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70.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刘应节 的原始碼
←
刘应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刘应节</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81937c32871c0b27.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bendi5.com/mingren/7274.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本名: 刘应节 所处时代: 明朝 出生日期: 1517年 逝世日期: 1591年 主要作品: 《蓟门奏议》《沿边军筹》 |} '''刘应节'''(1517年-1591年),字子和,明中期大臣,潍县(今潍城区)刘家庄子村人。 刘应节,[[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乡试]]第一,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任户部广东司主事。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任山西右参政。隆庆元年(1567年),刘应节出任河南地方官。万历元年(1573年),刘应节升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年(1574年),刘应节晋升[[南京]]工部尚书,后召为戎政尚书。万历三年(1575年),刘应节又改任刑部尚书,成为当时[[张居正]][[内阁]]的重要成员。万历四年(1576年)回到家乡。回乡后,他出资修建了"麓台书院",并亲自讲学。他不仅为官清正,善于作战,而且也富有文才。他一生写了很多文章,其中《蓟门奏议》《沿边军筹》《白川文集》等颇有水平。万历十九年(1591年)去世,享年74岁。吊唁者络绎不绝,[[万历]]皇帝遣使凭吊,并追赠他为太子少保。<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4L8P2680523Q9HE.html 明代重臣潍县刘应节民间传说一二]网易</ref>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 刘应节,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 授任户部主事。历任井陉兵备副使,兼管三关(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三关从此隶属井陉道。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刘应节任[[山西]]井陉道兵备副使,兼辖京城咽喉重镇三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任山西右参政,升任右佥都御史,管理辽东。因母亲去世而回乡。 '''疏通漕运''' 隆庆元年(1567年),刘应节出任河南地方官。俺答侵犯石州,山西骚动,皇帝下诏命令刘应节前往援救。此后,敌寇退去。 当时,顺天巡抚耿随卿杀害平民冒充首功被逮捕治罪,朝廷改派刘应节代替他的职务。他认为永平西门抵海口距离天津只五百里,可以通漕运,奏请招募熟习海运的百姓赴天津负责运输,与漕运官由海路抵达永平。部里议论由漕卒冒险不方便,发运山东、河南的十万石粟,储存在[[天津]],命令永平的官吏和百姓自己运输。 隆庆四年(1570年)秋天,刘应节升任右副都御史,负责原来的辖区,不久,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替谭纶统管蓟、辽、保定的军务。他上奏罢除了永平、密云、霸州的采矿活动。 又因为御史傅孟春的谏言,讨论各镇的贮备,应当考虑到年成的丰歉。平常的时候可以折成银两方便军队,可以积蓄粟谷;灾荒之年就以实物救济灾荒,可以积蓄银两。 第二年他又建议将漕运通达密云,上奏称:"密云完全控制了潮、白两条河水,上天安排它们以便利于漕运。从前两河分流,到了牛栏山才汇合。通州的漕运船只到了牛栏山,便由陆路运至龙庆仓,车辆运输很艰苦。现在白水迁流城西,距离潮水不到二百步,况且近来又开渠筑坝,两条河流又合二为一,水流加深,漕运更方便。 以往昌平的漕运额共计十八万多石,现在只有十四万石,密云仅得到十万石,只有依赖招商承运一个办法,而且土地贫瘠,百姓穷困,势必难以长期维持。听说通州仓中的粟很多霉变。 如果漕运五万石到密云,而将本镇所折算的三万五千两白银留给京城的部队,则通州的仓库中不会有粟腐烂,京城的军队获得了实惠,密云免去召商之事,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啊!"皇帝答复可以。 '''整顿国防''' 隆庆四年(1571年),给事中陈渠因为蓟镇有很多虚冒的兵丁,奏请核查兵卒节省粮饷。刘应节上奏称:"国家开始设立大宁府,蓟门还称为内地。不久,大宁府内迁,三卫反叛,一切防御措施,与宣州、[[大同]]方面相同,但在册的兵丁不足三万人。仓促招募外地的兵丁,又疲于奔命,半数羸弱不堪。 因此提议减少外地兵,招募当地人,而吃游食的人,饥饿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吃饱了就飞扬散去。请清除逃兵,而留下的人都是非老即幼,又未必安于当兵。本镇的辖区西起镇边,东达山海关,依地势驻守兵马,没有三十万人不行。当地的兵丁与外地的兵丁不到十三万人。 而且宣府方圆六百里,额定兵士十五万人;大同方圆一千多里,额定兵士十三万五千人;现在蓟、昌的地域就有两镇的大小,而唯独兵力不足。两相援引比较,怎么能够防守? 现在最好的计策是派遣二十多万精兵,恢复大宁府,控制关外的边疆,使京都的肩背更加厚实,宣府、辽远彼此声援,国家有稳固的关防,家室中没有匪寇,这是万年的利益所在。如果不能如此就调集三十万军马,分区屯田、逐线设防,使军队首尾相呼应,这是百年的利益所在。 还不能办到的话,就挑选十七万当地和外地的兵丁,使他们训练有素,不必仰仗邻镇的援助,也是目前苟且偷安的办法。现在却全然不是如此,征兵如同下棋,请求[[粮饷]]如同请求买粮,操练如同抓沙,讨论战争如同谈论老虎。 边防线长,兵力孤寡,捉襟见肘。现在不得已的办法,姑且录用新兵进而补充当地原有十一万兵丁的编制,与进入卫所的外地兵丁分批休整,使众军不觉疲劳稍稍稳定边防。"部中议论让所司清理军队,而补充兵马的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 '''人物晚年''' 万历元年(1573年),刘应节升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统辖原来的辖区。后来又升任南京工部尚书、戎政尚书,改任刑部的职务。 锦衣冯邦宁是太监冯保的从子,与刘应节在路上相遇不做回避,刘应节叱责他退下,冯保不高兴。 遇上云南的参政罗汝芳带着奏章到京都,刘应节出城郭与他谈论禅事,给事中周良寅上奏抨击他,于是与[[罗汝芳]]一同被弹劾、罢免。万历十九年(1591年),刘应节去世,享年74岁,后被赠封为太子少保。 == 人物成就 == '''政治成就'''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统领大军南犯,直逼京城。大将仇鸾率军与俺答军混战,京城外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嘉靖皇帝下诏,要求户部选一精干使者,到军中慰问。户部大小官员皆怕被选派,时任户部广东司主事的刘应节挺身而出。同僚都认为此次犒军必无生还,刘应节获准后也做了最坏打算,临行告诉亲友:"此去七天不回,请把老母和妻小送还家乡,并转告老母不要悲伤。"半夜,他披挂整齐,单骑护车出了京城。在阴森的旷野上,车马行走于乱尸之中。长时间的急行军,人马异常疲渴,找到的水井又有尸体,只好在小塘边用手捧水喝。后闻到一股腥味,才知喝下去的是血水。天明后,刘应节率军冲破包围,见到仇鸾,出色地完成了犒师任务。 刘应节从政为政果敢,以果敢的举措和政声,赢得朝廷赞誉,他在短短几年内训练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在抗击鞑靼的战争中屡立奇功。他因功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取代[[谭纶]]总督蓟州、辽东、保定军务,成为时任蓟州镇总兵的戚继光的上司,并有了长达五年的合作。 '''军事成就''' 嘉靖、隆庆时期的明王朝,北方受着蒙古鞑靼诸部的威胁,如何加强北方的防御,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隆庆元年(1567年)秋,戚继光从南方抗倭战场调任蓟镇总兵,隆庆四年(1570年)秋,刘应节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二人同心协力,训军有方,屡次击退俺答进犯之敌,保边境之平安。 明朝的北部边疆时常受蒙古各部的侵扰。蒙古骑兵时常入关,向北京城外侵袭,甚至常常直入昌平、通县等地抢夺财物,骚扰百姓,直接威胁着北京城的安全。所以,当时这一段的长城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蓟辽总督刘应节便在修筑[[长城]]上下过很大的工夫。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灰岭口,这段长城便是刘应节参与设计和修建的。在刘应节的指挥下,从隆庆三年(1569年)开始动工,到万历三年(1575年)二月竣工,在蓟州、昌平一带二千多里的长城线上,共建成空心敌台一千三百三十七座。为此,刘应节曾专门上疏指出,空心敌台最大的优点在于增强防御力量。简言之,士兵见举烽火,立即登台应战,施放铳箭,使敌军无法靠近;即使万一敌人突墙而入,台中士卒仍可据台坚守待援,也可乘机邀击,牵制敌人,使敌不敢深入。对这一工程,刘应节也是颇为自得的。 '''文学成就''' 刘应节回到家乡后,创办了"麓台书院"。刘应节幼时曾读书于麓台,归里后为了教育后人,他卖掉城里的房子,出资修建[[麓台书院]],并亲任主讲,奖掖后进,十九年间培育出不少人才。他的好友高桂丁忧后未得补官,亦教授于麓台书院。 刘应节一生写了很多文章,其中《蓟门奏议》八卷、《沿边军筹》九卷、《白川文集》二十四卷、《四镇三关志》十卷等颇有水平。 == 后世纪念 == 刘应节的宅居,在潍县城内西门大街道北九曲巷西(刘氏家族原居于潍县城南,明末清初迁居今浮烟山综合开发区刘家庄子村);他和族人刘以贵的墓,在潍县城区西南关外;明隆庆、万历年间为他建的总督坊、大司寇坊,在潍县城西门里。 2012年11月11日,刘家庄子村举行"十世祖刘应节墓碑竣工典礼",碑的正面刻着"刘公讳应节之墓"及"从二十三世到二十九世孙敬立"等字样"。 == 参考来源 ==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返回「
刘应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