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114.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克里米亚事件 的原始碼
←
克里米亚事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克里米亚事件</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t7.baidu.com/it/u=1708099216,2200450208&fm=217&app=125&size=f242,162&n=0&g=0n&f=JPEG?s=C22202E0005627C648B4E5A103007093&sec=1662079684&t=0840fa64dfc6acfefd153ece90b3fe01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tass.com/russia/724785 来自 塔斯社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克里米亚事件 发生地点 [[克里米亚]] 公投日期 2014年3月16日 正式入俄日期 2014年3月21日 所属体系 [[乌克兰危机]] |} '''克里米亚事件''':指2014年3月[[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并入[[俄罗斯联邦]]。自2014年3月18日后,俄罗斯事实上接管了该领土,建立了克里米亚联邦管区,下设两个联邦主体,即[[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 <ref>[https://tass.com/russia/724785 克里米亚事件], 豆瓣电影, 2020-01-18</ref> == 事件背景== 数年来,克里米亚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影响着乌俄关系的顺利发展,是困扰乌克兰的难题之一。这期间,乌克兰政府一直在寻求解决克里米亚问题,但收效不大。克里米亚的分离主义愈演愈烈。1995年3月,乌克兰中央为加强对克里米亚的控制,防止“发生原苏联很多动乱地区出现的情况”,先后废除克里米亚宪法和撤销克里米亚总统设置,并下令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置于乌克兰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之下。克里米亚的局势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是前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克里米亚曾是俄罗斯的领土。1783年并入俄罗斯版图,1954年以前一直受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俄罗斯议会曾于1992年5月21日单方面通过关于废除1954年2月决议的决定,1993年5月9日又通过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重要海军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市的法令。乌克兰总统、议会和中央政府均指责俄议会的作法是干涉乌克兰的内政;一再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俄方不便公开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但也不愿放弃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俄议会中有一部分人一有机会就对克里米亚提出领土要求,这对俄总统和政府的立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乌俄分割黑海舰队的谈判中,俄方始终坚持俄海军单独驻守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俄方对克里米亚的态度得到了克里米亚亲俄分离集团的响应,他们依仗俄议会中的支持力量,与乌克兰中央抗衡,自行其事,令乌克兰中央感到十分棘手。 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主张回归俄罗斯的分离集团活跃,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这是导致克里米亚政局动荡不安的症结所在,在克里米亚的人口构成中,俄罗斯族人占一半以上,乌克兰人是少数民族,因此,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居民只讲俄语,听俄罗斯广播,看俄罗斯的电视,仅有7%~9%的克里米亚人看基辅电视台的节目。克里米亚发行的俄文报刊比乌克兰文多20倍。 克里米亚居民对乌克兰领导人的不满情绪在克里米亚亲俄派的鼓动下,演变成一股回归俄罗斯或者独立的潮流,分离运动愈演愈烈。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法令和克里米亚宪法,后在乌克兰议会,总统和政府的三方压力下,克方作出让步,1993年克里米亚俄族人提出脱离乌克兰问题; 1994年1月,亲俄派代表梅什科夫打着独立、回归俄罗斯、抵制“乌克兰化”的旗帜,当选克里米亚首任总统,并实行与乌克兰中央相抗衡的政策。 另外,1944年,被斯大林政府以“同希特勒占领者相勾结”的罪名强迫迁居他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乌克兰独立以后大批返回克里米亚。2014年,约20万鞑靼人散居在克里米亚周围的自建住房里,这无疑是引起克里米亚社会进一步动乱的隐患.同时,他们与俄罗斯人的矛盾甚深,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化。 克里米亚领导层矛盾激化,政权机构无法正常运转。克里米亚曾更替5届政府,无一届政府能够真正开展治理半岛的工作。尤其是1994年1月梅什科夫任克里米亚总统以后,不断加强总统权力,引起克里米亚议会的不满,双方矛盾加剧。2014年9月,总统和议会在任命行政领导人问题上发生分岐,议会为遏制总统权力,通过修改《克里米亚政府法》,将克政府权力置于议会领导之下,总统认为议会的行动是一场政变,并指责议会受黑社会操纵,宣布解散议会,成立宪法委员会,后因克里米亚议会得到了乌克兰议会的支持及克里米亚总统卫队倒向议会,梅什科夫败北。实际上,议会已把总统架空。 2014年1月,梅什科夫复出,继续与议会对立,指责议会是黑社会犯罪集团的同伙,妨碍他治理克里米亚,致使半岛的经济一坏再坏,并再次向克里米亚居民许诺实行双重国籍和卢布区,希望选民支持他夺回权力。 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 经济和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是引起克里米亚动荡的直接原因。由于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隶属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所以克里米亚的经济生活和生存条件均高度依赖于俄乌两国,这是克里米亚经济的一大特点。 克里米亚经济的支柱行业是军工产业、旅游业和农业。 ①军工产业。克里米亚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有众多的深水良港,曾是前苏联的军工造船基地。在克里米亚的刻苏、费奥多西亚、塞瓦斯托波尔等地均建有大型造船厂,在辛菲罗波尔设有无线电厂。 据统计,克里米亚几乎有一半居民从事军工造船行业。这一行业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生产,近70%配套产品来自俄联邦和前苏联其他共和国。苏联解体以后,军工生产萎缩,这些企业陷入困境,加之一体化生产的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经济关系没能及时建立,这对克里米亚经济是致命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领导人均未拿出行之有效的经济转轨方案,致使克里米亚经济连年滑坡。 1994年,克里米亚的工业生产下降27%。1995年1、2月,工业生产下降30.1%,超过了乌克兰全国下降水平14.1%,岛内有76.2%的工业公业减产。 ②旅游业。克里米亚是著名的疗养旅游圣地。旅游业曾是克里米亚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之一,克里米亚每月财政收入的35%由旅游业提供。为发展该地区的旅游业,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每年向克里米亚大量投资,其中俄罗斯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45%,乌克兰占30%,其他各加盟共和国占25%。经过多年的建设,克里米亚的旅游服务设施齐备,所建宾馆饭店可同时接待数百万名游客。 乌克兰独立以后,经济困难,对克里米亚的财政投入急剧减少,加上克政局不稳,经济恶化,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据乌方报道,1993年到克里米亚来休假的人数比两年前减少10倍,1994年只接待了往年游客的1/4。 ③农业。克里米亚的农业生产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当地居民和旅游人员生产食品,二是生产外销产品。 如在苏联时期,克里米亚每年向俄出售30%的葡萄、40%的葡萄产品,37%的其他水果和罐头食品,向乌克兰出售上述产品分别为17%、20%、20%。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克里米亚的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是苏联一体化经济制度的产物,其独立生存能力很弱,很难承受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目前,克里米亚农业急剧萎缩,所生产的食品只能满足克里米亚城市居民需要的30--3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已降至乌克兰境内的最低水平。伴随着生产大幅度下降而来的是大批人失业,目前,克里米亚的失业人数高达11万人。大批失业闲散人员造成社会犯罪率上升,社会秩序混乱。经济恶化,政府财政困难。 1994年第一季度,克政府仅凑到4070亿库邦,而政府预算需要7000亿库邦,同时,还有载能体欠债4060亿库邦。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梅什科夫政府一上任就迫不得已把面包,牛奶等食品的价格上调2—3倍。对于克里米亚居民来说,比经济危机更为严重的情况是饮用水危机。 1994年,岛内持续干旱,严重缺水,许多地方的老百姓靠乌克兰政府用水车从内地拉水度日,半岛居民的饮用水定量供应,同时大范围内流行霍乱。显然,克里米亚只有依靠乌克兰才能解决淡水供应问题。不容置疑,乌克兰在管辖克里米亚的四十多年中,为解决饮用水问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将第聂伯河的淡水引入克里米亚。从某种意义上说,克里米亚的生存依靠乌克兰。 乌克兰对克里米亚问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克里米亚问题,乌克兰中央从一开始就态度明确,这就是 ①决不允许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关系到乌克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稍有松动,可能会触发散居在乌克兰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俄族人的分离运动,其后果十分严重。在这项原则问题上,乌克兰政府寸步不让,包括不能让克里米亚实行双重国籍。 同时,乌克兰为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目前,西方国家均己明确表示支持乌克兰对克里米亚所持的立场。 ②明确指出中央法律高于克里米亚法律,坚持要求克里米亚限期修改克里米亚宪法和法律中与乌克兰宪法和法律不相符的条款。 ③允许克里米亚成为自由经济区,建立自己的财政体系。但是,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应有统一的武装力量,海关和货币——信贷体系,从而否定了克里米亚提出的实行卢布区的要求。 ④为防止克里米亚局势失控,乌克兰一直向克里米亚派总统代表和内务部队常驻,并设有安全机构,但是上述措施并没有奏效。 克里米亚坚持要与乌克兰的关系建立在条约和协定的基础上,或者是实行邦联制。依仗俄罗斯的支持,克里米亚自行其事,在诸多问题上与乌克兰抗衡。 1992年5月克议会通过独立法,后在乌中央的压力下,在8月通过的克里米亚宪法中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后,克议会又通过总统法和总统选举法。1994年1月,克里米亚违反乌克兰宪法举行大选,亲俄罗斯人士梅什科夫总统当局加快分离步伐。1995年2月,塞瓦斯托波尔市政府与俄联邦国家机关的领导人达成协议,塞市政府将与莫斯科政府建立直接联系以得到财政拨款。克里米亚议会要求叶利钦向塞瓦斯托波尔市和率菲罗波尔市设俄领事馆,以解决克里米亚人的国籍问题。 不久,克里米亚议会不顾乌克兰与克里米亚1944年4月达成的财产分割决议,单方面宣布克里米亚境内的近200项属于乌克兰的财产归克里米亚所有,声称这将有利于解决克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自主权问题。对克里米亚的上述活动,乌克兰方面一直采取宽容的态度,乌克兰吸取了俄罗斯车臣事件的教训,借克里米亚陷入政权危机的机会,才下决心果断解决克里米亚问题。 2014年3月17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决议废除克里米亚1992年通过的克里米亚宪法,克里米亚总统法和总统选举法等7项法律,撤销克里米亚总统设置,解除梅什科夫的克里米亚总统职务,停止对克里米亚总统机构和根据与乌克兰宪法和法律相矛盾的法律决议建立的行政机构的拨款,并委托总检查长对克里米亚总统梅什科夫的侵权行为进行刑事调查。乌克兰议会还通过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法》。 在这项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长期争执不下的几个问题。 ①克里米亚的地位。该法第l条明确规定“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乌克兰版图内的一个行政区或自治单位,存在于前克里米亚州地域范围内”。 ②克里米亚议会的权力。克里米亚宪法是乌克兰法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同乌克兰宪法相抵触。克里米亚议会制定的克里米亚基本法以及对该法的修改需得到乌克兰议会批准后才有效力。 ③克里米亚与其他国家的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关系。克里米亚只能在经济,环境保护和文化合作里等领域进行对外交流活动。 ④塞瓦斯托波尔市的地位。该市是乌克兰中央的直辖市,不属于克里米亚共和国,其地位由乌克兰法律确定。 克议会不顾上述法律中规定的组建克里米亚政府的权力归中央的条款,于3月22日解除克总理弗兰丘克的职务,任命德罗博罗夫为新总理。弗兰丘克拒绝辞职,致使克里米亚出现双重政府并存的局面。 针对这—局势,3月31日,乌克兰总统库奇马颁布总统令,由乌克兰中央政府直接辅导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克里米亚政府总理由乌克兰总统根据克里米亚议会主席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则由乌克兰政府根据克里米亚总理提名任命。 命令特别强调,改归乌克兰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的克里米亚政府,是指以前存在的政府。这实际否定了克里米亚3月22日解除总理弗兰丘克职务的命令。舆论界认为,上述两项强硬措施,实际上已取消了克里米亚共和国的自治权。这表明乌克兰解决克里米亚问题的决心,从而达到明确中央与地方关系,消除分离主义的目的。 难以解决克里米亚问题 乌克兰敢于对克里米亚采取果断措施是由如下因素促成的。 ①乌俄关系有所改善,这是乌克兰解决克里米亚问题的前提条件。因为克里米亚问题直接牵扯到俄罗斯,是乌俄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克里米亚议会议长采科夫曾形象地说,克里米亚即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友谊桥梁”,亦是他们之间的“地雷,可以毁掉乌俄之间的友谊”。 尽管乌俄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但两国之间也有许多共同利益,乌克兰在能源、市场、安全等关系到国家前途的众多方面均有求于俄罗斯。因此,乌克兰在解决克里米亚问题时—直比较谨慎,不希望克里米亚问题影响乌俄关系,特别是库奇马任乌克兰总统以后,在对俄政策上,一改前任总统克拉夫丘克的强硬政策,采取温和政策,主张恢复同俄罗斯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同俄建立战略关系,乌俄关系有所改善。 乌俄两国副总理草签了乌俄双边友好合作条约,条约中明确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部分。两国还就能源外债问题达成协议,俄方同意乌克兰延期偿还所欠能源债务。乌俄就黑海舰队的驻泊地问题的谈判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两国已就建立国际航空发动机集团达成协议。 ②俄罗斯同样不希望克里米亚问题影响俄乌关系。当俄乌关系处于低谷时,克里米亚曾是俄压乌让步的法码,俄议会多次对克里米亚提出领土要求,目前,俄领导人希望加强乌俄关系,维护俄罗斯的世界大国地位,抵制北约东进,保护俄罗斯在黑海地区的传统利益。俄要达到上述目标,乌克兰是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乌克兰地处黑海,一直是前苏联通往地中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唯一水上通道,原苏外贸总量的60%都是通过黑海运出。 所以,俄罗斯对克里米亚议会请求俄帮助的要求基本上进行低调处理。俄议会下院副议长米.米丘科夫说,这完全应由乌克兰来解决它与克里米亚的分歧,虽然俄在克里米亚有一系列利益,但是我们现在并且将来仍将继续尊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现在的边界。俄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也认为克里米亚问题是乌克兰的内政。俄总统叶利钦持同一立场。 俄第一副总理索斯科韦茨3月20日访问基辅时明确指出,乌克兰对克里米亚采取的措施“丝毫不应当妨碍乌俄谈判进程,这是乌克兰的内部事务”。克里米亚局势的稳定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有助于俄与黑海沿岸各国顺利发展经贸合作,其中包括俄罗斯一些地区和克里米亚的合作,这对俄罗斯巩固其在黑海地区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③岛上居民态度转变。克里米亚居民曾希望通过乌克兰独立过上好日子,幻想破灭以后又希望通过自身独立,与俄密切联系改变生活状况,但生活越来越艰难。他们对现领导人失去了信心。克居民在经历了94年夏秋的霍乱流行,干旱和饮用水危机等灾难以后,更多地希望中央加强控制,结束动荡局势,摆脱经济危机。 克里米亚半岛的少数民族,如克鞑靼人等均反对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希望乌中央亲自治理半岛。乌议会的决定和库奇马的总统令也得到了克里米亚地方苏维埃领导人的支持。这些正是乌克兰采取两项强硬措施未在克里米亚引起动乱的原因所在。 当前,对乌克兰解决克里米亚问题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利因素。 一是来自克里米亚议会的阻力,克议会一方面抵制乌克兰的决议.威胁要就克里米亚的地位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另一方面由克里米亚议会主席采科夫率队到俄罗斯杜马游说,争取俄罗斯的支持。对于克议会的作法,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曾明确表示,如果克议会继续激化局势,他将解散克里米亚议会。 二是来自克里米亚总统梅什科夫及其支持者的阻力。以克里米亚“俄罗斯党”为代表的这部分力量坚决反对乌议会和库奇马总统对克里米亚采取的措施,并在首都辛菲罗波尔举行示威游行,谴责库奇马的政策,要求弗兰丘克领导的克里米亚政府辞职,呼吁克里米亚人支持被乌克兰议会废除的宪法。 梅什科夫和科夫均在集会上讲话,号召公民进行“不服从现政权的活动”。参加示威游行,集会的约有1万人,这些人一致表示“克里米亚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俄罗斯的领土”,“塞瓦斯托波尔过去和现在都是俄罗斯的城市”。 三是乌克兰至今还没有一套有效的办法保证议会决议和总统令在克里米亚贯彻执行。乌方固然可以用停止拨款的手段强迫克方执行乌的决定,但能否奏效令人怀疑。梅什科夫早就声明,克里米亚有不列入中央预算的资金。 四是来自俄罗斯议会的压力。虽然俄议会中的大多数议员态度较谨慎,但仍有一部分人要求俄领导人干涉克里米亚,如以俄国家杜马独联体事务和侨胞联络委员会主席扎图林为代表的一部分人主张乌克兰同克里米亚签约以后,俄再同乌克兰签订友好条约。 在议会的压力下,俄总统和政府在继续坚持克里米亚问题是乌内部事物这一基本立场和谨慎态度的同时,表示俄在半岛上“有着重要的利益”,所以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命运“不能漠不关心”。俄总统叶利钦已明确说,俄只有在确信乌克兰与克里米亚之间的相互关系无损于克里米亚人的利益以后,才能签署两国“重大政治文件”。 五是来自克里米亚自身经济下降的压力。正如乌总统库奇马所说,解决克里米亚问题的主要出路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乌克兰政府已拨款1.1万亿乌克兰库邦用于实现1995年稳定半岛社会经济形势纲要,并向克里米亚受灾农业企业提供1千亿库邦的援助。乌政府还准备进一步提供经济援助解决半岛的饮用水问题。 但乌克兰在自身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全面解决克乌米亚的经济问题。克里米亚的经济复苏有赖于乌克兰经济好转和乌俄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这些都不是在近期能够解决的问题。 六是来自克里米亚内部矛盾的压力,克议会和总统,议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至今没有协调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各种政治力量相对抗,黑社会活动猖獗,俄族人与克里米亚鞑靼人之间存有芥蒂,分离运动仍有市场。 这些都增加了乌克兰解决克里米亚问题的难度。克里米亚问题在近期内仍是摆在乌克兰面前的—大难题。 ==事件经过== 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与克里米亚议会主席、塞瓦斯托波尔签署关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的协议。签字仪式结束后奏响俄罗斯国歌。条约规定,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自18日起,各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规定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地位及边界等细节的宪法草案将由普京签署后正式生效。届时,克里米亚与塞瓦斯托波尔并入俄罗斯的法律程序将全部完成。 2014年3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批准通过了克里米亚入俄条约和相关宪法草案。 2014年3月21日,俄联邦委员会通过一份针对美欧制裁俄罗斯的声明。声明说,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部分公职人员实行制裁,这是空前的“政治讹诈”,是惩罚俄罗斯独立对外方针的尝试。 2014年3月21日下午,俄罗斯上议院正式通过克里米亚入俄条约。 北京时间2014年3月21日晚7点30分,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了克里米亚入俄条约。相关法律文件将在22日俄官方报纸“俄罗斯报”上公布,并正式产生法律效力。 2014年3月21日,乌克兰和欧洲联盟领导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补签”联系国协定政治部分条款,为乌克兰更加融入西方阵营迈出重要一步。几小时后,欧盟宣布向乌克兰追加约14亿美元援助金。乌克兰通讯社援引亚采纽克的话报道:“欧盟决定把对乌援助金额从6.1亿欧元(约合8.42亿美元)增至16.1亿欧元(22亿美元)。超过20亿美元将转入乌克兰政府的账户,从而帮助稳定乌克兰经济局势。” ==事件影响== 克里米亚问题持续发酵,俄罗斯与美欧关系走势备受关注,双方陷入“新冷战”状态的说法甚嚣尘上。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对抗升级,但由于俄与西方经济联系紧密,因此双方恐难以彻底撕破脸皮,预计将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欧盟:骑虎难下 欧盟春季峰会20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欧盟公布了加大对俄制裁的两大举措:一是增加12名制裁对象,二是取消欧盟-俄罗斯峰会。与美国不同,欧盟与俄罗斯存在较为密切的经济联系,深知在对俄挥舞制裁大棒的同时,也定会危及自身经济利益,因此在对俄制裁时难免有所顾忌。此外,欧盟内部也非铁板一块。欧洲议会社会民主党团主席汉内斯·斯沃博达20日警告欧盟领导人不要引发与俄罗斯的贸易战。斯沃博达说:“欧洲还未走出经济危机,需要出口。” 美国:选项有限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20日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美国当局明白,通过制裁俄罗斯来挽回克里米亚局势已过时。美方官员私下里也对美国媒体承认,让俄罗斯放松对克里米亚控制的可能性很小,现在美国只能尽力阻止俄罗斯在乌克兰其他地区采取进一步行动。 俄罗斯:立场不变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20日在接受国际文传电讯社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俄罗斯也可能采取“非对称”措施作为回应。 俄罗斯著名政论杂志《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总编辑卢基扬诺夫认为,虽然美欧已经对俄罗斯采取了制裁,但莫斯科不打算改变自己的立场。 俄罗斯政治研究所所长谢尔盖马尔科夫认为,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目前俄美关系水平降至上世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的最低点。俄美之间的对抗可能会触发新一轮“冷战”,然而鉴于俄美之间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利益,这种“冷战”更有可能是地缘政治上的,而非意识形态上的。 俄乌美欧在克里米亚的得与失 从乌克兰危机开始,克里米亚就已经成了一个意识形态的决战场。一边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乌克兰及其背后的西欧社会模式,另一边是强硬的俄罗斯。在3月16日这场被称为“决定命运的最后摊牌”的公投之后,不论是克里米亚本身,还是介入其中的俄罗斯、乌克兰及美欧,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得与失。 就克里米亚而言,加入俄罗斯联邦,当地经济与民众将从中受益,多数居民将会士气高涨,因为离开了纷争的乌克兰局势,傍上俄罗斯,克里米亚很可能会有全新的发展,而农业与旅游将会成为支柱。不过,克里米亚人暂时还得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因为当地的电力、水和其他能源全部由乌克兰提供,“脱乌入俄”后,当地人将可能因缺水断电而生活困难。 对于俄罗斯而言,派军队入克里米亚、支持入俄公投,确实有所“得”。首先由于克里米亚的回归,俄罗斯不仅保护了南部的战略要地,俄国内也将更加团结,普京的支持率将与民众的爱国情怀一起增长。爱国主义高潮不仅将席卷爱国选民,还会冲击部分自由派选民。反对派的“沼泽运动”将进一步削弱,选举将对执政党更加有利。俄罗斯政治学家在评论收回克里米亚的利弊得失时甚至认为,如果俄罗斯能重新拥有塞瓦斯托波尔(注:乌克兰直辖市,俄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那么国内“愤怒的公民”将会原谅普京总统的一切。 俄罗斯虽得到了克里米亚,却很可能会彻底失去整个乌克兰。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其后果将是俄罗斯不愿也无法承受的。此外,乌克兰工业能力相当可观,农业潜力也不容忽视,而巨大的页岩气和页岩油储量以及其与壳牌公司、雪佛龙公司的合作协议,预示着乌克兰很可能将在2020年前后实现能源自足,从而摆脱俄罗斯通过天然气和石油供给对乌克兰的钳制。 从地缘政治方面看,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南部边境将失去掩护。近年来,俄罗斯一直重视北极方向的军事存在,如今一旦乌克兰被排除在俄罗斯的利益圈之外,俄罗斯南部边境的安危便必须纳入莫斯科的筹划之内。如果保不住整个乌克兰,至少也要保住克里米亚,因为这里历来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战略要塞,是俄罗斯确保南部安全的重要地区。不论是苏联在此建立庞大的黑海舰队和战略设施,还是普京此番派兵闪电般控制克里米亚,都是出于这一考虑。 欧盟向乌克兰提供伙伴关系,将与俄罗斯完全不同的欧盟社会模式推到了俄边境,如果普京任由其发展,未来将越来越难以抑制俄罗斯内部不断壮大的反对浪潮,这无疑将阻碍甚至断送普京复兴俄罗斯的勃勃雄心。因而,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乌克兰“拥抱”欧盟是克里姆林宫保护自身政治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不论是之前运用能源手段警告亚美尼亚,还是此次出兵促克里米亚入俄,普京的用意都是如出一辙。 对于乌克兰而言,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失去了一个自治共和国,一个战略要塞,并与俄罗斯“正面决裂”。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在美欧与俄罗斯两大阵营之间选边站,将使乌克兰变得更加不稳定。这就像2008年格鲁吉亚的亲欧路线使其失去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如今倒向欧盟的乌克兰也可能将面临再次分裂的危险。 事实上,本月8日,亲俄民众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多座乌克兰东部城市集会,要求仿效克里米亚,就是否脱乌入俄举行公民投票。乌克兰也有所得。为了克里米亚,乌克兰虽与俄罗斯“彻底决裂”,但却很可能就此获得美国与欧洲的完全庇护。这不仅将满足乌克兰人的意识形态诉求,更可能挽救濒临灾难的国家经济。 2013年第三季度,乌克兰经济陷入衰退,财政形势异常严峻。此次,乌克兰“叫板”俄罗斯后,美国已宣布向乌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并派出金融专家援助;欧盟也公布了对乌克兰中短期经济援助计划,总金额超过110亿欧元(约合150亿美元),而这些正是乌政府急需的“救命钱”。 此外,乌克兰急切入欧还因为欧盟将向其提供一个不断发展的大市场,而这恰是俄罗斯无法满足的。尽管美国、欧洲是此次乌克兰危机的关键角色,但却没有收获预想的成果。俄罗斯派军入克里米亚搞“沉默控制”,克里米亚公投“民主入俄”,对此,美、欧除了不断警告、威胁将让俄罗斯付出代价外,似乎并没有太有效的反制措施,甚至欧盟还对俄罗斯为恐吓乌克兰而采取的报复性一击显然有些措手不及,而其之前高歌猛进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备受考验。 另一方面,面对一心倒向美欧的乌克兰和其提出的下一步请求,美欧似乎也显得不知所措。此外,因为此次克里米亚危机,美欧与俄罗斯都还得再次承受“不和”的代价,双方的“不配合”甚至对抗往远了说有可能引发新一轮“冷战”;往近了说,将使一系列全球性议题的解决因此受阻甚至搁浅,比如叙利亚危机、伊朗核危机,又或是全球气候问题应对等。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克里米亚事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