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0.1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公民村 的原始碼
←
公民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公民村'''<br><img src="https://static.stheadline.com/stheadline/news_res/2010/10/18/27502/i_640x253_08031800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61/20101018/125547/%E5%B0%88%E6%AC%84-%E7%B4%85%E4%BA%BA%E7%86%B1%E4%BA%8B-%E8%88%8A%E5%9C%B0%E9%87%8D%E9%81%8A-%E5%BB%BA%E7%AF%89%E5%B8%AB%E6%AF%8B%E5%BF%98%E5%85%AC%E6%B0%91%E5%83%B9%E5%80%BC 圖片來自stheadline]</small> |} '''公民村'''('''Kung Man Village'''),又稱為'''摩星嶺平房區'''('''Mount Davis Cottage Area'''),始建於1952年,是[[香港]]一個已拆卸的[[香港平房區|平房區]],位於[[香港島]][[摩星嶺]]北面山坡,面向[[大小青洲]],由[[域多利道]]向上依山而建,由近[[堅尼地城]]的第一區向西伸展到第四區。公民村是最後一批被清拆的平房區之一<ref>{{Cite web |url=http://www.legco.gov.hk/yr99-00/chinese/panels/hg/papers/hg01115b.pdf |title=清拆平房區的撥款申請 |accessdate=2007-09-06 |archive-date=2020-10-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01073709/https://www.legco.gov.hk/yr99-00/chinese/panels/hg/papers/hg01115b.pdf |dead-url=no }}</ref>,於2002年拆卸後居民被分配到港島區不同的[[公共屋邨]]。 == 現況 == 位於域多利道沿路舊摩星嶺平房區面積約3.6[[公頃]]的土地可能會受「[[香港4號幹線|四號幹線]]」(前稱「七號幹線」)的路線影響而被劃為「未決定用途」地帶。該區餘下約69.3公頃的土地被劃作「綠化地帶」,主要包括摩星嶺地勢崎嶇的斜坡,不宜作密集市區發展或動態康樂用途<ref>{{Cite web |url=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411/12/1112150.htm |title=堅尼地城及摩星嶺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獲核准 |accessdate=2007-09-06 |archive-date=2020-05-3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31211737/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411/12/1112150.htm |dead-url=no }}</ref>。 在第一區主入口原建有「公民村牌坊」,但在清拆時已被一併拆卸。 ==歷史及結構== 公民村是[[港英政府|香港政府]]早期房屋計劃的產物。[[石硤尾大火]]後,政府在[[摩星嶺]]山腳前[[東華醫院]]墓地批出土地安置災民。[[社會福利署]]為災民登記核實身份並簽發俗稱「白咭」的入戶許可證,憑證才可在公民村買屋居住。由於只有白咭戶才能購屋,故此絕少外人遷入,社區內戶戶相識。 公民村劃分為四區,1950年代高峰期約有250多戶,居住人口超過1,800人,直到2001年拆遷時只餘不足700居民。最初由[[市政局]]負責管理,於1958年轉交[[徙置事務處]],直到1970年代才由[[房屋委員會]]負責管理,居民每季向政府繳交[[地租]](初時稱為「[[地稅]]」)。 公民村的平房由「永興建築公司」統一興建,以臺階式按地勢依山而建成兩至三間相連的[[排屋]],單層高的平房橫向形排列,縱向以梯級貫通,橫向以走道連接,走道在屋前,是半私人空間,各家各戶因應需要自由擺設,居民通常會搭建承涼的棚架,種植如[[葡萄]]、金銀花、炮仗花、水瓜一類[[攀緣植物]]遮蔭,屋後是明渠。標準房屋每戶兩房一廳一廚房,金字屋頂舖蓋[[石棉]]瓦頂,廚房灶位上有煙囪方便燒柴,但後來居民改用[[火水]]或[[液化石油氣|石油氣]]作[[燃料]],將煙囪封閉或拆卸。初期沒有廁所及自來水,但有獨立電錶供電,辦事處每天派員收集垃圾。每數十戶有公用街喉供應食水,每區有一至兩個公廁。公民村設有「摩星嶺街坊福利會」及街坊會開辦的幼稚園。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公民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