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159.2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八鄉 的原始碼
←
八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八鄉''' </p> |- |<center><img src="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10111/425322916897361920153278.jpeg/hXCd-kTAs6A1p59KkRrHrGazEFgEKsjFh6bbFoem2xY"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572877/%E5%85%AB%E9%84%893%E5%85%AC%E9%A0%83%E6%94%BF%E5%BA%9C%E5%9C%B0%E5%BB%BA900%E4%BC%99%E7%92%B0%E4%BF%9D%E6%9D%91%E9%81%8E%E6%B8%A1%E6%88%BF%E5%B1%8B-1%E5%85%AC%E9%A0%83%E5%9C%9F%E5%9C%B0%E7%94%A8%E4%BD%9C%E8%80%95%E7%A8%AE 圖片來自hk01] </small> |} '''八鄉'''('''Pat Heung''')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個[[鄉村]]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新界原居民]]居住。八鄉的名稱來源有多個版本,較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由於早期共有八條村莊,因而命名為八鄉。 八鄉與[[屏山 (香港)|屏山]]、[[厦村]]、[[十八鄉]]、[[錦田]]和[[新田 (香港)|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地理== 八鄉位於[[盆地]]之中,被[[觀音山]]、[[大帽山]]、[[大刀屻]]、[[雞公嶺]]及[[大欖郊野公園]]等山頭所包圍。八鄉範圍廣泛,大概北至上輋村及下輋村一帶,南至河背村、[[河背水塘]]、馬鞍崗、清潭水塘、[[三號幹線]]大欖交匯處一帶; 西至[[錦田]]市中心及[[錦上路西鐵站]]一帶,而東至[[上村]]、[[觀音山]][[凌雲寺]]、雷公田及石崗村[[軍營]]一帶。 八鄉面積約有15.5平方哩,共有30條[[圍頭]]與[[客家]]村落,人口約3萬人。由於附近有河流提供水源,早年盛產[[稻米]],並為清朝進貢品。現在還有少量農地給居民耕作,有數個有機菜場,如種植士多啤梨、有機菜等供應本地市場。另外,還有一些養雞場、養豬場及豆品廠供應本地市場。由於發展鄉郊,農地陸續減少,多數發展成村屋及車房、廢車場等;另外八鄉內有消防局、警署。 ==歷史== ===宋明古蹟=== [[路政署]]於2003年計畫八鄉大江埔村江大路及治河路改善工程,第一階段已於2007年開通,並於2020年4月3日正式命名為「江埔路」<ref name=江埔>2020年政府公告:[http://www.gld.gov.hk/egazette/pdf/20202414/cgn202024141669.pdf 第1669號] </ref>,第二階段於2017年1月20日沿[[錦田河]]邊開通一條新道路與[[錦田公路]]的交界處為起點,並與江大路的交界處終結,命名為「錦江路」。當顧問公司在2004年初進行勘察時, 意外發現在近長江村一個路段及大江埔村另一個路段地下埋有一個[[宋朝]]市集遺址和一個[[明朝]]墳墓,各佔地約500[[平方米]]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證實發現宋代[[瓷器]]殘片 、明朝墓葬群及一個陶罐, 但在原址保護原則下不會主動進行挖掘,而[[路政署]]亦向[[元朗區議會]]要求改動原來的設計以免影響古蹟。中國歷史教育學會主席梁炳華認為宋朝市集的發現有助了解香港在宋朝貿易的角色, 評估本地在歷史上的重要性<ref>{{citenews |language =zh-hk |url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51007/new/new_a16cnt.html |title =八鄉發現宋朝市集遺址 |work =''[[東方日報|orientaldaily.on.cc]]'' |date =2005-10-07 |accessdate =2014-12-26 |archive-date =2016-03-05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80007/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51007/new/new_a16cnt.html |dead-url =no }}</ref>。 ===同益堂=== 同益堂是八鄉最早成立的祖堂之一,由「四本戲」之村落組成。[[八鄉古廟]]是同益堂的產業,按傳統在每年的[[觀音誕]]及[[秋分]]在八鄉古廟分別舉行齋宴及盆宴。當初於古廟每次演戲時,分成四組鄉村,每村居民負責搬棚送棚抬戲箱及送戲箱等工作,稱為四本戲鄉村,四本戲村落如下: # 元崗、元崗新村、長莆、大窩、大乪; # 蓮花地、[[牛徑村]]、水盞田、馬鞍崗、河背; # 上村、雷公田、甲龍、水流田; # 橫台山、水澗石、上輋、下輋。 同益堂在1921年集資興建「八鄉同益學堂」,是新界第一所正規的鄉校,後改稱「八鄉同益公立學校」,並於2003年與「石湖學校」合併而成現時的「[[八鄉中心小學]]」。 ==發展== ===少數族裔=== 非洲人是繼[[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後,最新落戶八鄉的少數族裔。首先來到八鄉的是[[尼日利亞]]人,主要來自東尼日利亞,為信奉[[基督教]]的[[伊博族]]。逐漸變成了[[在香港的黑人]]的聯絡點,當他們抵達香港後都是先到八鄉落腳。其中橫台山羅屋村更被在港的非洲人稱為「小尼日利亞」。非華裔人口佔八鄉錦田社區總人口約百份之十,較全港平均數為高,主要包括[[菲律賓]]、[[印尼]]、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和來自非洲諸國的居民。 尼泊爾社群主要是來自回歸前在[[石崗軍營]]服役的僱傭兵,退役後與其家眷留居香港,大部分男士從事體力勞動工作,例如地盤工和保安員等。八鄉錦田大量農地變成[[二手車]]買賣場和回收場等,二手車最初從[[日本]]進口轉售[[內地]],其後轉口的目的地改為[[南亞]]地區,巴基斯坦和印度商人隨之到來八鄉。最後生意再擴展至非洲,當地的商人也就在八鄉錦田紮根。新移民還有一些是因為經濟和政治原因逃難到香港來的,八鄉錦田也特別多來自非洲和南亞地區的難民。 ===錦田南=== 2014年香港特區政府傾力覓地建屋,其中一個主要來源為[[元朗]][[錦田]]南,當地目前以農地及鄉郊式發展為主。[[規劃署]]於完成錦田南及八鄉土地用途研究後,建議在[[港鐵]][[錦上路站]]及[[八鄉維修中心]]附近,合共釋放152[[公頃]]土地用作公私營住宅發展,其規模相比兩個[[太古城]]還要大,預料能夠為市場提供共約3.4萬伙住宅,足以容納約9.2萬人口。 有在大江埔租田開設有機農場的農夫表示自《錦田南分區計劃大綱圖》公布後,不少地主趕走農民囤地,覬覦更改農地用途令土地升值,收地後更用泥沙填平農地,令大好良田變成荒地<ref>{{citenews |language =zh-hk |url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1010/00176_097.html |title =探射燈:錦田有機農夫愁對迫遷 |work =''[[東方日報|orientaldaily.on.cc]]'' |date =2014-10-10 |accessdate =2014-12-26 |archive-date =2020-12-07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07151849/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1010/00176_097.html |dead-url =no }}</ref>。 == 鄉事委員會 == 八鄉鄉事委員會是香港27間鄉事委員會之一,前身為「八鄉鄉公所」,於1949年正名為「八鄉鄉事委員會」,由區內30條村落之村代表組成,現時共有成員75人。會址位於[[錦田公路]]。 1959年八鄉[[鄉事委員會]]獲[[香港政府]]按《社團條例》豁免註冊。1964年成立「福德會」。於1971年遷入[[元朗炮仗坊]]會址。1973年獲政府認可為[[慈善機構]]。1983年[[上村 (香港)|上村]]會址落成,1992年正式遷入上村會址。1997年自資建成[[回歸紀念柱]]紀念[[香港]]主權移交[[中國]]。 ===村代表選舉司法覆核=== 1999年石湖塘村選舉村代表,居於村內的謝群生被拒參選。謝群生的父母在村內居住了一段時間,而謝更是在村內出生、成長,一直居住在村內,由於他不能證明其父系祖先於1898年中英兩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是新界鄉村的居民,因此他並非[[新界原居民|原居村民]],按法律被稱為「非原居村民」,在村代表選舉中是沒有投票權及參選權。謝群生不服,透過[[司法覆核]]程序質疑選舉安排的法律效力,以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基本法]]》、香港法例第383章《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及香港法例第480章《性別歧視條例》均有抵觸,並於1999年3月5日在[[香港高等法院|高等法院]]原訟法庭獲判勝訴,獲判被拒絕作為參選人的決定無效。[[律政司]]司長提出上訴,2000年12月22日[[香港終審法院|終審法院]]宣判維持原判。為此香港政府需要修訂《村代表選舉條例》,為每條現有鄉村設立居民代表職位,並為每條原居鄉村或共有代表鄉村設立原居民代表職位,即俗稱的「雙村長制」。 ==風俗== ===八鄉秋祭=== 八鄉的村代表每年[[秋分|秋分日]]齊集[[八鄉古廟]]拜祭參與[[新界六日戰]]保鄉衛族壯烈犧牲的烈士。當年參與抗英的鄉民來自不同村落,雙方衝突由1899年4月3日開始,持續了半個月之久,以4月18日在八鄉[[上村 (香港)|上村]]石頭圍一役最為慘烈,由於鄉民的武器軍備落伍,無法抵擋駐港英軍,於4月19日宣佈投降,估計有多達450名鄉民陣亡。 八鄉祖堂同益堂事後尋獲55名殉難的八鄉村民名字,在八鄉古廟旁邊興建烈士祠,祠內有兩塊木扁,上扁刻有烈士芳名27位,下扁28位另加一行古廟歷屆司祝神位,各烈士均被賦予「清處士」銜頭,同時另設一個神壇供奉無名女烈士。同益堂將每年秋分日定為拜祭日,悼念為村捐軀的先烈。拜祭完畢後,便在廟前以[[盆菜]]招待同益堂轄下各村60歲以上的男性村民參加。據報早年更每人獲分派豬肉一斤,隨著時代發展,由1980年代末起,已改為[[燒肉]],最近更以一封利是代替。 ===太平清醮=== 根據[[日本]]學者[[瀨川昌久]]的研究,八鄉在1940年代以前有由「四本戲」在八鄉古廟前主辦的聯合醮會,祭祀於[[清朝]][[嘉慶]]至[[同治]]年間因與敵對的[[錦田|錦田鄉]]械鬥而犧牲的鄉民,相傳因戰後生活困難而停辦。 八鄉現時仍有[[蓮花地]]和[[牛徑村]]「合山圍五年一屆太平清醮」(最近一屆在2017年舉行)及「[[元崗村]]八年一屆太平清醮」(最近一屆在2018年舉行),其他村落如[[橫台山]]和[[上村]]早已停辦,祈求百業茂盛,降福迎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元崗村在2010年舉行八年一屆的打醮,村民於年初在村內的[[元崗村眾聖宫|眾聖宮]]進行「打緣首」。元崗村有1,100多名村民,以[[梁姓]]佔多數,每戶均可參加擲杯,有資格者共146人,但大多數人基於種種原因而放棄,只有30多名村民參與,以連續擲得勝杯次數多寡定出18名緣首,擲得最多勝杯者位列「頭名緣首」<ref>{{citenews|language =zh-hk|url =http://202.55.1.84/news/10/03/01/XY-1221237.htm|title =打醮選緣首|work =[[大公報|大公網]]|date =2010-03-01|accessdate =2014-12-26|deadurl =yes|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26061010/http://202.55.1.84/news/10/03/01/XY-1221237.htm|archivedate =2014-12-26}}</ref>。 「合山圍」包括蓮花地和[[牛徑村]]兩村,2012年的醮期訂於11月15日至18日(蓮花地)以及11月20日至23日(牛徑)舉行,均為三日四夜,兩村傾力籌備,僑居海外的村民亦會回鄉參與,打醮期間均需進行齋戒。11月17日中午開始[[行香]]巡遊,隊伍由蓮花地村出發,沿[[錦上路]]行去[[八鄉古廟]],再經元崗村返回蓮花地村。 ===盂蘭勝會=== 大江埔村的[[潮州|潮籍]]僑民每年農曆七月舉辦[[香港盂蘭勝會|盂蘭勝會]][[超渡]]亡魂。由潮僑盂蘭會有限公司管理的天德宮舉辦的盂蘭勝會仍然維持派米的傳統活動。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八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