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242.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初级产品 的原始碼
←
初级产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初级产品.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8%9D%E7%BA%A7%E4%BA%A7%E5%93%81&step_word=&hs=0&pn=10&spn=0&di=234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1991629%2C157619224&os=3565923871%2C3314391424&simid=0%2C0&adpicid=0&lpn=0&ln=1605&fr=&fmq=1618800758842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ss1.baidu.com%2F9v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wh%3D450%2C600%2Fsign%3D2db861f73d292df59796a41189017056%2Fd8f9d72a6059252d6d7cb9dc339b033b5ab5b9fb.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zit1w5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q7jfpt5gAzdH3F09b809b89ldn80a9ld_z%26e3Bip4s&gsm=b&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48174814923170492.html 来自百度知道]]] '''初级产品'''是初级产品经过一次或多次加工后,被作为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继续投入生产过程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初级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中间形态。进行中间产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初级产品经过逐步加工使之成为最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货物和原材料常常要从一个生产者转移到另一个生产者,或从一个场所转移到另一个场所,从而经过多个生产消费阶段。处在各个生产消费阶段的货物和原材料都是中间产品。 == 初级农产品 == 种植业产品 一、烟叶。是以各种烟草的叶片经过加工制成的产品,因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晒烟叶、晾烟叶和烤烟叶。 晒烟叶是指利用太阳能露天晒制的烟叶;晾烟叶是指在晾房内自然干燥而成的烟叶;烤烟叶(复烤烟叶除外)是指在烤房内烘烤成的烟叶。 二、毛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即茶青),经吹干、揉拌、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的茶。 三、食用菌。是指自然生长和人工培植的食用菌,包括鲜货、干货以及农业生产者利用自己种植、采摘的产品连续进行简单保鲜、烘干、包装的鲜货和干货。 四、瓜、果、蔬菜。是指自然生长和人工培植的瓜、果、蔬菜,包括农业生产者利用自己种植、采摘的产品进行连续简单加工的瓜、果干品和腌渍品(以瓜、果、蔬菜为原料的蜜饯除外)。 五、花卉、苗木。是指自然生长和人工培植并保持天然生长状态的花卉、苗木。 六、药材。是指自然生长和人工培植的药材。不包括中药材或中成药生产企业经切、炒、烘、焙、熏、蒸、包装等等工序处理的加工品。 七、粮油作物。是指小麦、稻谷(含粳谷、籼谷、元谷),大豆、杂粮(含玉米、[[绿豆]]、赤豆、蚕豆、豌豆、荞麦、大麦、元麦、燕麦、高梁、小米、米仁)、鲜山芋、山芋干、花生果、花生仁、芝麻、菜籽、[[棉籽]]、[[葵花籽]]、[[蓖麻籽]]、[[棕榈籽]]、其他籽。 畜牧业产品 牲畜、禽、兽、昆虫、爬虫、两栖动物类 1、牛皮、猪皮、羊皮等动物的生皮; 2、牲畜、禽、兽毛,是指未经加工整理的动物毛和羽毛; 3、活禽、[[活畜]]、[[活虫]]、两栖动物,如生猪、菜牛、菜羊、牛蛙等等; 4、光禽和鲜蛋。光禽,是指农业生产者利用自身养殖的活禽宰杀、褪毛后未经分割的光禽; 5、动物自身或附属产生的产品,如:[[蚕茧]]、[[燕窝]]、[[鹿茸]]、牛黄、蜂乳、麝香、蛇毒、鲜奶等等 6、除上述动物以外的其他陆生动物。 渔业产品 1、淡水产品。淡水产动物和植物的统称。 2、海水产品。海水产动物和植物的统称 3、滩涂养殖产品。是利用滩涂养殖的各类动物和植物。水产品类,包括农业生产者捕捞收获后连续进行简单冷冻、腌制和自然干制品。 林业产品 1、原木。是指将伐倒的乔木去其枝丫、梢头或削皮后,按照规定的标准锯成的不同长度的木段。 2、原竹。是抬将竹砍倒后,削去枝、梢、叶后的竹段。 3、原木、原竹下脚料。指原木、原竹砍伐后的树皮、树根、枝丫、灌木条、梢、叶等。 4、生漆、天然树脂。是漆树的分泌物,包括从野生漆树上收集的大木漆和从种植的漆树上收集的小木漆;天然树脂,是指木本科植物的分泌物,包括松脂、虫胶、阿拉伯胶、古巴胶、黄耆树胶、丹麦胶、天然橡胶等等。 5、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林业副产品。 其他植物 1、棉花,是指未经加工整理的皮棉、棉短绒、籽棉; 2、麻,是指未经加工整理的生麻、[[宁麻]]; 3、柳条、[[席草]]、[[蔺草]]; 4、其他植物。 == 产品简介 == 初级产品,又称原始产品。指未经加工或因销售习惯而略作加工的产品,如天然橡胶、原油、铁矿石等农林牧渔矿产品。指人们通过劳动,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尚待进一步加工或已经简单加工的产品。初级产品主要是农、林、牧、渔、矿业产品,如矿石、精矿、籽棉、皮棉等。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初级产品分为食品,饮料,农矿原料,动植物油脂和燃料五大类。初级产品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约占发展中国家出口总值的3/4,大部份输往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约占1/3。 初级产品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物质基础。在生产过程中,它或是构成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实体,或是被消耗掉。在编制地区经济规划的投入一产出表时,为简化计算程序,通常按产品用途,将需进一步加工的作为中间产品,不需进一步加工的作为最终产品。如化工、动力用煤为中间产品,生活、出口用煤为最终产品。初级产品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一个国家、地区初级产品的数量,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初级产品的生产规模,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ref>[https://new.qq.com/omn/20210406/20210406A0AM0O00.html 重磅!初级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将取消!]腾讯网</ref> == 价格 == 变动特点 初级产品中很多是工业原料,其价格变动的特点,一般说来,是涨、跌幅度较大;又如果一般经济行情有变化,它的涨、跌反应都较快。更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输出的初级产品,经常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垄断组织的压价,特别是有些发展中国家至今还没有摆脱单一经济状况,只信赖一、二种初级产品出口,作为外汇收入的来源,那就更容易遭到垄断低价的盘剥。所以一般说来,初级产品价格,尽管有暴涨的时候,但不用很久可能就遭到压抑而出现暴跌。从较长远的时间看,初级产品价格即使有所上升,但总是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品。如果主要是由发达国家输出的初级产品(例如:某些矿产品),情况就会有改变。它们除了一般地具有原料品价格变动的特点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垄断性。 走势预测 虽然世界经济衰退趋缓,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实体经济需求、美元汇率走势等仍不明朗。加之投资者信心恢复的基础较为薄弱,前期价格又上涨较快,各品种价格继续上行阻力增大。初步判断,后期主要初级商品价格将呈区间震荡态势,不排除大幅回调的可能性。预计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区间为50至75美元/桶,国际铜价为3500至5800美元/吨,国际铝价为1400至1800美元/吨。判断基于: (一)商品需求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局面未有改观。欧佩克认为世界原油需求在2013年之前无法恢复到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6月份,国际能源署预计2009年每日原油需求为8330万桶,较上年下降250万桶。我国原油需求虽有回升势头,但在世界原油需求总量中占比较小。基本金属方面,美国房地产市场尚未企稳,后期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于外需疲软、政策保守和欧元升值,欧洲制造业回升乏力,将进一步拉低有色金属的需求。上半年我国铜需求主要受电网投资、企业补充库存和收储支撑,下半年需求持续增长存在较大难度。此外,三季度是铜、铝等金属的传统消费淡季,也对价格上升造成一定阻力。 (二)通胀预期难以支持商品价格继续上升。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推高了通货膨胀预期,催生了针对资产和大宗商品的投机。在需求层面未出现实质改善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基于预期继续上涨可能伤害经济复苏势头,最终导致其价格回调。目前,美欧等国纷纷筹划出台抑制石油投机的相关政策,限制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对商品市场的参与,维持能源等商品价格平稳运行,一旦政策得以实施,将很大程度上削弱投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力。 (三)[[美元]]大幅贬值进而推高商品价格的概率较小。目前,维持美元强势有利于美国经济早日走出衰退,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需要保持世界对美元的信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实力仍然是维护美元地位的有力保障。欧洲、日本衰退程度甚于美国,当前阶段,持有美元仍是避险的主要手段。因此,后期美元大幅贬值概率较小,难以推动商品价格上涨。<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3330238.html 哪些是初级产品,哪些是工业制造品 ]百度知道</ref> == 进口隐忧 == 2008年1月-4月份,中国初级产品进口达到1159.3亿美元,增幅近66%。与总的进口额增长相比,中国前4个月 初级产品进口额出现大幅增加。 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大幅增加,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逐步推进和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结果。据德意志银行估算,中国的原油、铜、铁矿石、锰、大豆、木材和肉等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在今后10年内都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问题在于,用进口的初级产品生产什么,能够获得多大的利润空间,对环境会造成多大的损害,而以这些标准来看,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速的加快,存在着诸多隐忧。 首先就是初级产品价格飞涨,进口成本越来越高的隐忧。中国前4个月初级产品进口额出现大幅增加,并非进口初级产品总量的增加,恰恰相反,一些产品的进口总量还是下降的。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扬才是推高中国初级产品进口额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中国进口初级产品生产加工的是低附加值产品,所附加的利润率非常低,而且,由于初级产品价格向消费领域的传递过程比较慢,加之人民币升值因素,原本就利润率很低的低附加值产品,常常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也就是说,中国大量消耗初级产品所换来的利润是有限的。这种利润大部分仍然被国外拿走。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初级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由此引发的暴利被国外企业拿走。另一部分是低附加值产品中的大部分利润归属于国外,中国仅赚取一个加工费。 除此之外,初级产品加工成低附加值产品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 由于利润率低,相关加工企业没有资金进行环保设施投入,使得中国在此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环境污染压力。以矿物加工工业为例,这个行业在国外就被列入重污染行业。由于矿物金属结构复杂、并常与有毒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生,在采、选、冶、加各工序均产生较大量的废渣、废石、废水和废气,造成环境污染。国外的生产工艺比较先进,尚不能避免这一点,何况中国?中国企业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和环保意识差,对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 相比之下,国外生产的是高附加值产品,他们能以同样数量的初级产品,获得比中国多几倍甚至十几、几十倍的利润,这才是真正地为自己打工,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原材料在初级加工阶段对环境的污染最重要,所需要的劳动力越多,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把这一阶段在中国完成,通过牺牲中国的环境完成初级阶段的加工,然后,再以低价进口,进行深加工。因此,中国高价进口的许多初级产品,绝大部分被加工成初级矿产品或初级冶炼产品,除少量满足国内需求以外,大部分出口到发达国家,这种状况持续20多年没有改变,使得中国在国际产品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工业品链条的底端。 另一方面,大量进口初级产品所推动的价格快速上涨,也成为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今天,中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上涨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传导作用。在国际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也在增强,有可能加大中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 因此,如果能够提高加工层次,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利润率,使得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去改善环境,即使少进口初级产品,或者将进口的初级产品一部分用于长期的储备,一部分用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弊端,解除初级产品进口激增的隐忧。 == 对贸易的影响 == 通过初级商品出口活动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可能是特许权使用费、合资经营或运营中企业的完全国有权。但是,取得适足财政收入的努力不应当剥夺公共或民办运营商提高生产率和扩大供应能力所需要的资金或削弱其国际竞争力。燃料和矿物及矿产品世界市场价格由于东亚和南亚需求的增加而在近期上扬的趋势,带来了审查现行财政和所有权制度的一次机会。有些国家已经开始了这种审查。如果石油和矿物出口国能够开展合作,就外国投资人的财政待遇制订某些普遍同意的原则,这种审查以及可能的战略政策调整就能更为有效。另外,公共部门或消费者加大在采掘业获取的利润中占有的份额,并不会自动地增强发展和加大争取千年发展目标的进展,必须与此同时将收益用于投资,提高其他产业的生产能力以及增加教育、卫生部门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在国际层次,某些初级商品价格的近期上涨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或许并没有改变初级商品实际价格的长期趋势或此类价格的波动性问题。初级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既不符合生产者的利益,也不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也承认这一点,在2005年4月的会议上除其他外,强调了“石油市场稳定对全球繁荣的重要性”并鼓励“石油出口国与进口国加强对话”。虽然除石油以外的初级商品对发达国家的重要性可能较低,但对依赖出口此类初级商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初级商品即使不比石油更为要紧,至少也是同样重要。在这类国家,极端贫困是一个紧迫问题,因此,初级商品价格的稳定不仅对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且对于总体上的全球繁荣至关重要。所以,国际社会可本着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精神考虑在全球或区域层次审查多种机制,借以在较大范围上减少初级商品而不仅仅是石油的价格不稳定性,从而减轻出口国国民收入受到的影响。 然而,短期内的核心政策问题是纠正现有的全球贸易不平衡。经常有人说,发展中世界尤其是亚洲一些中央银行干预货币市场的决定是造成这些失衡的主要原因。其实,大多数实行干预的国家显然是要力图避免投机性资本流动可能带来的货币升值,以便确保大部分本国生产厂商的国际竞争力不会面临风险。多数东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都实行了单方面固定汇率制度,而多数拉丁美洲国家转而采用了有调控的浮动汇率。这两者的目标都是保持实际汇率的竞争力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对国际资本市场的独立地位。 == 制造业复苏 == 东亚和南亚的持续增长以及发展中世界其他区域的复苏有可能维持住初级商品的需求,尽管如此,初级商品价格不稳及其相对于制成品价格尤其是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价格而发生实值恶化的长期趋势这个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发展中国家对于工业化和多样化决不能沾沾自喜。现存的一种危险是,初级商品市场的近期复苏有可能使国内外投资移出初级商品出口国的新生制造业部门,转向采掘产业。在采掘产业领域内增加投资可能会有利于创建更多的供应能力,提高生产率,但是,这不应当以挤占对制造业的投资为代价。由于初级商品价格提高和出口量加大而在近期获益的初级商品出口国,必须继续努力扩大初级商品产业内的多样化,提升自己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由于初级商品收入提高而在最近得到的这种巨大意外收益,带来了加大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投资的机会,对推动发展而言,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分享采掘业出口收入的问题,始终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关注。燃料和矿产品全球需求和国际价格的上涨,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产业,这有可能扩大这些国家为发展筹集更多资金的余地。但是,政府通过对这些部门的利润抽税得到的收入一向很低,其部分原因是1990年代开始以来实行了通过多种财政优惠办法鼓励吸引外资的政策。这一政策有可能会使潜在的投资接受国进入一场“冲底让利的竞赛”,显然应当避免这样的竞赛。 == 对比 ==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是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按加工程度高低所作的最基本分类,其基础是SITC的十大分类。按照这种分类分析国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有利于判断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合理性、促进发展的方向性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 初级产品指未经加工的商品、仅经初步加工的产品和加工后的农副产品。年鉴中该类包括了SITC的前五大分类,依次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 工业制成品指经复杂加工的工业产品和商品。年鉴中该类包括了SITC的后五大分类,依次为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年鉴中点出主要内容是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等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其它)商品。 1992、1993年的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未分类的(其它)商品的数据未单独统计,而是分散在其它各大类中。 == 进口策略 == 曾经隐含的进口战略 中国一直以来奉行什么样的贸易战略?学界对此争论很多。其中的一个争论是,中国的外贸是出口导向型,还是进口替代型?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贸易战略的人提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外汇非常短缺,为了解决自力更生的问题,需要进口技术、进口设备,为了进口设备,需要鼓励出口,获得外汇,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开放的逻辑。 在这个逻辑中,政策的着眼点是出口,因此很多人士认为中国那时是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也获得了出口导向的好处。这话说对了表面的一层意思。其实中国外贸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希望通过出口创汇来进口设备,通过贸易促进中国产业的发展。所以,这种贸易政策并不是出口导向,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进口的战略。其关键之处在于,是通过进口而不是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 实际上,这种贸易战略隐含了进口战略:在这种方针指导下,进口主要是两种东西,一是基础设备、先进技术和工艺等,另外一种就是用来发展加工贸易以换取外汇的进口。 三个主要贸易问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逐渐认识到对外贸易并不仅仅是通过技术引进来促进经济增长,它的终极目标还是提高福利水平,促成财力增长。所以从1996年开始,贸易战略有了调整,不过调整之后的战略主要针对出口。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约束性的环境产生了变化,比如中国外汇约束减少甚至消失,出口能力大大扩张,对技术的需求不以设备为载体,市场越来越开放,规则约束增多等。另一方面,进口本身也产生了变化。过去出口资源类产品、换取设备和产品,现在是出口产品、进口资源类产品。 经过30年的发展,进口贸易已经突破了“保护国内弱势产业”的阶段,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已经不是中国的弱势产业了。此外,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面临着三个主要的贸易问题:一是内需不足,储蓄高于投资,贸易不平衡,产生大量顺差。二是顺差的结构也是不平衡的,加工贸易产生的顺差并不意味着总体顺差,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能源需求已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三是由于受到国外高技术的出口管制,高技术的进口受阻。 进口战略 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安全发展]]”的进口战略。安全不仅仅是能源安全,还包括宏观经济方面的安全,一个良好的进口体系可以缓解外部冲击的影响。 同时提出实施“抓住两头,放开中间,促进平衡”的贸易战略。所谓两头、中间,主要是指产业的发展顺序,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业喻为两头,中间是指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具体措施是六个方面。第一,分步骤、分阶段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关税水平,削减非关税措施约束,并在多边和双边领域中,积极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自由化。第二,为实现初级产品的进口保障,对能源和矿产品等大宗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要加强国内的协调,实现进口多元化和强化集中管理。第三,建立能源和资源的战略储备体系。第四,在高技术行业的开放和保护之间寻找平衡,避免过度开放和过度保护造成技术创新激励不足和限制高技术行业发展,积极运用WTO允许的贸易保障措施进行保护。第五,努力突破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高技术出口的管制和限制,同时大力推动和鼓励国内企业和产业的自主创新。第六,鼓励企业“走出去”,在第三国建立中国企业分布集中的出口加工区,促进贸易平衡。 == 出口策略 == 以农产品和资源产品出口来换取外汇,积累资本以购买外国工业品的贸易战略。 背景:国内:新独立的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都有两个“[[历史遗产]]”:一是它们拥有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就源源不断地向发达国家出口这些资源产品,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其经济结构单一、畸形。二是在这些国家中缺少为发展经济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才,它们缺少改变经济结构所需的资金、物质技术基础,本来就十分稀少的先进技术绝大多数都是“舶来品”,它们无力独立自主的建立起本国的民族工业体系,从而不得不实施这种经济发展战略。例如:印尼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约1.4亿多公顷,木材的蓄积量高达100多亿立方米;菲律宾的有色金属储量丰富,[[马来西亚]]的锡、铜、钨、锰等矿产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本国开发资金的缺乏而不能在本国进行技术加工,所以,这些国家试图通过开发和出口这些自然资源以获取外汇收入,进口所需[[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国际:发达国家的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以矿物原料、农业原料和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些国家就将大量资本投入矿产资源丰富和种植经济作物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 == 积极作用 == (1)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扩大,增加了东南亚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也促使一些服务性或辅助性行业的繁荣。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2)初级产品出口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利用闲置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外国资本进入初级产品生产部门,产生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连锁反应。 == 局限性与弊端 == 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战略实际上是落后国家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后又处于不利的国际劳动分工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中不得已而采取的。 (1)为出口而发展起来的初级产品生产部门往往是落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块“飞地”,并没有与本国的国民经济融为一体,不可能带动其他部门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反而会形成或加剧畸形的经济结构。依靠单一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也不可能在较大范围的经济领域中促进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以泰国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泰国的工业水平十分低下,制造业在1951年仅占全国GDP的10.3%,而以大米为主的农业经济占全国GDP的50.1%,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8%,农业经济居主导地位。 (2)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制于世界市场。初级产品出口贸易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出口量为工业世界的要求所左右,初级产品的出口受国际市场的需求与价格变动的影响大。但是,进口水平不可避免地与国家经济增长水平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国内消费又依赖从发达国家的进口,工业化和农业化计划要求增加机器设备和肥料的进口,因此经济增长势必引起进口结构的转变,即由满足私人消费的需求更多地转为对资本货物和中间货物的需求,也就是形成前者较低而后者较高的进口模式。其结果是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越发依赖于世界市场尤其是美欧和日本的工业制成品进口。从普通的食品、服装、玩具到汽车、[[电器]]、[[机械]]、[[计算机芯片]]等,所依赖的除了本国的廉价劳动力,便是外国的资本和技术。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马来西亚70%的橡胶园和60%以上的锡产品都控制在外国公司手中,60%至70%的出口及75%的进口也被外国公司把持。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550 經濟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初级产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