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09.1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元史·吴元珪传 的原始碼
←
元史·吴元珪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元史52.jpg|缩略图|[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85%83%E5%8F%B2&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pagenum=100&ajaxdata=1 元史]]] [[File:元史233.png|缩略图|[https://www.ordoswh.cn/resource/Res/info/id-237 元史]]] '''元史·吴元珪传'''出自《元史》,此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祎(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File:元史5.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3%E5%8F%B2/2859504 元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当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be6dde0102vamt.html 新浪博客]</ref> ==原文==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少简重。至元十四年,世祖召见,命侍左右,授后卫经历。十七年,从幸上都,受命取御药于大都万岁山。元珪乘传,未尽一昼夜而至。帝奇其速,擢枢密都事。尝从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西蕃铠甲,帝问其制度,元珪应对详明,帝益奇之。枢密院奏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设官有差,均俸禄,给医药,设学校,置屯田,多元珪所论建。 大德元年,除吏部尚书。选曹铨注,多私其乡里者,元珪力矫之。累迁工部尚书。河朔连年水旱,五谷不登,元珪言:“盖民力息则生养遂,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宰相韪其言,土木之工稍为之息。六年,佥河南行中书省事。初朱清、张瑄以金币赂当道,及败,具籍受赂者姓名,惟元珪一无所污。 武宗即位,由佥枢密院事拜枢密副使。诏议政中书,皆切于世务者。初,诏发军万人屯田称海,海都之乱,被俘者众。至是,颇有来归者饥寒不能存,至鬻子以活。元珪奏其事,诏赐钱赎之。帝在军中,闻元珪名,至是特加平章政事,赐白金二百五十两。 皇庆元年,出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言:“江南殷富,盖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检覆之法,当益田亩累万计。”元珪曰:“江南之平,几四十年,户有定籍,田有定亩,一有动摇,其害不细。”固争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复为枢密副使,召见嘉禧殿。帝曰:“卿先朝旧臣,宜在朕左右。”特加荣禄大夫,赐钞五千缗,貂裘二袭。元珪奏曰:“今经理江淮田亩,第以增多为能,有司头会箕敛,俾元元之民困苦日甚,臣恐变生不测,非国之福也。” 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军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元珪以年老致仕。至治三年卒。 ==译文==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小时候单纯庄重。至元十四年,元世祖召见他,命令他做侍从,任命他为后卫经历。至元十七年,他跟着元世祖巡幸上都,受命到大都万岁山取御药。吴元珪乘坐驿车,不到一个昼夜就把药取回来了。皇帝赞扬他办事迅速,提升他为枢密院都事。(吴元珪)曾经跟随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献西蕃铠甲,皇帝问那些铠甲的规格,形状,吴元珪回答得详细明白,皇帝更加认为他有非凡的才能。枢密院上奏京城五卫、行省、万户府分别设置不同的官职,平均俸禄,给予医药,设立学校,置办屯田,这些措施大多是吴元珪所议定建议的。 大德元年,吴元珪担任吏部尚书。(当时)选曹(主铨选官吏事务的官职)在考选登录官员的时候,大多偏袒自己的同乡。吴元珪极力纠正了这种现象。他多次调动后任工部尚书。河朔连年遭遇水旱,农作物没有收成,吴元珪说:“如果民力得以休息,那么百姓的生活就有保障了,那么教化就能施行而民风就会美好。”宰相认为他的话很对,大兴土木的工程稍微得以停歇。大德六年,做河南行中书省佥事。起初朱清、张瑄用金钱贿赂当权者,到(后来)事情败露后,登记了全部受赂人的姓名,只有吴元珪没有收受过任何贿賂。 武宗即位后,吴元珪由枢密院佥事拜授为枢密院副使。诏令到中书省商议朝政,他都能够切中时弊。起初,诏令征发军队上万人在称海屯田,海都叛乱的时候,被俘虏的人很多。到这时,有很多前来归附的被俘者,由于饥寒交迫而无法生存,甚至于卖儿女来活命.吴元珪上奏了这件事,皇上诏令赐钱赎回这些人。武宗在军中,听说了吴元珪的名声,到这时特意加封他为平章政事,赐白银二百五十两。 皇庆元年,出任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运的官员上奏说:“江南地区殷实富足,都是因为隐瞒了很多肥腴之田,如果再次实行检查核实的办法,应该会增加上万亩田。”元珪说:“江南的平定差不多有四十年了,每户都有额定的人口,田地也有额定的亩数,一旦改变,其带来的害处不小。” (他)执意地争执了一个多月,也不能够制止这种做法,便称病离职。后来又任枢密副使,并在嘉禧殿(被皇上)召见。仁宗说:“你是前朝的旧臣,应该留在朕身边。”特意加封为光禄大夫,并赐钱币五千吊,貂皮衣两套。元珪上奏说:“现在对江淮田地的经营管理,只管以增加赋税为能事,有关部门按人头征敛,征收苛刻繁重的赋税,使百姓一天比一天困苦,我担心意料不到的变故就会发生,这不是国家的福泽。” 英宗即位后,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奏说:“各位王公和近臣不得干预军队政务,管理军队的官吏不得盘剥军户,有关部门的赋税和徭役应该平等一致,军官世袭职务应该传给嫡长子。”(对此)皇帝全都赞许并采纳了。吴元珪因为年老而辞官,至治三年去世。 <ref>[http://wyw.5156edu.com/html/z6752m8156j2372.html 在线文言文]</ref>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00133162b1d0.aspx 古诗文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840 中國文學別集 ]] [[Category: 845 宋及遼金元別集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元史·吴元珪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