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98.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冯溥 的原始碼
←
冯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冯溥 | 原名 = | 图片名称 = | 图片大小 = | 图片说明 = | 最高职务 = | 国家 = | 爵位 = | 籍贯 = [[山东]][[青州府]][[益都县]] | 族裔 = 汉族 | 旗籍 = | 字号 = 字孔博,号易斋 | 室名 = | 諡号 = 文毅 | 出生日期 = [[万曆]]三十七年(1609年)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康熙]]三十年(1692年) | 逝世地点 = | 墓葬 = | 配偶 = | 亲属 = | 出身 = 顺治四年丁亥科进士出身 | 经历 = | 着作 = }} '''冯溥'''({{bd|1609年||1692年|catIdx=F冯}}),[[表字|字]]'''孔博''',[[号]]'''易斋''',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今[[临朐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平== 生于[[万曆]]三十七年(1609年),[[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秘书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ref>《清史稿·卷250》:冯溥,字孔博,山东益都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秘书院侍读学士,直讲经筵。世祖幸内院,顾大学士曰︰「朕视冯溥乃真翰林也!」</ref>。顺治十六年(1659年),擢[[吏部侍郎]]<ref>《清史稿·卷250》:十六年,擢吏部侍郎。会各省学道缺,部郎不足,以知府补之。已,会礼部议奏,时尚书孙廷铨、侍郎石申并乞假;给事中张维赤因劾溥徇私,溥疏辨。上曰︰「朕知溥不为也!」置勿问。明年,京官三品以上自陈,忽严旨黜满尚书科尔坤及两侍郎,独留汉官在部。溥与廷铨疏言︰「部事满、汉同治,今满臣得罪,汉臣安得免,乞并黜。」诏供职如故。</ref>。 康熙初,停各省巡按,吏部尚书[[阿思哈]]、侍郎[[泰必图]]议设公廨,冯溥反对,与泰必图争执<ref>《清史稿·卷250》:康熙初,停各省巡按,议每省遣大臣二人廉察督抚。吏部尚书阿思哈、侍郎泰必图议设公廨,颁册印。溥谓:「国家设督抚,皆重臣。今谓不可信,复遣两大臣监之。权既太重,势复相轧,保无属吏仰承左右启隙端?」泰必图性暴伉,闻溥言,恚,瞋目攘臂起。溥徐曰︰ 「会议也,独不容吾两议耶?且可否自有上裁,岂敢专主?」疏入,上然溥言,事遂寝。御史李秀以考绩黜,后夤缘得复官,劾溥为故相刘正宗党,主铨时违例徇私,溥疏辨,严旨责秀诬讦。六年,迁左都御史。内阁有红本,已发科钞,辅臣鼇拜取回改批。溥抗言︰「本章既批发,不便更改。」鼇拜欲罪之,上直溥,戒辅臣详慎。盛京工部侍郎缺,已会推,奉旨以规避者多,不旬日三易其人。溥疏言︰「王言不宜反汗,当慎重于未有旨之先,不当更移于已奉旨之后。」首辅班布尔善寝其奏,上闻,取溥疏览之,称善,饬部施行。</ref>。时[[鳌拜]]等辅政大臣专擅朝政,骄横跋扈。冯溥“持正不阿”,屡陈大策。擢[[刑部尚书]]。康熙十年(1671年),拜[[文华殿]][[大学士]]<ref>《清史稿·卷250》:八年夏,旱,应诏陈言,请省刑薄税。……下户、刑二部议。刑部议,承审强盗、人命重桉,限一年速结,不得牵累无辜,督抚及承审官隐漏迟延皆有罚。户部议,春季兵饷不能待至夏秋,仍旧例便。得旨,俟国用充足,户部奏请更定。户部吏陈一魁冒领清苑等县钱粮事发,溥言︰「钱粮者百姓之脂膏也,其已输在官,则朝廷之帑藏也。若任胥吏侵盗,职掌谓何?请严定所司处分,惩前毖后。」擢刑部尚书。十年,拜文华殿大学士。疏言︰「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陝西米麦丰收,穀价每斗值银三四分。当此丰稔之时,宜广积贮,以备凶年。」</ref>。屡次以衰老多病请求退休,[[吴三桂]]反,兵政繁杂,冯溥不敢再言。康熙十七年(1678年),[[福建]]平定,冯溥以年届七旬为由,再次申请,为康熙帝慰留。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获准以原官[[致仕]]。《太宗实录》修成,加[[太子太傅]]。康熙三十年(1691年),冯溥卒于青州。諡文毅<ref>《清史稿·卷250》:先是,溥以衰病累疏乞休,上曰︰「卿六十四岁,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自吴三桂反,军事旁午,乃不敢复言。十四年,建储礼成,内阁议恩赦,满大臣以八旗逃人应不赦,溥不可,遂两议以进。诏下阁臣画一奏闻,有谓当从满大臣议者,溥持之力,仍以两议进,上卒从之。十七年,福建平,溥以年届七十,复申前请,上仍慰留。二十一年秋,诏许致仕,遣官护行驰驿如故事。比将归,诣阙谢,赐游西苑,内侍携酒果,所至坐饮三爵。临发,疏请清心省事,与民休息,言甚切,温旨报闻。赐御製诗及「适志东山」篆章,命讲官牛钮、陈廷敬传谕曰︰「朕闻山东仕于朝者,彼此援引,造为议论,务有济于私,又居乡多扰害地方,朕审知其弊。冯溥久居禁密,可教训子孙,务为安静。」太宗实录成,加太子太傅。三十年,卒,年八十三,諡文毅。</ref>。 ==遗迹== 冯溥致仕时,将自己在京师居住的万柳堂捐出<ref>《清史稿·卷250》:溥居京师,闢万柳堂,与诸名士觞咏其中。性爱才,闻贤能,辄大书姓名于座隅,备荐擢。一时士论归之。</ref>。[[清圣祖]]赐予其[[青州府]]故明衡王府花园。冯溥为其起名“[[偶园]]”,在今[[青州市]]偶园路,现已辟为公园。 ==文学== 《[[聊斋志异]]·卷十二》载冯溥家杀猪发现转世[[秦桧]]之奇事<ref>《聊斋志异·[[s:聊斋志异/第12卷|卷十二]]·秦桧》:青州冯中堂家,杀一豕,燖去毛鬣,肉内有字云:「秦桧七世身。」烹而啖之,其肉臭恶,因投诸犬。呜呼!桧之肉,恐犬亦不当食之矣!闻益都人说:「中堂之祖,前身在宋朝为桧所害,故生平最敬岳武穆。于青州城北通衢傍建岳王殿,秦桧、万俟卨伏跪地下。往来行人瞻礼岳王,则投石桧、卨,香火不绝。后大兵征于七之年,冯氏子孙毁岳王像。数里外,有俗祠「子孙娘娘」,因舁桧、卨其中,使朝跪焉。百世下,必有杜十姨、伍髭鬚之悞,甚可笑也。</ref>。 ==人物评价== [[File:冯溥.jpg|缩略图|右|冯溥|[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228088861&di=ef059a916b65d8c46c999df57feef3f3&imgtype=0&src=http%3A%2F%2Fimg2.ph.126.net%2F5CWfHbivhqX6BNi-QUWivw%3D%3D%2F6631707681466471766.jpg 原图链]]] 他还屡[[陈富国]]安民之策。在军事上,他指出,古时边防将士不带家口,到期轮换。今皆携家眷,十万之师,便有百万之众,不仅物资供应困难,而且将士为家室所累,一旦军情紧急,很难令到即行,应当改变将士携着戌边的状况。在任命官员上,他指出当时吏部选人规定年限的弊端,主张选官授职,不应仅按资历,而应重视对其真才实学的考察。[[康熙]]八年(1669),江南发生捕役诬陷良民,并施刑致死一事,他上疏建议,为使百姓安居乐业,要省刑、薄税。因冯溥所献之策,皆切中时弊,多被采纳,成为康熙所倚重的朝臣,所以在他64岁上疏乞休时,康熙帝仍不批准,曰:"卿六十四岁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直到74岁才准他致仕归乡,并赋诗相赠。足见冯溥在清初政坛上的地位。就文学成就而言,不在其诗文曲赋,而在于他培养简拔人才,为清初诗文复兴,做出了贡献。世传他爱才如命,一遇贤才,便竭力荐拔,多为文人敬重。据《[[临朐县志·冯溥传]]》载:"康熙十八年(1679),(溥)为会试正考官,适诏试博学鸿儒,溥所荐法若真,曹溶、施闰章,沈珩、叶舒崇、曹禾、陈玉王基、、米汉雯等,各授侍读编修。""而毛奇龄、朱彝尊、陈维崧,一时皆出其门下。"王士祯自称其"门下士",一大批有才之士,清初文坛的领军人物,多因冯溥荐举而得重用。所以高珩在《[[佳山堂集序]]》里说:"千载一时,而侧席幽人,风云蔚起四涨,人才一时罗之金门玉堂中。"因而"天下之士,归之如鱼龙之趋大壑"。清初一大批新诗人的出现和清初诗坛的再度繁荣,不能不说与冯溥慧眼识才和擢拔有关。他的《佳山堂集》刊行时,为其作序者多达22人,多为其门生,足见其在清初文坛的重要地位。冯溥有《[[佳山堂集]]》19卷传世。其诗承家学诗风,作诗不求雕琢铺华,而有幽雅淡泊之气,论冯溥诗者,多举他的边塞诗为例:"十月风吹塞角哀,行人泣望李陵台。饥鸟啄雪群孤立,此代曾淹异代才!"(《[[再寄李吉津辽四首]]》其一)此诗对清统治兴者动众、劳民伤财,蕴含谴责之意。诗调苍劲悲凉,凄惋动人。故施闰章在《佳山堂集序》中评其诗曰:"出入三唐、乐府,五言古尤有汉魏遗风。其忧时愍事,不无小雅凄恻之言,而读之苍然!"此论十分确切。他的田园诗也写得清新可人。如《冶湖四首》其一:"竹里柴门傍水潭,冶湖风物似江南。龙吟湫老生云窟,僧梵钟沉对石龛。花径不除无客至,村醪小试带朝酣。支筇到处听啼鸟,偶值邻翁即快谈。"总起来看,冯溥的诗虽非上乘之作,但他主张诗歌要吟咏"真性情",却是继承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他的门人为其《[[佳山堂集]]》作的序中,对这一点都大加推崇和赞扬。陈玉王基、说:"夫子之诗求之性情,已工。"毛端士说:"夫子起而振衰,式靡为狂润砥柱。调尚正声,体从大雅,必凌宋铄元,而宏音亮节,依然汉魏三唐之遗响矣!"门生评宗师,可能夸饰,但冯溥荐举人才,并有大量的诗作,为振兴清初诗坛,起了重要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冯溥的野史传闻很多,毁誉不一,如在青州临朐一带流传很广的关于"伙巷街"的传说。据说,冯溥在京城为官时,家中垒墙与邻居房氏发年矛盾,两家为争地基,互不相让。冯府家人修书一封,让冯溥出面讲话,溥抄明人张英诗一首寄回,诗曰:"千里寄书为打墙,让他三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后冯家主动让步,房家也退让三杆,两家之间,辟出一条小巷,人称其为义和巷,即今青州城里的伙巷街。再如康熙娶妹的传说。康熙欲娶其妹,众群臣皆曰不可,惟冯溥答曰:"亦可,亦不可。兄娶其妹,则不可;若使公主为臣之螟蛉义女,则可也!"于是康熙帝拜溥为相国,是为"冯国老"。论此事者多讥冯溥奸滑。民间有很多关于冯溥及其后人的轶闻,毁誉参半。冯溥官至极品、位高权重,为官圆滑,又善敛财,特别是他以明士而入清廷为官,为当时有气节者鄙之,其后人也有不检点者,所以对冯溥贬褒不一。 ==视频== ===冯溥教子=== {{#ev:youku|XNDA0MTQxODgwNA|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清朝人物]]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冯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