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139.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出人头地 的原始碼
←
出人头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出人头地''',汉语成语,【拼音】:chū rén tóu dì,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ref>[http://www.guoxuedashi.com/chengyu/4971c.html 出人头地 ] 国学大师</ref> [[File:出人头地2.jpg|缩略图||right |[https://cdnimg103.lizhi.fm/audio_cover/2019/06/22/2744462232794324999_320x320.jpg 原图链接]出人头地]] == 出处 ==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示例'''】: 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 孙俊英见人家看得起,能~,一呼百应,好不威风自在。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 相关成语 == 【'''近义词'''】:[[高人一等]]、[[崭露头角]] 【'''反义词'''】:[[相形见绌]]、[[庸庸碌碌]] == 典故 ==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苏轼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 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欧阳修得知《刑赏忠厚论》不是他的弟子曾巩写的,而是初出茅庐的苏轼所写,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苏轼,竟让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苏轼以后送来的文章,篇篇才学横溢,更是赞叹不已。于是写信给当时声望颇高的[[梅尧臣]]说:“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成语“出人头地”就是由此而来的。当时听说此事的人都不以为然,认为欧阳修夸大了苏轼的才学,等以后他们看到了苏轼的文章以后才信服。 后来,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后来果然出人头地,和欧阳修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ref>[http://www.qbaobei.com/jiaoyu/440002.html 出人头地的成语故事] 亲亲宝贝 2016年05月19日</ref> == 视频 == <center> ===成语故事 第22集 出人头地=== {{#iDisplay:f00253yfaj5|640|36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出人头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