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86.2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冠纹柳莺 的原始碼
←
冠纹柳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冠纹柳莺</big> ''' |- | [[File:冠纹柳莺.jpg|缩略图|居中|'''冠纹柳莺'''[https://pic.birdnet.cn/atlas///201809/18/004148pcm4wouaownmozn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atlas.php?action=atlasinfo&aid=53664&mod=show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冠纹柳莺</br> 拉丁学名:Phylloscopus reguloides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莺科</br> 亚 科:莺亚科</br> 属:柳莺属 </br> 种: 冠纹柳莺</br> 亚 种: 4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 1842 </br> 英文名称: Blyth's Crowned Willow Warbler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冠纹柳莺'''<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038ba70102yabd.html 冠纹柳莺(附图)],新浪网,2018-11-19</ref>(学名:Phylloscopus reguloides)为鹟科柳莺属的鸟类。体长[[11厘米]],体型较小。分布于不丹, 柬埔寨, 中国, 印度, 寮国, 缅甸,尼泊尔, 巴基斯坦, 泰国,和越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 外形特征 == 冠纹柳莺上体概呈[[橄榄绿色]];头顶较暗,稍沾[[灰黑色]],中央冠纹[[淡黄色]];眉纹长而明显,呈淡黄色;一条自鼻孔,穿过眼睛,向后延伸至枕部的贯眼纹,呈暗褐色;颊和耳羽淡黄和暗褐色相杂;翅和尾羽黑褐色,各羽外翈边缘与背同色;最外侧两对尾羽的内翈具白色狭缘;大覆羽和中覆羽的尖端淡黄绿色,形成两道翅上翼斑。下体白色,微沾灰色,胸部稍缀以黄色条纹;尾下覆羽为沾黄的白色。雌雄两性羽色相似。 虹膜暗褐色;上嘴褐色,下嘴褐色;脚角黄色<ref>[https://www.meipian.cn/1gp8ulzz 冠纹柳莺(附图)], 美篇,2018.07.17</ref>。 ==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 冠纹柳莺与[[黑眉柳莺]]的区别:冠纹柳莺侧顶[[纹色淡]],两道翼斑较醒目且下体[[少黄色]]。 冠纹柳莺与[[白斑尾柳莺]]的区别:冠纹柳莺体[[型较大]]且下体[[黄色较少]],且[[两翼轮换鼓振]]。 <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2016/0615/177066.html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美篇,2016-06-15 </ref> == 生活习性 == '''习性''':除繁殖季节[[成对或单只]]活动外,多见3-5只成小群活动或和其他柳莺混群觅食,多活动在树冠层、林下灌丛、草丛中,尤其在河谷、溪流和林缘疏林灌丛及小树丛中常见。 '''食性''':食物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如鞘翅目(金龟甲、瓢甲、金花甲、蟓甲等),鳞翅目(毛虫等),膜翅目(蚂蚁、蜂等),双翅目(蝇等),同翅目和革翅目等昆虫。 '''叫声''':冠纹柳莺的鸣声似[[山雀]]的“chi chi pit-chew pit-chew”声,后转成似鹪鹩的颤音。叫声为重复的响亮两音节“pit-cha”或三音节“pit-chew-a”声<ref>[https://baike.supfree.net/get.asp?id=冠纹柳莺 冠纹柳莺叫声],在线百科全书查询</ref> 。 == 栖身环境 == 栖息于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林缘灌丛地带。秋冬季节下移到低山或山脚平原地带。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海拔2400-3000米之间的林缘和林间空地等开阔地带的岸边陡坡岩穴或树洞中。通常营巢于由苔藓、蕨类植物、林木隐蔽很好的岸上的洞穴中,有时营巢于原木或树上的洞中,巢由绿色的苔藓构成精致的球形,有时还增添枯叶和地衣,内垫柔软的植物纤维或偶见有羽毛。每窝产[[4-5]]枚卵,卵呈白色,无斑点。卵平均大小为15.3毫米×11.9毫米。双亲共同孵卵,雌鸟承担更多的孵卵工作。中杜鹃和小杜鹃常产卵于巢中由冠纹柳莺代孵。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繁殖于巴基斯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部及南部、缅甸和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季候鸟及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至云南北部及四川西南部;claudiae于[[四川、甘肃]]南部(白水江)、陕西南部(秦岭)及山西东南部;fokiensis于东南部;亚种goodsoni为留鸟于海南岛。指名亚种及claudiae冬季于[[云南]]南部。亚种claudiae及fokiensis迁徙经华南及东南;迷鸟至河北北戴河<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0257.html 冠纹柳莺地理分布],鸟类-百问中文库,2016-10-20</ref>。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冠纹柳莺阿萨姆亚种 || Phylloscopus reguloides assamensis || Hartert, 1921 |- | 2 || [[冠纹柳莺西南亚种]] || Phylloscopus reguloides claudiae || La Touche, 1922 |- | 3 || 冠纹柳莺指名亚种 || Phylloscopus reguloides reguloides || Blyth, 1842 |- | 4 || 冠纹柳莺越南亚种 || Phylloscopus reguloides ticehursti || Delacour & Greenway, 1939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视频 == <center> {{#ev:youku|XNDMyMjU5NTM2NA|640|inline|冠纹柳莺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冠纹柳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