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209.16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利吉惡地步道 的原始碼
←
利吉惡地步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利吉惡地步道'''<br><img src=" https://www.erv-nsa.gov.tw/image/25935/1024x768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rv-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251 圖片來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small> |} '''利吉惡地步道'''位於[[台灣]][[台東縣]][卑南鄉]]。'''利吉惡地步道'''位處台東市北郊的卑南溪畔的[[利吉惡地]]之上,該處又稱為利吉月世界,有著「台東地質國寶」之稱的利吉混同層。<ref>[https://www.erv-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6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ref>位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花東縱谷]],因為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有了豐富地貌。而'''利吉惡地'''屬菲律賓海板塊的前緣,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擠壓後,經由造山運動所形成,之後經歷長時間的風化、雨蝕作用,將地表沖刷成一條條雨蝕溝。現今地表因孔隙很小,滲水及透氣機能不佳,故覆蓋許多結構鬆散的黏質礦物,其中包含多種泥岩及沙岩,加上攪入蛇綠岩體,造就出特殊的地質結構,也就是所謂的「利吉混同層」。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便利遊客近距離欣賞地質景觀,在東45鄉道設置「利吉惡地地質公園」,並設置觀景涼亭與木棧道。民眾可沿著寬敞的木棧步道前行,步道長度約1公里,往返大約一小時的路程。值得旅人前一探究竟並觀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ref>[https://www.erv-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251 利吉惡地步道]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ref><br style="clear:both;"> ==景點介紹==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利吉惡地步道一景'''<br><img src="https://www.erv-nsa.gov.tw/image/25877/1024x768"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rv-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251圖片來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small> |} 有著台東地質國寶之地稱號的'''利吉惡地''',位於台東縣卑南鄉利吉村。該地係經由板塊擠壓、造山運動、風化、雨蝕而所形成,鮮少有植物生長的山壁上佈滿一條條雨蝕溝,彷彿是月球上才會出現的場景,成為遊客拍攝粗獷荒涼系美照的拍攝地。且當地因地質環境之故,土壤富含天然鎂成分,有利於植物生長的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種植芭樂的面積約十公頃,以無子的水晶芭樂、香甜的珍珠芭樂為主,也是臺東芭樂主要產地,種出來的[[芭樂]]特別清脆香甜。<ref>[https://www.peopo.org/news/410959 惡地出好果,臺東利吉芭樂] </ref>而透過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設置的利吉惡地步道進行瀏覽,沿途可欣賞利吉惡地從板塊擠壓、造山運動、風化、雨水沖刷侵蝕等自然力刻劃成的特殊地景,民眾可藉由步道上設置的自導式解說牌,進一步認識利吉惡地的景色驚奇變幻,委實令人嘆為觀止。 ==有「東台灣版的月世界」美譽==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利吉惡地步道周遭景觀'''<br><img src="https://www.erv-nsa.gov.tw/image/25879/1024x768"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rv-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252 圖片來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small> |} 利吉惡地步道因所處的地質環境呈現雨蝕溝遍布的特徵,使得土壤乾燥時硬如石塊,下雨時則變為一灘泥濘,加上地勢險峻、表土流失的因素成就寸草不生景色,除了較具生存優勢的五節芒、銀合歡、相思樹和車桑子等植物,幾乎看不見其他生物蹤跡,不過如此荒蕪的樣貌反而成為遊客拍出意境美照的首選。因地質特色與高雄的月世界相近,故擁有「東台灣版的月世界」美譽。 若想看利吉惡地全貌,可從台東大橋(卑南大橋)或利吉大橋上遠眺,從橋上同時也能看見綿延2公里長,橫越卑南溪與利吉惡地相望的「小黃山」斷崖景觀,進一步理解臺灣板塊聚合的地質歷史現場。至於近距離進去觀賞的朋友,也要留意自身安全,畢竟幾千萬年的地貌具有許多不確定性,拍照之餘也要更加小心警慎!<ref>[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874780.htm 東台灣版本月世界!「台東利吉惡地」拍出荒蕪蒼茫美感]</ref><br style="clear:both;"> ==視頻== 【利吉惡地崎嶇貧瘠 地質公園探索奇景 】華視新聞 20200930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op2om3TSo }} 【地質之旅-利吉惡地】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czBpDov4Q }} 【20161231 - 惡地 佳果 吉人居】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5z713hZB4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Category:733 臺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利吉惡地步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