿了红色的绸扇和手绢:“小小扇子八根柴,北乡扇到南乡来。扇得蝴蝶成双对,扇得大雁一排排,扇得福来喜也来!”带有故事情节的表演,一下子就镇住了全场。听身边人议论,这是从凤台来的民间花鼓灯艺术团。可惜当天节目太多,你未唱罢我已登场,花鼓灯只表演了片段,但从此在我脑海留下深刻印象。随着岁月流逝,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古今中外各种艺术都能在广播电视互联网上一探其详。我也真就上网搜寻过“花鼓灯”,但总找不到初看花鼓灯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是不是花鼓灯表演只有现场观看才有感觉? 丁集[[庙会]],人山人海。街心根本开不动车,我们索性下车观景,随着人流来到一片广场。广场的一侧搭了舞台,台的上方悬挂了横幅,原来是凤台县推剧团和花鼓灯艺术团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台下早坐满了人,以老年人、妇女和孩子居多,一些卖糖球的、卖矿泉水的、卖瓜子的散布其间。现在生活好了,老百姓上街都是开着电动三轮车,车在台下一停,也就成了大伙的板凳。我们刚刚坐下,表演就正式开始了。开场歌舞是《春到鼓乡》,伴着一阵优美的舞曲,十来位桃红柳绿的“兰花”天仙一般飘上台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虽是外行,但因为热爱,就想从表演中读出点门道。果然,“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凤台的演员确实不一般,“脚下梗着走,上身风摆柳,转弯靠着旋,亮相三道弯。”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把少女徜徉春光里无限欢乐的美好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春到鼓乡]]》,集花鼓灯兰花舞蹈之大成,且吸收了外来民间舞蹈表演形式的精髓,传统中加上新创意,节目堪称经典! 我对凤台花鼓灯刮目相看了。暗暗庆幸,这一趟算来着了。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节目编排者深谙此道。开场歌舞后是女声独唱,接着又是花鼓灯戏《夫妻观灯》。“唷,唷,不好了!老婆的裤脚烧着了!”[[黄梅戏]]的调配上花鼓灯的舞,把台下的男女老少逗笑得前仰后合。有传统戏,也有现代戏,花鼓灯群舞《[[长征路上]]》,把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环境中矢志不渝坚持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体现得淋漓尽致。 几个节目看完,我想起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沿淮民谣流传一句话:“花鼓灯哪里最好看,淮上古城凤台县。”看来此言不虚。台上每个节目都能hold动全场,都让我眼前一亮。 最养眼、最梦幻的节目应数《[[俏佳人]]》。三位分别穿着红、黄、绿色霓裳羽衣的“兰花”, 一手持绢,一手挥扇,在悠扬抒情的灯歌中蹁跹起舞。三个人时分时合,聚散起伏,风摆杨柳,柔若无骨,彩云追月,美仑美奂。“上山步”、“小起步”、“双环步”,这些花鼓灯的标志性动作,在舞蹈组合中巧然天成,“怎么演怎么有”,看不出一丝编排的痕迹。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是美的动作、美的线条、美的旋律、美的画面,无不展现淮河女子的娇柔、妩媚。那回眸一笑,风情万千,令人如饮甘醇、如临梦幻,心旌荡漾。 最具原生态美感的节目当数《[[双回门]]》和《抢板凳》。《双回门》说的是一对新人回娘家,路上被轿夫戏耍,双方针锋相对,斗智斗勇,舞蹈热情奔放,刚劲洒脱,故事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氤氲着淮河的水汽,宛如一幅美妙的乡风民俗画。 《[[抢板凳]]》通过一男两女相互争抢板凳玩耍的场景,生动表现了孩童的质朴、天真、聪明和可爱。节目一开始,男孩扛着凳子上场,见两个女孩挥扇舞绢乐趣无限,心生好奇,便招呼女孩坐凳休息,想趁机抢过女孩的扇、绢看个究竟。两个女孩有意逗他,故事由此展开。难能可贵的是,编导者把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原始动作原汁原味地搬进了舞蹈中,如男孩的掐腰、挠头,女孩的挤眼、皱鼻、扮鬼脸,惟妙惟肖,恰到好处地交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不仅让观众看得懂,还觉得美,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节目看完,不由相互会意地一笑。 “打开扇子,就是一处美妙的风景,风景里有飘动的舞魂;旋动手绢,就是一园的[[牡丹]],手绢随舞者一起精神([[李白月]]《玩灯人的情怀》)。”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在一曲火红绚烂的《[[江淮鼓韵]]》群舞中推向高潮。节目看完,意犹未尽。站在观众走尽的舞台下,我仍不愿离去。耳畔萦绕“咚咚锵锵”的鼓声,脑际蹦出“钟鼓锵锵,淮水汤汤”的诗句,心中在想:下一回看花鼓灯是什么时候呢?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赵阳,安徽寿县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常务理事。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到凤台看花鼓灯(赵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