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2.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净州路故城 的原始碼
←
净州路故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净州路故城1.jpg|缩略图|[http://www.hudong.com/wiki/%E5%87%80%E5%B7%9E%E8%B7%AF%E6%95%85%E5%9F%8E 净州路故城]]] '''净州路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村,又称“元净州路故城”,建于1178年。净州路故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20米,南北宽670米,城墙残高1至3米,基宽0.5-9米,地表散布有砖瓦、陶瓷碎片。1995年,净州路故城发掘金元时期的墓葬32座,出土古钱币10余种151公斤。<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c9abf0102xbeu.html 内蒙古四子王旗净州路故城_新浪博客]</ref>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 《金史·地理志》载,净州路建于大定十八年(1178年)。 1211年成吉思汗率三路大军南下攻金,因守界壕的汪古部作内应,才顺利越过阴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净州故城从大定十八年(1178年)设军额剌史,到洪武中期(大约1420年),至少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期间,净州始终是金朝和元朝的行政中心,更是军事重镇,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中心城市。 1995年,净州路故城发掘金元时期的墓葬32座,出土古钱币10余种151公斤,部分为宋钱。由此可见,当时交易量之大,贸易之繁华,可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集散地。故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20米,南北宽670米。城西南部凸出一块,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城墙夯筑,残高1-3米,基宽0.5-9米,墙外设马面,四隅有角台。城内西北角有高台建筑基址两处,地表散布有砖瓦、陶瓷碎片。 采集到泥质灰陶盆、钵及钧瓷、龙泉瓷片。城西、南山坡上有古墓葬区。净州城遗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北25公里,故城东西南三面环山,锡拉木伦河上游的塔布河由南向北侧城而过。遗址大致为正方形,其东、北两墙长800米,西墙900米,南墙曲折长度900米,墙残高约6米。城内有两处建筑遗址,南北长约各30米,东西宽各15米。 遗址上散布有很多琉璃瓦和长条砖,出土的文物中,有带“净州”字样的石刻,有“南京皇甫”铸款的铜权,有“至元九年留守司发”铸款的小铜权等。出土的遗物大都是铜权、铜印、铜瓶、铜炉等。故城南北和东西大街,建筑台基有10余处。从净州路故城及周边故城遗址出土的文物看,有钧窑、龙泉窑瓷器,龙泉窑青釉瓷碗、磁州窑里花白釉瓷碗。 == 历经事迹 == 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等率军攻占净州、丰州(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东胜州(治所在今托克托县大皇城)、武州(今山西五寨)、朔州(今山西朔县)等地。至1271年,忽必烈正式改国号为大元,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大统一。 元朝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为十路宣抚司,同时以都省官“某处省事”等衔,派到各地署事,行使中省权力。中书省和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在元成宗大德以前,净州升为路,设总管府,隶属中书省部。在净州城北15公里处,有一座恢宏壮观的罕乌拉敖包群,是内蒙古境内规模最大、年代较远的敖包建筑遗址,约在公元十三世纪时建造。 主敖包高6米,底径25米,分为底座、通道、包顶三层,全部用黑色石片、石块垒成。周围分布大小不等的敖包100多个,大敖包四周堆积石头为台,台基又分大、中、小三层重叠作圆锥状,高约1米,形如烽火台,远望又如尘塔。敖包底部东北方有一开口巷道,宽70厘米,环绕敖包可观四面八方,数十里清晰可见。敖包周边至今有遗留的铁质箭头、甲片、瓷碗器等。如此形制巨大的敖包群世所罕见,它集祭祀与军事双重功能。忽必烈南下开始建立元朝时,曾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敖包祭祀仪式。 == 遗址保护 ==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托克托县以东的地区当年均属金朝领土,净州在此范畴,原为天山榷场,就是贸易市场。1178年(大定十八年)在榷场的基础上设军额剌史,为丰州的支郡,辖境包括大青山北。 12世纪到13世纪初,中国北方兴起了强大的蒙古族。在铁木真(成吉思汗)通过武力征服统一东部蒙古后,1198年,成吉思汗在净州与金朝卫王允济谋面,允济庸俗懦弱令成吉思汗心存[[鄙视]],后闻允济即帝,愤愤地说道:“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从此蒙古与金朝的关系[[决裂]]。在净州故城的北面40公里处,有一条大体东西走向的绵延3000里的金代长城,一直由汪古部负责守卫。 == 元朝时期 == 元朝时期,蒙古贵族虽以征战骁勇著称,但统一中原后,为了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元朝中期,对教育十分重视。 在净州路故城,发现一座文庙遗址并立有儒学石碑,碑高5尺,宽2.5尺,现存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碑文虽遭磨损,字迹不清,但观其仍可知一二。此碑为大德十一年(1307年)立,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将祭祀的孔子庙统称为文庙,并号召辖民祭拜,学习儒学,倡导读书。蒙古族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自己的文字,在忽必烈即位后,又创造了八思巴蒙古字,颁行天下,令教授学习。到元仁宗时,各路府州县都设有学校,并以兴学好坏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主要内容。惠宗时在1361年,在各县设教谕,分蒙汉两种教学模式,在吸收汉族儒学教育的基础上,又体现蒙古“有庙就有学”的[[传统]]特点。 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还可从耶律楚材天山南北之行留下的诗中窥见。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耶律楚材被成吉思汗诏用,很受信任。他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任事近30年,官至中书令,元朝立国制度和强化教育多由其奠定。耶律楚材曾几次到今乌兰察布境内,并咏诗11首,其中二首是赠周敬之的。周敬之为天山县太守,他重视教育,修建孔庙,被耶律楚材赞誉道:天皇有意用吾儒,四海钦风尽读书。可爱风流贤太守,天山创起仲尼居。 元朝时,今乌兰察布地区教育比较发达,特别是境内汪古部不仅兴办了各类学校,而且独具特色。其所属的净州、集宁诸路及云内、东胜成为元朝教育中心。因地理位置的[[特殊]],在教学中使用蒙、汉、维吾尔、藏等多种语言,都有据可考。 == 金元时代 == 在辽、宋、西夏、金时期,各政权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是因各地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除互通贸易外,它还有控制边境贸易、增加经济利益以及安边绥远的作用。据《辽、金、西夏》史载:榷场设有场官管理,可获得巨额的税收。金朝自南宋输入的商品有茶叶、铜钱等,西夏输入的商品主要是马匹。 元成宗大德以前,净州已经升为路总管府,直隶中书省部,距净州路故城方圆十公里的周边至少分布着4至5座元代故城遗址,在正北方向30多公里处,则是大都、西京漠南通向漠北的枢纽——砂井。1316年11月之前(延祐三年)元朝政府又将砂井设为总管府。元朝时有四通八达的驿路,并在驿路上设有驿站,从今乌兰察布市境内过境的驿路有四条,即大都至上都的西路、上都经净州路到哈剌和林的木怜道、大同路至丰州的纳怜道、丰州到大者的驿道。 木怜站道,蒙古语称马道,元太宗窝阔台汗于1227年正式建设该路,上都建成后,改为驿路。在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后,这条路也向南延伸到大都,为大都经集宁路、净州路到哈剌和林的主要通道。这条路也成了元朝时期的南北交通主干线,据元朝元祐七年(1320年)《本治甸城山谷道路碑》载:元朝政府通过此路“供需漠北”,是“给驿之路”、“军旅粮储”之路。其中砂井站是大枢纽驿站,设置过粮食军储所和“榷场仓官”。 当时净州的交通状况,可谓车水马龙。<ref>[http://www.mafengwo.cn/i/19179805.html 净州路故城-马蜂窝]</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净州路故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