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0.1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农桑 的原始碼
←
农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农桑</big>''' |- |<center><img src=https://f12.baidu.com/it/u=654232310,292179604&fm=173&s=E9896A9B4CF309847C901B7003003075&w=553&h=311&img.JPEG&access=215967316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219181120677952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big>农桑<big>''' 释义:1.亦作"农桒"。 2.农耕与蚕桑。 3.是指[[农作物]]和桑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农桑 [<ref>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89ecc43ac989ecc/ 农桑是什么意思|农桑的解释是什么]</ref> 书籍 《农桑辑要》 拼音 nóng sāng 释义 农耕与蚕桑 ==词目== 农桑 ==拼音== nóngsāng ==基本解释== [farming and sericulture] 泛指农业生产;种地与养蚕,旧时江南以农桑为业 ==引证解释== 亦作" 农桒 "。 1.农耕与蚕桑。 《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赈之。" 《明史·太祖纪一》:"[[遣儒]]士[[告谕]]父老,劝农桑。" 清 蒋纲 《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 马头娘 。" 2.指农作物和桑树。 《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中国元代初年大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成书于至元十年(1273)。其时元已灭金,尚未并宋。正值黄河流域多年战乱、生产凋敝之际,此书编成后颁发各地作为指导农业生产之用。 ==文化起源== "农桑者,衣食之根本来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本物质基础"。农耕衍生出中华文明的文化源头和最为质朴的文化范畴--农桑文化。先民们在千年稼穑中,农桑文化逐渐完善,由此形成了农桑诗词。诗歌中的农桑,千姿百态。从中我们能清晰看到中国历代执政者和知识分子重农和悯农思想的精神传统;从侧面感知农村历史的社会结构和生产状况的演变过程;深刻感悟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对淳朴、自然的农村民风民俗和安静、详和的田园风光的精神向往。研究古典农桑诗歌是我们把握当时农村社会风貌的一把钥匙,同时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并沉淀为民族的精神血脉。明 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念子遗,遭巨寇,遭溃兵,复遭黄水,纵横神枢;谕群吏,议防河,议守土,究议宁民,劝课农桑。" 中国是栽桑养蚕最早的国家。远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已有僲(桑)字出现;战国青铜器上有提筐采桑的图纹,《孟子》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之说,均证明中国栽种和利用桑树之早。1986年全国桑园面积为36.1万公顷(台湾未列入统计),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四川4省最多。 版本简介 因系官书,不提撰者姓名,但据元刊本及各种史籍记载,孟祺、畅师文和苗好谦等曾参与编撰或修订、补充。本书在元代曾重刊多次,但以后流传的版本是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出的。1979年上海图书馆影印出版了馆藏元刊大字孤本,发现流传版本错漏颇多,应以元刊本为准。 ==參考來源==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农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