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17.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元青花凤首扁壶 的原始碼
←
元青花凤首扁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元青花凤首扁壶</big> ''' |- | [[File:元青花凤首扁壶.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元青花凤首扁壶 质地;瓷器 形状;扁瓶 |} '''元·青花凤首扁壶'''共两尊,为鸾凤(雌雄)各一尊。一为凤(雄),现存[[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一为鸾(雌),现存北京首都博物馆。 ==序言介绍== 中国的古玩瓷器在全[[世界]]收藏者众多,尤其是明清以后的器物收藏。 完整的元代青花瓷器很少,有数可查。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元青花藏品200余件,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和伊朗,少数分布在德国、英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国内收藏的元青花完整器件约100多件,可谓之物稀为贵。 元代,海外贸易进一步扩大,中东地区重新兴起了对中国青花瓷的需求。景德镇作为元代瓷业的[[发展]]中心, 利用中东进口的钴料,烧制成功了胎体洁白、釉色纯净、青花色泽浓艳青翠的青花瓷器,以供出口。 所以元青花的造型和纹饰上,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许多[[阿拉伯]]地区的风格,如大盘、大碗、大钵、扁壶,如繁密而结构严谨的结构布局,如近似"阿拉伯式花纹"的缠枝花卉等等。 随着人们审美兴趣的转移与提高,元代青花为国内[[市场]]所渐渐接受,成品价值与质量日渐提升。 元代短短九十多年,竟产生如此成熟精美的青花瓷器,本身就能引起人们,特别是陶瓷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介绍== 2009年3月20日,两尊青花凤首扁壶首次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共同亮相。此次展览除鸾凤两尊元代青花扁壶,共展出元代青花器物73件。 ==代表器物== 元·青花凤首扁壶(首都博物馆藏鸾) 出土时间:1970年 文物尺寸:高18.7厘米 口径4厘米 出土地点: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居住遗址 文物描述: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该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颇富情趣的情景。白地兰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染力。此类飞凤[[牡丹]]纹饰在宋代定窑、耀州窑、景德镇中经常使用,元、明、清三代这种纹饰久盛不衰。用凤首、凤尾构成壶的流和柄,以这种立体表现手法与壶体平面绘画的凤首有机的结合,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可谓造型生动别致,动感突出,独具匠心。凤首扁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手捏塑成型,壶体为雕镶成型法,最后琢成整体。青花凤首扁壶是一件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珍品。 青花瓷在元代中期开始大量烧制,所烧瓷器有两类:一类器型高大,纹饰繁密,如大盘,大罐,梅瓶等,多[[发现]]于西亚等地区,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另一类器型小巧、纹饰疏朗,为元代宫廷及贵族使用或行销国内,元大都1970年出土的元青花均为此类。刚出土时16件瓷器都很[[完整]],但其中几件出土后都逐一破碎,这件青花扁壶即在其中。 本次出土文物中,元青花凤首扁壶出土后破损最为严重,遂对其进行重点修复。 48块碎片粘成的首博镇馆之宝 2004年秋,该青花凤首扁壶送抵[[上海]]博物馆由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修复,整个过程历经13个月。 蒋先生使用加温的方法,将扁壶拆开后发现青花凤首扁壶出土时已经碎成48片。最大的13×6厘米,最小的为2厘米左右,仅如指甲般大小。令蒋先生不解的是,在粘接完整后[[发现]]器物平放向前倾斜3至5度。壶柄上方有一小环施釉不全,呈露胎状,原来该件国宝出窑后就存在缺陷,也许正因此流散人间。另外粘接后仅仅高18. 7厘米的椭圆小壶,全身残缺孔洞达17处。蒋先生对其残缺部位进行了重点"美容",就是用[[现代]]高科技的无色无味环氧树脂加填充料配制腻子补缺,最后再用高分子油漆颜料喷涂底色、绘画纹饰等工序,使这件镇馆之宝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后再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站在元代的[[青花瓷]]器面前,我们呼吸着那个年代的文明空气同时,在那些历史符号下,慢慢的读懂了其自身每一个生命的气息,这正是此尊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魅力。 元·青花凤首扁壶(新疆哈萨克自治州馆藏凤) 出土时间:1999年 文物尺寸:高18.5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8.2厘米、腹径17.2厘米、重660克、足径4.3×8.2厘米 出土地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镇西宁庄村 文物挖掘人:新疆的[[回族]]残疾农民马忠,经名"哈开"。(于自家农田挖掘出土后,在1999年6月18日正式上交当地文物部门) 文物描述: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胎骨[[洁白]],釉质莹润,白色中闪青。该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颇富情趣的情景。白地兰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花纹位置与首博器物鸾基本一致,但凤尾部样式略不同;壶身器形基本完整,仅壶流稍残,壶柄残缺。 与君初相识 犹如故人归 --一鸾一凤青花扁壶聚首北京 照片提供:范建伟 作者:袁郁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此前种种为今日,重逢不觉已千年。上月中旬,"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由国内著名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修复的首博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与新疆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所藏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在展览中"团聚"。这 对造型相同,纹饰对称的青花重器唯凤尾之纹饰不同,前者为卷草纹,后者为锯齿纹,有学者认为是"一鸾一凤"。千年沧桑、朝代更迭,这对青花扁壶今日聚首,令人唏嘘。 1970年,首博所藏凤首扁壶在[[北京]]市鼓楼窖藏出土,当时碎为48片。2003年,国内著名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受首博之托,对凤首扁壶进行修复。据蒋先生回忆,这件扁壶虽然造型优美奇特、纹饰生动、釉色莹润,然而破损却相当严重,48块碎片,大如手掌,小如[[黄豆]], 另有17处缺"肉"。历经数月,在蒋先生的精心修复下,凤首扁壶不仅重获完整之身,而且残缺的青花纹饰、釉面苏麻泥青下凹结晶斑点一一重现,凤首扁壶这才得以重生。<ref>[https://www.sohu.com/a/359734472_161623 王梦承:元青花凤首扁壶 ] , 搜狐 2019-12-11 </ref> 成对展出的凤首扁壶成为这次展览的焦点,驻足停留、细细品鉴,莫不是一种[[享受]]。这对凤首扁壶具有鲜明的元代特征:胎骨坚致、釉质肥厚莹润,进口的苏麻泥青料让青花发色浓艳青翠,且有明显的"铁锈斑"特征。虽然隔着玻璃展柜,但源于金银器造型的扁壶散发着浓郁的塞外风情,塑成凤首造型的壶流简洁而生动,青花勾画的[[羽毛]]灵动而飘逸,壶身下部的缠枝花卉纹疏朗有致,整幅画面就好似凤凰飞翔于百花之间。仔细分辨,"鸾凤青花扁壶"略有差别:首博所藏"鸾壶"器身的纹饰略大,而[[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的"凤壶"纹饰略小;"鸾壶"青花酣畅淋漓,而"凤壶"青花略有晕散;前者出土[[北京]],而后者出土万里之外的新疆。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鸾凤青花扁壶"这第一次的聚首,许是经过了千年的等待。只是,"凤壶"壶身的残缺让这样的相见留有遗憾。期待有一天,能有一双如蒋先生般的妙手,能弥补这份缺失,让这 "一鸾一凤青花凤首扁壶"鸾凤和鸣、永不分离!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w0861prynyz|480|270|qq}} <center>农民取土挖到“凤首扁壶”主动上交博物馆,专家:价值不下1亿!</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元青花凤首扁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