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05.1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六號戰車 的原始碼
←
六號戰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六號戰車'''<br><img src="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9/mobile01-17beb9766e86ddc86295600e5070601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5386448 圖片來自mobile01.com]</small> |} '''六號戰車'''('''Panzerkampfwagen VI''')是[[納粹德國]]<ref>[https://kurtsun.pixnet.net/blog/post/44534857-%E7%AC%AC%E4%BA%8C%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B0%EF%BC%9A%E7%B4%8D%E7%B2%B9%E5%BE%B7%E5%9C%8B%E6%87%B6%E4%BA%BA%E5%8C%85 納粹德國],痞客邦</ref>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使用的[[重戰車]]。 ==概要== 被稱為六號戰車的[[戰車]]共有2款,分別是I型與II型,即為「'''[[虎I戰車|虎I]]'''」與「'''[[虎II坦克|虎II]]'''」。在當時被評為其中一系列世界上最強的戰車。一般稱其為「'''虎式戰車'''」,或者以英文「'''Tiger Tank'''」來稱呼。其開發的原因,為當時德國進攻法國期間,[[德意志國防軍]]的戰車無法對抗[[B1重型坦克|雷諾B1]]與[[瑪蒂達 II|瑪蒂達II步兵戰車]]等盟軍戰車。而開發期間,在面對蘇聯紅軍的[[T-34坦克|T-34]]期間亦陷於苦戰。受這影響,德軍將原本製造來對空的[[88毫米高射砲]]用作反戰車砲並搭載在戰車上。 ==補充== 由於在當時德軍的戰車之中六號戰車的體積最為龐大,因而倍受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注意。自此,直至戰爭結束之前於戰場上持續使用。但是,就當時的水準而言其重量為極度沉重,因而令變速箱及輪軸等部分不時出現故障且效能低下,亦不能在強度不足的橋樑與道路上行駛。不過,由於其強大的火力及重裝甲尚算能彌補不少缺點,就當時而言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所擁有的戰車能與之抗衡。 ==I型(Sd Kfz 181)== 其前身為1937年在德國陸軍兵器局指示下進行開發的35噸級戰車。[[亨舍爾]]以其為基礎試作成稱為DW I、DW II的戰車。後於1938年9月9日,基於新提出的VK3001(30噸戰車)規格試作成 VK3001(H)。該試作型後來進一步依次發展成 VK3601(H) 、VK4501(H) 及六號戰車。另一方面,[[保時捷]]於1939年開始進行VK3001(P) 的研發,並在後來發展成VK4501(P) 。順帶一提,由[[斐迪南·保時捷]]所設計的[[VK4501(P)]](保時捷虎式)是使用引擎發電以推動電動馬達並廢除變速箱的劃時代方式([[電動式]]),希望取代可靠性較低的機械式。 兩社的設計經審查後,結果是採用亨舍爾的製品,而不使用保時捷博士的設計。但是,由於VK4501(P) 提早了生產前的準備,所以已製造的車體後來成為[[象式重驅逐戰車|斐迪南重驅逐戰車]],其在後來參與了1943年的[[庫斯克會戰|堡壘行動]]。在會戰結束後,德軍將殘存的斐迪南進行了改裝,並更名為象式。再者,有一輛完整的保時捷虎式,作為了[[第653重裝甲獵兵營]]的指揮戰車,並於1944年期間參與作戰,成為了唯一參與過實戰的保時捷虎式,但在同年的撤退中損失。 虎I雖然沿襲原有的德國戰車設計,但另一方面卻裝備了厚重的裝甲及使用了原為高射砲的56口徑88毫米砲,以至在對戰車及對陣地戰鬥上能發揮出強大威力。另外,在初期型中,由於已預計不能使用橋樑,因此加裝了潛水裝置以供渡河之用。 為了減低對地面的壓力因而設計成使用較闊的履帶,但在這個狀態下如使用貨運列車作運輸的話將不能通過隧道,為此在鐵路運輸期間需將最外側的負重輪、外側第二排的負重輪及護板拆除,並裝上為運輸而特別設計、製造的窄身履帶。另外,最初於負重輪外周原本設有橡膠,但在後期型(及後來的虎II)因參考了蘇聯的戰車而使用了內藏橡膠的鋼製負重輪。由於負重輪鐵製的部份為直接與履帶接觸,所以發出相當煩人的噪音,不過卻減少了對橡膠的消耗。 至於虎I的主砲,可以在超過2000米的距離外擊穿美軍的[[M4中戰車]]的前方裝甲(亦為M4車上最厚的裝甲),但倒過來,M4的75毫米砲就算在「近射」(即極近距離射擊)卻射不穿虎I的前方裝甲。同樣,在面對英軍與蘇聯的大部份戰車仍然擁有壓倒性的優勢。為此盟軍方面出現了「在面對虎式戰車時必須以3輛以上的戰車迎擊」這種說法。 ==II型(Sd Kfz 182)== 於英語中俗稱為「'''King Tiger'''」(Königstiger,意思為虎王,即德語中的[[孟加拉虎]])。車上搭載71口徑8.8厘米KwK 43戰車砲。其車體與垂直表面構成的I型不同﹐與[[豹式戰車|豹式]]同樣使用了蘇聯戰車上已實用化的傾斜装甲。前50台所使用的砲塔是由克虜伯為了由保時捷提出的VK4502(P)方案所設計的,而預先完成生產的部件則交由威格曼公司組裝成砲塔並被接受安裝在50輛初期生產型上。由於該砲塔上的前方及側面帶有圓位,雖有良好的避彈效果,但有引發跳彈陷阱(Shot trap,跳彈直接射上車體)的危險性,而且前側與左側邊突出部分的特殊圓弧形造型也造成生產的不便,於是在50台之後生產的Tiger II便改成了取消正面的圓弧,造型利於生產的「量產型砲塔(Serien-turm)」 於同時期的開發進程中,使用了延長的虎II車體配上固定式砲塔及搭載12.8cm PaK 46 L/55反坦克炮,製造成[[獵虎式驅逐戰車|獵虎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六號戰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