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0.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內容分析法 的原始碼
←
內容分析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內容分析法''' </p>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slidesharecdn.com/ppt-140528093702-phpapp02/95/content-analysis-2-638.jpg?cb=1401269896"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lideshare.net/newziwee/ss-35217792 圖片來自slideshare] </small> |}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textual analysis)運用於18世紀的[[瑞典]],自1930年隨著宣傳分析和傳播研究的發展而興起。<ref>[https://www.slideshare.net/newziwee/ss-35217792 內容分析法],slideshare</ref> 此方法最先被用在[[報紙]]內容分析研究,隨著研究方法的成熟,和[[電腦]][[科技]]與統計軟體的進步,已被廣泛的運用在[[傳播學]]和其他社會學科,並成為了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根據Bowers提出內容分析法的定義,不是針對內心是否客觀而且有系統或[[量化]],而是內容分析的價值,即是傳播內容利用系統客觀和[[量化]]方式加以歸類統計,並根據這些類別的數字作敘述性的解釋。 透過[[量化]]的技巧和質的分析,以客觀和系統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傳播內容中各種語言和特性,不僅分析傳播內容的訊息,而且分析傳播內容對於整個傳播過程所發生的影響,藉以推論產生該項內容的環境背景和意義的一種研究。 == 內容分析法的步驟 == #形成問題或假設︰切忌漫無目的為研究內容計算次數,分析要在研究進行前,才不會徒勞無功。 #界定母群體︰明確規劃內容主體的界線,賦予母群體設定的操作定義。 #抽取[[樣本]]︰抽取樣本為研究對象,掌握母群體特性,才會有代表性。 #界定分析單位︰隨類目不同而有差異,內容分析常包含許多特性,所以必須容納不同分析單位。 #建構類目︰內容分析的核心工作,類目厘定清楚,應該保持互斥、詳盡、信度高等原則。 #建立[[量化]]系統︰內容分析是定量分析,量化系統的建立為必要。 #執行預測建立[[:信度]]︰建立信度之前必須施行預測,檢視類目定義是否清楚明確。 #依照定義將內容編碼︰將分析單位規劃到類目就是編碼,依照類目和分析單位的定義。編碼者依照類目和分析單位判讀內容,必須設計標準編碼表,制定統一量尺,才能堅守標準。 #分析資料︰依量化方式,設定處理方法,辨別描述性統計和推論統計的適用性。 #結論解釋︰驗證變項之間關聯性的假設,闡述與推論這些假設。 == 內容分析法的優缺點 == === 內容分析法的優點 === #非親身訪談法技術︰研究人製造出的傳播內容,和推敲傳播內容的問題,不直接觀察人的行為,或是要訪問他們。因此,測量時不會受到測量行動本身的干擾,被觀察的內容不會察覺被觀察,因此反應不會不穩定。 #經濟效益︰內容分析不貴,學生也能負擔。 === 內容分析法的缺點 === #字裡行間的涵義難以捉摸,形成編碼困難,意義可能有多種,可能存在多於一種模型解釋同一概念。 #不能作為唯一推論的資料,須配合其他資料才能做定論。 #對於尚未出現的議題,缺乏研究的相關資料難以達到現成資料的內涵。 #不能体现用户的主观感知 == 內容分析法的限制 == #研究範圍的數量選取的是比較樣本,而有限的樣本要推往無限有困難,容易參雜個人意見。 #類目和分析單位是無法普遍窮盡,並且這些意義彰顯都是主觀的。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020 圖書資訊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內容分析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