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93.1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切削液 的原始碼
←
切削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切削液</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szgdrhy.com%2Fdata%2Fupload%2F202004%2F20200428100742_830.jpg&refer=http%3A%2F%2Fwww.szgdrhy.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5784522&t=edbfd41a5d726dd30e6de378c6476a51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8%87%E5%89%8A%E6%B6%B2&step_word=&hs=0&pn=5&spn=0&di=711715074955280384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605199426%2C3678161236&os=96624909%2C242310839&simid=3460560084%2C140998443&adpicid=0&lpn=0&ln=1702&fr=&fmq=1663192543125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szgdrhy.com%2Fdata%2Fupload%2F202004%2F20200428100742_830.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szgdrhy.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5784522%26t%3Dedbfd41a5d726dd30e6de378c6476a51&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z216iy_z%26e3Bv54AzdH3Fhfi_z%26e3Bip4s&gsm=6&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4LDMsMiwxLDQsNiw1LDc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切削液 外文名;cutting fluid, coolant 发明者;约翰·威尔金森 用 处;有色金属切削、加工 |} '''切削液'''(cutting fluid, coolant)是一种用在[[金属]]切削、磨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业用液体,切削液由多种超强功能助剂经科学复合配合而成,同时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防锈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释特点。克服了传统皂基乳化液夏天易臭、冬天难稀释、防锈效果差的的毛病,对车床漆也无不良影响,适用于黑色金属的切削及磨加工,属当前最领先的磨削产品。 切削液各项指标均优于皂化油,它具有良好的冷却、清洗、防锈等特点,并且具备无毒、无味、对人体无侵蚀、对设备不腐蚀、对[[环境]]不污染等特点。<ref>[https://wenku.so.com/d/8309927ddf5721d334e0c58f6463810b 切削液MSDS],360文库 , 2021年10月4日</ref> ==历史== 人类使用切削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在磨制石器、铜器和铁器时,就知道浇水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古罗马时代,车削活塞泵的铸件时就使用橄榄油,16世纪使用牛脂和水溶剂来抛光金属盔甲。从1775年英国的约翰·威尔金森(J.Wilkinson)为了加工瓦特蒸汽机的汽缸而研制成功镗床开始,伴随出现了水和油在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应用。到1860年经历了漫长发展后,车、铣、刨、磨、齿轮加工和螺纹加工等各种机床相继出现,也标志着切削液开始较大[[规模]]的应用。 19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已首先进行了切削液的评价工作。 F·W·Taylor发现并阐明了使用泵供给[[碳酸钠]]水溶液可使切削速度提高30%~40%的现象和机理。针对当时使用的刀具材料是碳素工具钢,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冷却,故提出“冷却剂”一词。从那时起,人们把切削液称为冷却润滑液。 随着人们对切削液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发现在切削区域中注入油剂能获得良好的加工表面。最早,人们采用动植物油来作为切削液,但动植物油易变质,使用周期短。20世纪初,人们开始从原油中提炼润滑油,并发明了各种性能优异的润滑添加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研究和使用矿物油和动[[植物]]油合成的复合油。1924年,含硫、氯的切削油获得专利并应用于重切削、拉削、螺纹和齿轮加工。 刀具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切削液的发展,1898年发明了高速钢,切削速度较前提高2~4倍。1927年[[德国]]首先研制出硬质合金,切削速度比高速钢又提高2~5倍。随着切削温度的不断提高,油基切削液的冷却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切削要求,这时人们又开始重新重视水基切削液的优点。1915年生产出水包油型乳化液,并于1920年成为优先选用的切削液用于重切削。1945年在美国研制出第一种无油合成切削液,全球一款全合成金属切削液由Cimcool辛辛那提铣床公司(后更名为辛辛那提—米拉克龙)率先研制成功,并且以独特的粉红色来标记该产品,CIMCOOL 是革命性的。在其诞生的1945年,切削液只有纯油和像牛奶一样的[[乳化液]]可选。 CIMCOOL由于是水基产品,其冷却性能是纯油的2倍,与油不一样的,它没有烟雾、不会有火灾隐患,加工后的部件清洁。与乳化液相似,CIMCOOL保持了出色的冷却性能,借助独特的化学合成润滑剂,其润滑性得以发展,允许更高的切削速度并改善了刀具寿命。CIMCOOL对细菌攻击显示出较高的抵抗能力,它的透明性能对于工业来说乐于接受。CIMCOOL是金属加工液体科技领域向前迈出的意味深长的一步,其它公司纷纷转而研发化学金属加工液推动了切削液技术的发展。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对切削液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必将推动切削液技术向更高领域发展。 ==分类== 分类 水基的切削液可分为乳化液、半合成切削液和全合成切削液。 乳化液、半合成以及全合成的分类通常取决于产品中基础油的类别:乳化液是仅以[[矿物]]油作为基础油的水溶性切削液;半合成切削液是既含有矿物油又含有化学合成基础油的水溶性切削液;全合成切削液则是仅使用化学合成基础油(即不含矿物油)的水溶性切削液。 每一种类型的切削液都会含有除基础油以外的各种添加剂:防锈剂、有色金属腐蚀钝化剂、[[消泡剂]]等。 有些厂家会有微乳液的分类;通常认为是介于乳化液和半合成切削液之间的类别。 乳化液的稀释液在外观上呈乳白色;半合成液的稀释液通常呈半透明状,也有一些产品偏乳白色;全合成液的稀释液通常完全透明如水或略带某种颜色。 金属切削加工液(简称切削液)在切削过程中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小前刀面与切屑、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形成部分润滑膜,从而减小切削力、摩擦和功率消耗,降低刀具与工件坯料摩擦部位的表面温度和刀具磨损,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 在磨削过程中,加入磨削液后,磨削液渗入砂轮磨粒-工件及磨粒-磨屑之间形成润滑膜,使界面间的摩擦减小,防止磨粒切削刃磨损和粘附切屑,从而减小磨削力和摩擦热,提高砂轮耐用度以及工件[[表面]]质量。 ==检测项目== 切削油的质量检测有哪些项目? 切削油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有粘度、闪点、倾点、[[脂肪]]含量、硫含量、氯含量、铜片腐蚀、水分、机械杂质、四球试验等。关于测定方法可参考有关的试验方法标准,在此仅对部分项目给予简单说明。 ==脂肪含量== 脂肪是切削油中的油性添加剂,是划分切削油类别的一个重要[[指标]]。脂肪在切削油中可起到降低摩擦系数、减少刀具磨损的作用(对防止后刀面的磨损尤为有效)。加有较多脂肪的切削油特别适合于有色金属加工以及切削量不大但产品精度及光洁度要求高的场合(如精车丝杠)。一般可用皂化值来大致判定其脂肪含量。切削油中脂肪含量过高或其质量控制不当,容易在机器上形成粘性物质造成机件运动不灵活,严重时会变成漆膜即所谓“穿黄袍”。 ==氯含量== 切削油中氯主要来自含氯的极压剂。氯需要在较高含量(大于1%)时,方可显现出有效的极压作用。如果氯含量不足1%,可以认为它不是为了提高润滑性。一般含氯极压切削油其氯含量都在4%以上,最高时可达30%~40%。但出于职业卫生及环保方面的考虑,有些国家已对切削油中氯的最高含量做了规定,如日本的JIS规定氯含量不得超过15%。氯对[[不锈钢]]的加工以及在拉拔成型加工中都非常有效。其缺点是不够稳定,遇水或温度过高时会分解产生HCl引起腐蚀、生锈。 ==硫含量== 切削油中硫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入的含硫极压剂,另一个是来自其他没有极压作用的含硫[[化合物]],如基础油中原有的天然硫化物以及防锈剂、抗氧剂等。有效的硫只需很低含量(0.1%)即可产生明显的极压效果。含硫极压剂对抑制积屑瘤特别有效,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分别测出有极压性的硫和没有极压性的硫。所以很难仅仅依据其硫含量(特别是硫含量不高时)判断其极压性如何。不过多数切削液制造厂家在其产品说明书中都标明加入的极压剂硫含量。 ==铜片腐蚀== 测定的方法是铜片法。腐蚀活性的大小用级数表示,1~2级为低活性或非活性,3~4级为高活性。级数越大,腐蚀活性越强。铜对硫很敏感,用此法可以判断切削油中有没有含硫极压剂和极压剂的活性大小(注意:此法不能判断含硫剂的多少)。此项目也是划分切削油类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高速钢== 这种材料是以铬、镍、钨、钼、钒(有的还含有铝)为基础的高级[[合金钢]],它们的耐热性明显地比工具钢高,允许的最高温度可达600℃。与其他耐高温的金属和陶瓷材料相比,高速钢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它有较高的坚韧,适合于几何形状复杂的工件和连续的切削加工,而且高速钢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价格上容易被接受。使用高速钢刀具进行低速和中速切削时,建议采用油基切削液或乳化液。在高速切削时,由于发热量大,以采用水基切削液为宜。若使用油基切削液会产生较多油雾,污染[[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工件烧伤,加工质量下降,刀具磨损增大。 ==硬质合金== 用于切削刀具的硬质合金是由碳化钨(WC)、碳化钛(TiC)、碳化钽(TaC)和5-10%的钴组成,它的硬度大大超过高速钢,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可达1000℃,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在加工钢铁材料时,可减少切屑间的粘结现象。在选用切削液时,要考虑硬质合金对骤热的敏感性,尽可能使刀具均匀受热,否则会导致崩刃。在加工一般的材料时,经常采用干切削,但在干切削时,工件温升较高,使工件易产生热变形,影响工件加工精度,而且在没有润滑剂的条件下进行切削,由于切削阻力大,使功率消耗增大,刀具的磨损也加快。硬质合金刀具价格较贵,所以从[[经济]]方面考虑,干切削也是不合算的。在选用切削液时,一般油基切削液的热传导性能较差,使刀具产生骤冷的危险性要比水基切削液小,所以一般选用含有抗磨添加剂的油基切削液为宜。在使用冷却液进行切削时,要注意均匀地冷却刀具,在开始切削之前,最好预先用切削液冷却刀具。对于高速切削,要用大流量[[切削液]]喷淋切削区,以免造成刀具受热不均匀而产生崩刃,亦可减少由于温度过高产生蒸发而形成的油烟污染。 ==陶瓷== 采用氧化铝、金属和碳化物在高温下烧结而成,这种[[材料]]的高温耐磨性比硬质合金还要好,一般采用干切削,但考虑到均匀的冷却和避免温度过高,也常使用水基切削液。 ==金刚石== 具有极高的硬度,一般使用于切削。为避免温度过高,也像陶瓷材料一样,许多情况下采用水基切削液。 ==维护== 切削液要满足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个目的,因此从这四方面着手。 1.冷却 高水基切削液在常规使用状态时的含水量95%以上,磨削时含水量在97%以上; 2.润滑 水溶性润滑剂(聚乙烯醇、[[甘油]])。 3.清洗 在切削液中采用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如平平加、太古油)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复配,能起到显著降低切削液表面张力的作用,达到清洗的目的。 4.防锈 水溶性防锈剂品种较多,通常分为有机防锈剂与无机防锈剂两类。一般采用钼酸钠(0.05%)替代亚硝酸钠,以减少污染;和有机防锈剂(硼胺)复合使用,达到很好的防锈效果。 切削液的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确保液体循环路线的畅通 防止杂油、杂物,特别是食物或布料等混入供液系统,及时排除[[循环]]路线的金属屑、金属粉末、霉菌粘液、切削液本身的分解物、砂轮屑,以免造成堵塞。 2 .抑菌 切削液 ( 特别是乳液 ) 抑菌生长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可采用定期投入杀菌剂和用超微过滤等手段抑制细菌的繁殖。 3 .切削液的净化 污染切削液的物质主要是金属粉末和砂砾细粉、飘浮油和游离水、[[微生物]]和繁殖物,特别是毛霉目真菌。浮油是厌氧菌滋生的温床,如不及时除去,切削液将很快发臭。 4.调整浓度 每天用折光仪检测切削液的浓度,并及时调整,正确的浓度可以保证切削液的稳定性。 切削液内所含的固体粉末来源于加工件和刀具。这类固体不但易堵塞管路并有以下危害: 飘浮油是指机床传动和液压系统用油因机床密封不严漏入切削液系统的油。飘浮油的危害是使切削液[[系统]]的某些材料膨胀变形,干扰了乳化液的乳化平衡,使乳化液失去稳定性。而且飘浮油常浮于乳液油表层,阻挡了乳化液和空气的接触,导致乳化液缺氧,使厌氧菌快速繁殖,加速乳化液的腐败变质。 切削液被上述三类[[物质]]污染后,如采取分别去除污染的方法,手续十分繁琐。开发了超细过滤方法,可除去固、液和大部分菌类污染物。但被超细过滤的切削液只限于含油少的微乳液或合成液,其成分在低浓度时不会构成胶束或其它凝聚物。 ==性能评定== 要选择一个标准来判定切削液性能优劣是比较困难的,而根据这个标准建立一个评价切削液效率的试验过程同样是一件难事。这个问题从[[实验室]]转移到工厂中会更复杂,但也可通过下述方法对切削液的性能作出评价。 ==刀具寿命== 采用刀具寿命评价切削液性能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试验结果与工厂所测数据间的相关性常常很差。因为对直刃刀具有效的切削液对成型刃刀具并不一定同样有效,反之亦然。此外,切屑厚度对切削液的适应性也有影响。 若在同一特定加工[[条件]]下对几种切削液进行评价则要容易得多,因为通过测定刀具锐利度的变化值可得到刀具的平均寿命。此评定即便简化了过程,但试验费用却很昂贵。 ==光洁度== 表面光洁度试验不如刀具寿命试验复杂,可采用一根试验长棒,用同一刀具进行切削加工,通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获得试验数据来评价切削液的性能优劣。 此评定试验,切削类型是很重要的。如在平面铣削中,光洁的表面是由第二切削刃形成的,而在外圆铣削中,则是由主切削刃(轴向平行)形成新生面。因而由一种加工方法获得的[[数据]]不能用于另一种加工的评定。 ==冷却性能== 采用某些专业技术测量切削液在实际加工中的冷却能力可判定其效率。由于刀-屑界面的温度与刀具寿命有很好的相关性,因而刀具工作热电偶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但其不足之处是不能区分温度降低是由于切削液的热传递还是由于加工中所产生热量少所致。 ==润滑效率== 切削液润滑[[效率]]的测定需采用一台机床刀具测力计。在切削加工试验中,切削液的润滑作用降低了进刀力和切削力。通过测定力的变化可计算切削液的润滑效率。 切削力随进刀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切削液润滑效率的提高而降低。若对刀具施加恒定的进刀力,则切削液的润滑效率越高,进刀量越大。这套试验评定装置对刀屑之间的摩擦变化十分灵敏,但需一台设备以保证施加在切屑刀具上的进刀力恒定。 ==生理影响== 生理影响评价可通过[[操作]]人员来进行,如采用类似于过敏试验的医学研究技术进行皮肤刺激反应等。操作人员的不同生理反应会影响到他对切削液的评价。 ==皮肤刺激== 工人在金属加工车间工作,频繁接触到金属加工液。市场上很多的切削液成分对人体皮肤的刺激严重,造成手部皮肤发红,瘙痒,接触性皮炎和蜕皮。长期的接触到有毒性成分的切削液,有毒物质从人体的皮肤吸收,导致慢性中毒。 故在使用金属切削液时企业应选用安全环保、无毒和高性能的切削液。同时在生产时配备安防产品,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国家对环境保护、废水处理的要求,节约成本的需求、[[企业]]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保护员工的健康的要求中将使安全、无毒、低气味同时长效和高性能的金属加工液的畅销。 ==使用方法== 日常使用浓度不大于5%,即5公斤以下本产品加95公斤左右的普通自来水混合使用。根据使用的[[条件]]不同,使用浓度可在1%-5%;粗加工浓度低些,使用浓度可在1%-3%。(特殊工艺和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除外) 由于各个生产厂家的使用方法不同,以此为类。但请在使用前阅读购买厂家的使用说明。 1、大罐包装,1000升容量[[塑料]]大桶(较少厂家提供此规格的包装); 2、大桶包装,最常见为200升规格的铁桶;部分厂家提供208升或209升规格; 3、小桶包装,最常见为18升或20升规格的[[塑料桶]];部分厂家提供25升规格。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c0864ca71xp|480|270|qq}} <center>产品介绍:全新半合成切削液 5030S—曾拥军</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340 化學總論]]
返回「
切削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