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23.2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 的原始碼
←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3363/02e14e50f2ab379a50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88%AB%E5%9B%BD%E7%9A%84%E5%AD%A6%E6%A0%A1%E5%92%8C%E6%88%91%E4%BB%AC%E7%9A%84%E5%AD%A6%E6%A0%A1%E4%BB%8A%E6%97%A5%E6%AF%94%E8%BE%83%E6%95%99%E8%82%B2&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当代比较教育重要著作。埃德蒙·金撰写。1958年在伦敦出版,曾多次再版。中译本根据第5版(1979)译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王承绪等译。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4编、12章,中译本46万余字。第1、2编阐明比较教育理论问题,第3编为实例研究(个案分析),第4编为总结。第1编只1章,阐述当代整个教育背景的变化。第2编两章,论述比较教育学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和研究方法。指出,教育的比较研究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利用比较研究来建立特定的学校机构,如初等学校、技术学校、师范学校、进步[[学校]],等等;第二阶段是20世纪前期,试图指导普及特定的学校机构,如初等学校、中学和各种附属设施;第三阶段是1945年至1960年之间,试图指导对正规教育及其相互联系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全国性评价,但对主要的教育趋势和问题愈来愈具有国际的和比较的认识;第四阶段是1960年以后,试图利用教育的比较研究的见解、证据和方法,从国际的观点指导主要属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决策。十分重视教育的历史背景,并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心,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工业前社会、工业社会和工业后社会等3个阶段,提出与这3个阶段相应的教学模式。认为现在西方正处于工业后社会的发展阶段,并称之为信息社会,教育处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决策起着指导作用,社会科学继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之后对教育的研究处于重要地位。还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的决策和行动作出贡献。将比较教育研究分为3个层次,认为每个层次的研究目的不一,研究内容与方法也有所不同,只有由比较教育的研究工作者对教育改革实际问题进行的研究才能对教育决策作出较大贡献。这种研究还应采取有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参加的多学科协作的研究方法。初学者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是对各国教育有大致了解,应采取区域研究的方法,对各国教育的背景和制度作尽可能全面的介绍。对比较教育稍有根底的人则主要是对教育工作上反复出现的专门问题进行跨文化的分析研究。还强调分析和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并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即在背景、概念、制度(机构)和实施(操作)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第3编以7个章节(第5至第11章)的篇幅对丹麦、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印度和日本等7国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第4章主要是说明选择这7个国家进行分析比较的根据。第4编只有一章,进一步说明当今比较教育的目的、任务,强调教育的比较研究是为教育改革服务,即今日的比较研究是为了明日的研究和决策。 本书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对各国教育的分析和评价也带有某些成见。但强调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影响,重视分析教育的历史背景、主张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者的水平采取相应研究方法等思想都是可取的。提出的分析比较框架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埃德蒙·金(Ed-mund King),[[英国]]当代比较教育专家和教育史学家,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教授,已退休。是《比较教育》杂志和《社会、学校与进步》教育丛书主编。主要著作还有《各国教育观点》、《教育和社会变迁》、《比较教育与教育决策》、《西方教育史》,等等。《西方教育史》是他与博伊德教授合著的,已出11版。 ==相关信息== [[书籍]],是思维的结晶,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名著,则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ref>[https://www.sohu.com/a/212889085_623786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读?《连线》杂志为你推荐这些!],搜狐,2017-12-26</ref>。《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ref>[http://www.doc88.com/p-806989508816.html 工具书是一种按某种体例编排的专供查找特定资料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f>。 ==视频== ===<center>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储殷教授的演讲:教育,我们这一代父母的迷茫</center> <center>{{#iDisplay:p3219ipe1zg|560|390|qq}}</center> <center>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重视教育科技知识产权保护</center> <center>{{#iDisplay:d00308rvyn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