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50.1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冯俊 的原始碼
←
冯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冯俊</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562c11dfa9ec8a131111d3f7f003918fa0ecc09a&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6916180&t=791b78f79cd10ce1b8057c4585e04c78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AF%E4%BF%8A/4100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冯俊''',男,汉族,1958年1月生,[[湖北省]][[英山县]]人,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www.dswxyjy.org.cn/GB/427209/427210/427567/427569/index.html 冯俊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f>,曾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ref>[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1907/20/277726.html 冯俊:怀揣党史伟大精神,再出发走新长征路 | 嘉宾新著先睹 ],文汇报, 2019-07-20</ref>、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哲学院院长(兼),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ref>[http://www.cpc71.org.cn/product/html/?245.html 智库专家 冯俊 ],党建先锋网</ref>。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f>[https://new.qq.com/rain/a/20211117A02J1N00 党史讲座报名|冯俊: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腾讯, 2021-11-17</ref>。 曾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副部长级)<ref>[http://www.scsqw.cn/gzdt/zyhy/dsxxjy/zymtbd/content_53331 【四史教育】冯俊 ‖ 学习和研究“四史”的理论指引 ],四川省情网, 2021-02-20</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原委员 出生日期----1958年1月 出生地点----湖北省英山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物履历== 1974.07-1975.10,湖北省英山县红山区东汤河乡务农、团支部副书记、民兵连副连长、张咀水库工地团支部书记 1975.10-1978.02,湖北省英山县供销社、县革委会财办干部 1978.02-1982.02,[[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政治课部马列理论师资班本科学习 1982.02-1985.01,武汉大学哲学系欧洲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02-1987.1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7.12-1996.10,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师(其间:1990.12被评为副教授,1995.06被评为教授,1994.04-1995.04,英国[[牛津大学]]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1996.10-1997.08,中国人民大学外事处副处长 1997.08-1999.06,中国人民大学外事处处长(其间:1998.06-1998.08,在法国马赛第三大学法语进修班学习) 1999.06-2001.0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2001.02-2005.04,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其间:2003.08-2003.09,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22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5.04-2008.07,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哲学院院长(其间: 2005.09-2005.10,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麦考利大学"影子校长"项目培训班学习) 2008.07-2013.09,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厅级)(其间:2010.07-2010.08,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政府高级管理者培训班"学习,2011.11参加德国洪堡大学"经济结构转型与城市建设管理专题研究班"学习) 2013.09-2015.12,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机关党委书记 2015.12-2018.0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部长级) 2018.03-2019.0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副部长级)。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次中共上海市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四届上海市人大代表。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研究。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冯俊</big>''' |- |<center><img src=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bf729106df93c453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0TkKIMkLELjbcOmLkElbcTkKIMkbELjbgQmLkEkL8TLlDpFEPQjb0E0vcGwOVFmUHpGz2IOzXejb0Ew%20dByOsG0OV%2FzPsGwOVFmTbxFE4ElKJ6wu981qR7zOMTkKIOkrELjboLmLkEkrwTkKIMkrELjboImULyMzzlWaIPjfdJj%20lHzrHjMz%20PEl%20XJ6IPjeh5yuF9j%2FlHxOVNj%20lHzrGIOzzgjb0Ew%20dBxfsGwOVF_50235945&query=%E5%86%AF%E4%BF%8A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人物荣誉== '''1. 成就荣誉奖''' 2001年入选为"北京市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 (2001-2005)。 1998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7年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1997-2000)。 2004年被列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学术成果奖''' 1.《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2004年11月,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 法国近代哲学,2006年,教育部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3. 开启理性之门,2006年,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4. 《行走于教育与哲学教育之间--冯俊教育讲演录》,2008年9,获北方十五省市优秀图书奖。 5. "建国以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 ,2009年10月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举办的"新中国60年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人物著作==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第一作者,2004年11月) (2)北京市教工委高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一等奖--"树立良好学风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保障"(独著,2004年8月)。 (3)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第五届获奖优秀科研论文三等奖--"如何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独著, 2001年12月) (4)获北京市高教学会引进国外智力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文科高校引智工作的定位 和效益原则"(与刘雨霖合著,1999.12)。 (5)北京市优秀课程二等奖--"西方哲学史课程" (与张志伟,李秋零三人一起合得,1997年)。 (6)国家教委 "优秀教材二等奖"--《西方哲学史新编》)(集体奖中主要参加者,1995年)。 (7)1988年合译的《解释学和人文科学》(里科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一书, 获第三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校内奖项=== 1.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作者,西方哲学问题研究,与张志伟、李秋零、 欧阳谦合作)(2001)。 2.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0.12. 1,人民大学-香港大学双城交流计划)。 3.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0.12. 1,《西方哲学问题研究》(教材)。 4.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优秀班主任"奖。(1997年)。 5.中国人民大学1992-1997间"优秀论文奖"(1997,论勒维纳斯的伦理学〕。 '''(三)学术传记被收入下列名人录和工具书:''' 1.《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 2.《国际知识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 3.《当代成就名人录》美国传记研究所出版。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冯俊</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wenwen.soso.com/pqpic/wenwenpic/0/20190930002614-1358712359_jpeg_500_357_19671/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0TkKIMkLELjbcOmLkElbcTkKIMkbELjbgQmLkEkL8TLlDpFEPQjb0E0vcGwOVFmUHpGz2IOzXejb0Ew%20dByOsG0OV%2FzPsGwOVFmTbxFE4ElKJ6wu981qR7zOMTkKIOkrELjboLmLkEkrwTkKIMkrELjboImULyMzzlWaIPjfdJj%20lHzrHjMz%20PEl%20XJ6IPjeh5yuF9j%2FlHxOVNj%20lHzrGIOzzgjb0Ew%20dBxfsGwOVF_50235945&query=%E5%86%AF%E4%BF%8A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4.《中国100所高校中青年社科教授概览》国家教委社科中心组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5.《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词典》,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6.《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7.《中国专家》,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8.《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9.《中国哲学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10.《前线》杂志社,1998,7。 11.《惠泉》"冯俊教授访谈录" 1999年 12.《中华读书报》2001,1,8。 13.《〈求是〉副刊--中华锦绣画报》--"人生华章" ,2001年10月。 14.Cementing Satre's World on Campus---Professor and Vice President Feng Tune up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hina Daily, Feb. 27, 2003 15.中华学术重镇,两岸交流先锋--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台声》2003,5。 16.与时俱进,开创国际交流新局面--访冯俊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6.15第一版)。 17.哲学,乃无用之大用--访著名西方哲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教授(《中国 人民大学校报》2004,11,5第四版)。 ===个人专著=== 1.《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尔哲学研究》(2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版。 2.《世界名人人大演讲录》(27.7万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版。 3.《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58万字),主笔,商务印书馆2003.8版。 4.《法国近代哲学》(50万字),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0年3月版。 5.《当代法国伦理思想概论》(22万字),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 6.《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19万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 '''(二)教材''' 1.《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承担12万字。 2.《当代外国伦理思想研究》,宋希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承担"当 代法国伦理思想"部分约10万字。 3.《西方哲学问题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承担10万字。 4.《西方哲学史新编》, 苗力田, 李毓章主编,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承担 "英国经验论" 部分,约7万字。获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译著''' 1.《马勒伯朗士的"神"的观念和朱熹的"理"的观念》,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版。 2.《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二卷《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56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11出版。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冯俊</big>''' |- |<center><img src=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de60f43ff142838d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0TkKIMkLELjbcOmLkElbcTkKIMkbELjbgQmLkEkL8TLlDpFEPQjb0E0vcGwOVFmUHpGz2IOzXejb0Ew%20dByOsG0OV%2FzPsGwOVFmTbxFE4ElKJ6wu981qR7zOMTkKIOkrELjboLmLkEkrwTkKIMkrELjboImULyMzzlWaIPjfdJj%20lHzrHjMz%20PEl%20XJ6IPjeh5yuF9j%2FlHxOVNj%20lHzrGIOzzgjb0Ew%20dBxfsGwOVF_50235945&query=%E5%86%AF%E4%BF%8A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3.《人文科学的逻辑》(14万字),校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4.《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从开端到柏拉图》(58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 出版。 5.《笛卡尔》(8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6.《人文科学的逻辑》(14万字),校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7."价值尺度的一般理论", 校译2万字, 载《价值与评价》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8.《解释学和人文科学》, 承担中两章约3万余字,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88年获第三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主要学术论文''' 1.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11.5第4版。 2.大学的永恒精神,《辽宁大学学报》2004第5 期。 3.大学之灵,《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年4月5日第四版。 4.推动学科范式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3.25第4版。 5.大学的永恒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3.5第4版。 6.大学的永恒精神(笔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7.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中华读书报》,2003年12月31日第15版。 8.《儒藏》应该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B4版。 9.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 10.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教育》(中学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2年第7期 11.树立良好学风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2.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挑战,《出国留学工作研究》, 2002年第1期。 13.研究与教学、为学与为人的双统一,《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4.一种可以借鉴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学位与研究生培养》2001年第10期。 15.我给苗先生做外事,《苗力田教授纪念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16.以德治国就要以代表最先进文化的道德去治国, 《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 17.如何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 《专家工作通讯》2001年第1期。 18.反思历史,关注文化,《哲学动态》2000年第11期。 19."精神论运动"哲学思想述评,载《思辨之幸福》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20.加强国际交流,逼近世界前沿,《光明日报》2000年10月25日B1版,署名"任实"。 21.误解的智慧,《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9月12日第6版。 22.中外文化交融中的方法论走向,《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23.人文社会科学引智工作的定位及其效益原则,《外国专家工作通讯》1998年10月。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冯俊</big>''' |- |<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du/l/2007-03-26/U1834P42T4D137807F49DT20070326125536.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edu.sina.com.cn/l/2007-03-26/1255137810.html 来自 新浪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24.欲望的流动--德勒泽,《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描绘后现代状况--利奥塔, 《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中外文化交融中的方法论走向,光明日报1998年3月13日,《江海学刊》1999. 2。 27.笛卡尔(思想评传,3万字〕,《圣哲全传》副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4月出版。 28.牛津大学的哲学教育,《社会科学论丛》,1997年第4期。 29.牛津大学的哲学教育,《哲学动态》1997年第2期。 30.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31.世纪之交的西方哲学及其研究之展望,《理论前沿》1997年第2期。 32.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研究, 《慧泉》1996年第3期。 33.今日英国哲学研究取向及其特点, 《哲学动态》1995年第8期。 34.英国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哲学动态》1994年第11期。 35.英国哲学现状一席谈,《哲学与文化》1994年第10期。 36.勒维纳斯的伦理学,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4期。 37.保罗?利科尔的人学理论, 《学术月刊》1993年第12期。 38.评德勒泽的 "欲望哲学", 《现代哲学》1993年第3期。 39.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述评,《社会科学动态》1993年第3期。 40.笛卡尔心身学说的流变, 商务印书馆《外国哲学》第12期。 41.当代法国价值哲学, 《哲学动态》1992年第7期。 42.莱布尼兹设想的概率逻辑, 王雨田主编的《归纳逻辑导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43.加缪的荒谬伦理学, 《社会科学家》1992年第3期。 44.莫尼埃的人格主义述评,《社会科学动态》1991年第12期。 45.法国近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江苏社联通讯》1990年第2期。 46.笛卡尔天赋观念探本, 《中州学刊》1987年第2期。 47.比较哲学的一个范例,《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第2期。 48.《单子论》中的认识论思想试探, 商务印书馆《外国哲学》第7辑, 1986年。 49.休谟哲学的第一原理, 《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5期。 50.关于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 《江汉论坛》1984年第4期。 51.也谈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 《社会科学论丛》1981年第1期。 '''(五)学术动态、年鉴综述''' 1.湖北省哲学史会讨论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江汉论坛》1983年第7期。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冯俊</big>''' |- |<center><img src=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2/22/148774653156222669.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mt.sohu.com/20170222/n481408154.shtml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2.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侧记, 《江汉论坛》1988年第12期。 3.关于深入开展外国哲学史研究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4.1994年英国哲学新书介绍,《哲学与文化》1995第1.2.3.期连载。 5. 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简介, 《哲学与文化》1995年第5期。 4. 哲学和哲学史(美R.H波普金论文介绍), 《世界哲学年鉴》1986年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 笛卡尔对外部世界的证明(美, J,D斯图亚特论文介绍),《世界哲学年鉴》1987年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 1985年--1986年英国各大学科学哲学博士论文题目及部分提要, 《世界哲学年鉴》1987年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 帕斯卡尔的科学方法论(美 K . 阿诺尔德), 《世界哲学年鉴》1988--1989年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六)辞条、辞典''' 1.《中国翻译家辞典》, 辞条约1万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版。 2.《简明哲学辞典》, 西方哲学史条目2万余字, 湖北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3. 社会契约论, 《湖北日报》1984年4月12日。 4.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 《武汉青年报》1983年7月13日。 ==学术交流== 1.1994年4月--1995年4月在英国牛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其间赴法国巴黎拜会了雅克·董特和巴里巴尔等法国哲学界的大师,赴欧洲大陆的瑞士、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旅游观光,感受西欧文化,参加多次学术研讨会并讲学,在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有: Humanis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Neo-Confucianism;1995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兰彼得)哲学系讲学的论文为On Descartes' Mind-Body Problem and Philosophy of Mind,;1995年3月在英国Warwick大学参加"文化哲学研讨会(Edmund Williams学术思想研讨)。 2.1997年1月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和夏威夷大学"中美大学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发言,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Its Academic Exchanges with American Universities". 3.1997年5月随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团访问韩国朝鲜大学,培材大学,高丽大学,明知大学和国民大学进行校际交流。 4.1997年11月随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团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丹佛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西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等校进行校际交流,就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美国的《侨报》、《中美邮报》和《康州日报》均做了报道。 5.1998年6月-8月赴法国Aix-Marsaille第三大学做访问学者。 6.1998年8月5-13日赴越南胡志明市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签订校际协议,到河内国民经济大学访问。 7.1999年3月20-4月1日,率团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东洋大学、东海大学、日中学院、日中友好学会、爱媛大学、关西学院大学、同志社大学等校访问。 8.1999年5月20日-5月31日率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三校的研究生访问了台湾铭传大学、政治大学、辅仁大学、台中商专、慈济医学院等校,游览了日月潭和花莲及东部海岸。十多家媒体对我们的访问均做了报道。 9.2000年4月24日-5月9日受Lennart Norreklite教授邀请赴丹麦Aalborg大学讲学。 10.2000年6月26日-7月6日陪同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马绍孟教授访问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和圣彼得堡财经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同时访问了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和莫斯科大学。 11.2000年10月31日-11月5日代表人大校领导参加香港城市大学组织的"亚太大学拓展研讨会"。 12.2000年12月2-10日赴意大利那波里第2大学、弗里德里克2世大学和东方大学讲学访问。 13.2001年4月12-29日赴美国Iowa, Illinois, Columbia, Yale, Harvard,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NASD Professional College, IMF, World Bank, Los Angeles 等著名大学访问,签订校际协议,建立学术联系。 14.2001年6月11-20日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东京、横滨、四国、京都和大阪等地。访问了日本政界、企业、大学和民间团体。与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女士、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尤纪夫先生和多党派议员团会谈。访问了早稻田大学,青山学院大学、龙谷大学。 15.2001年11月17日-12月2日,访问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图宾根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弗洛伦萨大学、那波里大学、那波里第二大学、那波里东方大学。 16.2002年3月14-25日率团访问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东亚系,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和牛津国际出版研究中心。 17.2002年9月26-10月1日访问日本创价大学和东洋大学。 18.2002年11月17日至23日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全球化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作大会发言,并访问香港商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香港商报》和《大公报》对我们的访问均做了报道。 19.2003年3月24-4月1日率团赴马来西亚参加"首届中国高等教育展"并访问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和芙蓉中学、居銮中学和宽柔中学,马来西亚主要华文报纸〈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中国报〉、〈东方日报〉对我的访问都做了专题报道。 20.2003年10月16日至20日在韩国济州岛参加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亚洲六国的"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工作会议"。在会上担任了会议主持人。 21.2003年11月18日--12月1日赴法国巴黎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展,并参加中法大学校长论坛,用法语做了题为Les sciences humaines et sociales au centre des échange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 dans le domaine de l'enseignement的演讲。在展览会上,法国教育、文化和科研部长Luc Ferry和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参观了我校展台,并与我们交流。展览后还率团访问了巴黎商学院(HES),率领近50人的中国高教第一分团继续访问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德国的科隆、波恩、特里尔、科布伦茨,法兰克福和海德堡等城市。 22.2004年2月16-3月1日,访问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西悉尼大学、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拜会了澳大利亚工党副领袖麦克林女士,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临时代办张君高、驻悉尼总领事廖志洪、教育参赞李建民宴请;访问了新西兰惠灵顿的维多利亚大学、奥克兰大学和怀卡托大学,与新西兰教育部长特雷武·马拉德会见并共进午餐,访问了新西兰亚洲2000年基金会,与教育部和外贸部官员、资格认证局和 "教育新西兰"等组织有关专家座谈。 23.2004年4月25-29日亚洲中心主任会议考察朝鲜平壤、妙香山、板门店和开城。 24.2004年7月7-10日在蒙古乌兰巴托和河林附近召开亚洲研究学术研讨会。 25.2004年9月21-27日访问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芬兰的土尔库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中国驻瑞典大使吕凤鼎,中国驻芬兰大使张直鉴宴请代表团。 26.2004年9月28_-10月9日访问加拿大,参加"中加大学校长论坛"、多伦多中国教育展,访问了多伦多大学、温哥华的UBC大学。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陈晓玲邀请参加在其官邸举行的国庆55周年招待会,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李元明、教育参赞许玲宴请。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哲学家]]
返回「
冯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