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53.1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刘亦珩 的原始碼
←
刘亦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刘亦珩</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2964/20201111162659-1903565323_jpeg_153_174_3751.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v5462046.htm?ch=frombaikevr&fromTitle=%E5%88%98%E4%BA%A6%E7%8F%A9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刘亦珩(1904年-1967年10月25日),又名一塞,字君度<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刘亦珩(1904年-1967年10月25日),又名一塞,字君度],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4-9-15</ref>。直隶安州(后河北安新)人。刘亦珩1918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业成绩全班第一<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刘亦珩1918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业成绩全班第一],搜狐, 2014-06-27</ref>。1922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并经武怀让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62年在庆祝西北大学建校25周年时,他被称为西北大学“五老”之一。还是西安市和陕西省数学会的创办者之一<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还是西安市和陕西省数学会的创办者之一],雁翎之声-weixin.qq.com - 2021-07-05</ref>。毕生致力于数学的教学和研究。 1967年10月25日病逝。 快速导航;词条图册 中文名 ;刘亦珩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1904年 代表作品;工程力学系统、近世几何学、线性代数学 别名 ;一塞、刘守愚 民族 ;[[汉族]] 逝世日期;1967年10月25日 '''目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经历 品学兼优 学生运动 留学日本 教师生涯 文革迫害 3主要著作 个人作品 译著 4词条图册 ==1人物== 刘亦珩 刘亦珩,字君度,又名一塞。安新北冯村人。 1918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业成绩全班第一。 1922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并经武怀让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通缉,逃往日本广岛。 1925年考入广岛高等师范数学科学习,1929年入广岛文理科大学数学系。在日本留学期间,热心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1931年归国任北平(今[[北京]])师范大学讲师,1933年至1934年任安徽大学数学系[[教授]],1935年回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授。领导中学数学改革运动,开办“暑 期中等学校理科教师讲习班”,成立中等数学教育研究会,出版中国数学家自己编撰的教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北平师范大学迁至西安、城固等地,曾任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兼任西北大学数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 曾兼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参加高教部制定综合大学数学系教学大纲。还兼任西北大学校委会委员、陕西省科协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 1962年在庆祝西北大学建校25周年时,他被称为西北大学“五老”之一。还是西安市和陕西省数学会的创办者之一。他外语功底深厚,英、日语运用自如,且能用俄、 德、法语阅读书刊。在国家处于战乱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编撰、翻译了大量文献和书籍。 1956年响应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号召,专门研究几何学,在西北大学数学系建立微分几何科研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几何学研究专题,开办讨论班,共同研讨艾 森哈尔特的《黎曼几何学》、苏联邦德里亚金的《连续群》、科恩的《李群》。 撰有《近世几何学》、《三角形外接二次曲线之性质》、《芬氏空间共形变换》等数十篇论文,译著有《线性代数学》、《塑性论》、《有限变位弹性论变形几何学》、 《工程力学系统》、《平面弹性理论》、《可压缩流体理论》、《粘性流体理论》等。编写教材有《高等解析几何学》、《数论》、《李群论》、《群论代数方程式 论》、《微分几何学》、《四次元空间理论》等10余部,供基础课、专业课及研究生的课程使用。[1] ==2人物经历== 品学兼优 曾用名刘守愚,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伯父曾任保定第二师范校长, 父亲在该校附小教书,父辈的言传身教,使他从小就热爱教师职业,立志将来当教师。刘亦珩生性聪敏,天资过人。在保定二师附小、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时,成绩一直名 列前茅。是校长、老师们喜爱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学生运动''' 1922年,18岁的刘亦珩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学习。安徽省当时高等教育相对落后,人才缺乏。因此刘亦珩承担了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他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深受大家欢迎,刘亦珩在安大一举成名。其间结识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同学武怀让,二人交往甚密,并随武参加学生运动,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开滦工人大罢工等。 不久,刘亦珩身份暴露,敌人搜捕。校长为了保护他,命令他当夜离校而逃脱险境,但被开除了学籍,为了安全曾一度改名刘守愚。 '''留学日本''' 1924年9月,到日本学习日语。1925年4月入广岛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数学。1929年4月转到广岛文理科大学数学系继续攻读。此间,国内唐山的案子又被闹了出来,他受到日 本警方的注意。在广岛九年,总未能离开日本特高科的刑事“拜访”,宿舍被搜查过七八次,差点被解送回国。1931年,广岛文理科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回国。 '''教师生涯''' 1932年初,由中学时期的同学、北京师大数学系主任赵进义介绍,到北京师大数学系任讲师,从此步入了他盼望已久的教师生涯。 1933年初,他向北京师大暂时请假一年,到安徽大学任教授。他在安徽大学执教时写成的教材《初等近世几何学》,由当时我国唯一的专门出版数学书籍的机构——北京 师大附中算学丛刻社正式出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34年,北京师大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中等学校理科教员暑期讲习班”,他是数学组的四位指导教师之一,专程从 安徽赶回北京参加。1935年任数学系教授。1936年,在中国数学会第二次年会上,当选为第二届评议会的评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师大、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到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刘亦珩的弟妹们先后回到家乡参加八路军,开展抗日斗争。弟妹们都是共产党员,他 的全家祖孙三代就有21名共产党员。刘亦珩受家庭的影响,经过激烈的自我斗争,终于下决心告别了随他回国、共同生活了数年的日本贤妻,只身从北京辗转到西安,立 即到刚组建的西安临时大学任教。随着形势的变化,西安临时大学又迁至陕南城固,成立西北联合大学,以后又分设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他先后在 西北联大和西北大学任教授,从1942年起任西北大学数学系主任。在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为了保护学生、保存西北大学,以一个正派教授的身 份,作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一些进步学生免遭厄运,使西大完整地在西安留存下来。 1948年,刘亦珩因身体欠佳,辞掉西大数学系主任的职务。 1949年秋,西北大学成立师范学院,又委任他担任师院数学系的系主任。在三年的任职期间,他积极聘请教师上课;组建教师队伍;亲自编写讲义为学生上课,他对西大 师院数学系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50年,他和杨永芳、魏庚人、李俨等发起成立中国数学会西安分会,是年6月11日,西安分会(即后陕西省数学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地方分会之一,他一 直担任西安分会的常务理事,兼任分会主办的刊物《数学学习》的第一任主编,并代表西安分会出任《数学通报》的各分会专推编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刘亦珩工作积极性很高。50年代初,他应邀赴北京参加教育部制订综合大学数学系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工作。 他积极协助系主任杨永芳,开齐教育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凡缺开的课,他们都亲自上阵,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新审定和编写教材。这期间他为教学编写 的讲义计有:初等近世几何学、高等解析几何学、数论、群论、李群论、群论与代数方程式、微分几何、高等几何学、综合近世几何学、非欧几何学、高等微积分学等十 多种。在科研上,他为在西北大学创立微分几何研究中心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他率先在几何代数教研室组织学术讨论班,学习研讨最新的有关名著,这种办法对参加人员 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提高很快,大见成效。 1956年8月13—1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数学论文宣读会”,西大带去的论文,引起数学界的重视。他的论文“芬氏空间共形变换”,1957年,在《西北大学学报》上发 表以后,得到同行很高的评价。 1958年,他承担了日文《现代应用数学丛书》的翻译任务(全套共42本),他是该套丛书承担翻译任务最多的译者,而且很快完成了任务。 1962年6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先后出版。此后,他又回到他擅长的微分几何,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研究,招收研究生,继续在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探索,为我国数学的发 展,夜以继日地读书、翻译、著作,真是一片痴心、一片赤诚。 '''文革迫害'''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便给他扣上“漏网右派”、“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加之1961年、1962年他的长子、夫人相继突然病逝;1966年“文革”初,他的二弟受迫害含 冤而死,一个接着一个的沉重打击,和不能理解的批判斗争,对他这样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而言,实在是承受到了极点。他拉着子女的手,悲怆地对他们说:“这次运 动,我怕是过不去了,你们要好好地做人啊!” 1967年10月25日,他带着对祖国的赤诚,也带着未了的事业,匆匆地离开了人间。这位在中国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成长的知识分子,一生追求进步、坚持真理、热爱祖 国,几十年虽历经千难万阻,饱受人间各种沧桑,但始终没有改变他教书育人、用知识报效祖国的初衷,他是一位赤诚的爱国知识分子。 ==3主要著作== 个人作品 《近世几何学》、《三角形外接二次曲线之性质》、《芬氏空间共形变换》 '''译著''' 《线性代数学》、《塑性论》、《有限变位弹性论变形几何学》、《工程力学系统》、《平面弹性理论》、《可压缩流体理论》、《粘性流体理论》 4词条图册 刘亦珩刘亦珩 参考资料: 1. 刘亦珩 - 科技教育界 保定地方志[引用日期2021-08-16] 词条标签: 历史人物 ==参考来源== [[Category:文化人類學]] [[Category:文化藝術人物]] [[Category:文字學家]] [[Category:作家]]
返回「
刘亦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