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25.1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共渡慈航(王亚红) 的原始碼
←
共渡慈航(王亚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共渡慈航'''<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9237699/pexels-photo-1923769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共渡慈航》'''是[[中国]]当代作家王亚红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共渡慈航=== [[故事]]从祖父谷雨霖说起。1866年,祖父谷雨霖出生在苏北建湖县。1866也是孙中山先生[[出生]]的一年。那时的[[世界]]、那时的中国、那时的老家是个什么样子,我没有[[真切]]了解,但我每听着[[悲壮]]激越的国歌唱响,脑海里又总会有[[许多]]似曾相识的[[景象]]浮现…… 祖父活了78岁,祖母活了80岁。他们的一生起于建湖,止于姜堰。祖父母育三男一女,三弟兄是:大伯父谷勤田、二伯父谷秀山、我的父亲谷达三。三弟兄都活到80多岁。 我小时候[[喜欢]]解读祖辈三老的名字,并且由此确定祖父是位有志向的人。我认为祖父是用给下辈取名的方式表达自己终不为农耕生活圈所困的志向:从勤于农耕起,到远望[[青山秀水]],继而通达三江四海。 祖父谷雨霖在老家建湖有相当田产,他在连年荒芜动乱中选择了走向远方。他变卖大部[[田产]],领自家三个少年郎从建湖行船南下。 父子兵的第一站是在姜堰落脚开设新的产业,经营百货和运输。站稳脚跟后,又继续指挥三兄弟从姜堰再出发。首先是二伯父谷秀山一支去锦绣江南无锡和上海。接着是我父亲谷达三一支从姜堰往东,到当年水陆交通便利的海安。然后是大伯父一支从姜堰西去大武汉。父亲辈他们三兄弟的远行后来都踩上了新中国前进的[[步点]]。 父辈三兄弟离开建湖之初都是行船的。先后两次上岸定居,并从一地分为三地,之后三兄弟三地[[互动]]自然频繁。父亲有张照片是在无锡天下第二泉拍的,他脚蹬皮鞋站在[[石雕]]的龙头上。身着长褂、头戴礼帽、手执折扇、脚下龙嘴里吐着泉水,装个[[风流倜傥]]。大伯父很多次从武汉只身来海安会我父亲。伯父远道而来,给我们孩子最多带一两个面包,还是船上几天吃趁下来的。大伯父每次到来的[[目的]]就是与父亲彻夜长谈。第二天早晨一看,院内那小桌子,酒瓶空空,瓜子壳儿一大堆,但整整齐齐。 伯父家和我们家都人丁兴旺。大伯、二伯家都是八个子女,我们家九兄妹。我上学之后,暑假经常轮流着到两位伯父家玩。大伯父的个子有1米8。我小学时,大伯父会到车站接我,把我从车窗里直接抱下来。记得我第一次在他家吃午饭,全桌我第一个伸筷子去夹鱼背的肉,被大伯父叫停。他说吃东西要把好的让给别人,你先动筷子应当先吃鱼头。这事我一辈子记得,知道凡事有规范,为人要克己。大学时我再去武汉大伯家,那时大伯80多了。他们家住水果湖厂区,他把十边地打理得像一处生机勃勃的花园,让我这读农学院的人看着汗颜。 <ref>[https://www.cnprose.com/shijie-sanwen 中国散文网]</ref> ==作者简介== 王亚红,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共渡慈航(王亚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