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79.1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傅莹 的原始碼
←
傅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_officeholder |姓名 = 傅莹 |類型 = |圖片 = | image = <img src="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60304/cZsm-fxqaser9004283.jpg" width="300" ><br><small>[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60304/cZsm-fxqaser9004283.jpg 原圖鏈結]、[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3-04/doc-ifxqaffy3594971.shtml 圖片來自新浪新聞]</small> }} '''傅莹''' (1953年1月- ) [[蒙古]]族人,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外交官。<ref>[https://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wjrw_674925/lrfbzjbzzl_674933/t656272.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傅 莹]</ref> ==简介== 傅莹,女,1953年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学毕业 。曾任外交部副部长。 曾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名誉院长]]。 她是第一任中国女大使,她是前辈更是“鼻祖”,她说的话铿锵有力、字字戳心;她不怒自威,能用最柔软的文字说出最有力的声音。<ref>[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9681630736448557358 69岁傅莹风采依旧,一头银发配优雅穿搭真大气,不愧是最美外交官],小弦穿搭测评</ref> ==時政風雲== ===傅莹槓上佩洛西=== 作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安全事务会议,此次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各方并没有给正饱受新冠病毒之苦的中国留多少面子。面对中国,欧洲政客在友好外交辞令的掩护下提出谨慎批评之时,美国则成为向中国“开火”力度最猛的一方。 ===民主制度已经脆弱到像华为这样一家公司就可以给它带来威胁的程度吗?=== [[美国]]向中国“开火”力度最猛的一方发言中,[[佩洛西]]明确指出:"世界各国不应该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把我们的电信基础设施拱手让给中国。这种错误做法只会让习近平更加大胆,让他破坏民主价值观、人权、经济独立性和国家安全"在傅莹提问之前,佩洛西谈到中国说道:"互联网让交流变得民主化。这其中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如果你扩大这种交流,并且以一种讨好专制的方式进行交流。那么您就是阻碍了更多的民主,这些事情并非无关紧要。" [[傅莹]]随即问道:"依据我对世界运转方式的理解。技术是一种工具。中国40年前开始改革的时候,我们引进了一系列西方的技术:微软、IBM、亚马逊。它们活跃于中国。从我们使用1G、2G、3G、4G开始,所有的技术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则保住了它的政治体制。由共产党领导的体制越显成功,并没有受到技术的威胁。但为什么现在当华为向西方国家提供5G技术时就会威胁到它们的政治体系呢?您真的认为民主制度已经脆弱到像华为这样单独一家高科技公司就可以给它带来威胁的程度吗?"<ref>[https://www.dw.com/zh/%E6%85%95%E5%B0%BC%E9%BB%91%E5%AE%89%E5%85%A8%E4%BC%9A%E8%AE%AE%E5%82%85%E8%8E%B9%E8%B5%A2%E4%BA%86/a-52405774 慕尼黑安全会议:傅莹赢了?]</ref>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Ls-8WB2b8}} 傅莹槓上佩洛西,谁上台中共日子都难过|六度头条精彩片段(20200215) ==人物履历== 1978年—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 1982年—1985年 外交部翻译室随员; 1985年—1986年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肯特大学进修; 1986年—1990年 外交部翻译室三秘、二秘、副处长; 1990年—1992年 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一秘; 1992年—1993年 [[联合国]]驻民主柬埔寨临时机构职员; 1993年—1997年 外交部亚洲司一秘、处长、参赞; 1997年—1998年 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1998年—2000年 驻菲律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0年—2003年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2003年—2006年 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2006年—2009年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9年—2013年 [[外交部]]副部长; 2013年—2018年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8年—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8年10月30日,傅莹大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聘任仪式在工字厅东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向傅莹大使颁发聘书。 2020年6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名誉院长。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ref>[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19/c_1122555236.htm 两会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五号)],新华网</ref> ==少年时代== 傅莹的父亲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曾官至新中国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在父亲的教导与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傅莹从小就热爱读书。阅读的爱好,训练了她缜密的逻辑,也培养了她独立思考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蒙冤入狱,傅莹的读书时光也被打碎了。她16岁上山下乡,来到内蒙古一个生产建设兵团的广播站劳动。回忆起这段岁月,傅莹说:“这是一段很艰苦的经历,但并不都是不愉快的。上山下乡锻炼使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能够敢于奉献。”三年中,她往返于兵团各处,不辞劳苦地爬电线杆、架银幕,给战友们放映电影,与此同时还坚持自学,完成了高中各科目的学习。 ==教育经历== 1973年,傅莹作为工农兵学员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她的数学得了满分,被同学们戏称为“数学家”。正是这种“数学家”的精神激发她孜孜不倦地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她的专业是英语,第二外语是法语,可是傅莹似乎还嫌不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她又学习了罗马尼亚语。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1982—1990年,任外交部翻译室三秘、二秘、副处长等职,承担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工作,其中1985—1986年在英国肯特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 1977年,“北外”毕业后,傅莹在外交部开始了十余年的翻译生涯。她擅长英语、法语和罗马尼亚语。先是在布加勒斯特的中国使馆工作,尔后又赴英国肯特大学深造,还一度在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担任翻译。随着翻译工作的日臻成熟,傅莹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她曾为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高级翻译,并参与各种国际会议、外交谈判等外交活动。在这期间,令傅莹最难忘的,要数给邓小平当翻译的日子。 ==职务任免== 2020年6月24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成立会议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会议决定:外交部原副部长、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教授傅莹任[[研究院]]名誉院长。<ref>[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20/06/26/742599.html 傅莹有新兼职],新京报</ref> ==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1988年1月20日,84岁高龄、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精神矍铄地会见来访的48岁的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外交部副部长周南陪同会见,傅莹担任英语翻译。这是傅莹首次在高层次的场合亮相,缺乏经验,未免有些紧张。结果,她一个小小的失误,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会见开始,[[邓小平]]谈到自己的年龄,他对布伦特兰夫人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是傅莹一不留神,将84岁译成了48岁。在场的副外长周南听出了这一错误,当即告诉了邓小平。 邓小平听后,不但没有批评傅莹,反而开怀大笑,他幽默地说道:“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竟然一下子与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喽。”布伦特兰夫人也笑得合不拢嘴。谈话气氛变得非常亲切、和谐。虽然傅莹有点难为情,但她很快就被这轻松、友好的空气感染了,随后,她比较放松地译完了这场会谈。 ==外交生涯== 由于出色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养]],傅莹很快就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 1993年,傅莹调到[[外交部亚洲司]]工作,先后担任综合处[[处长]]、[[亚洲司参赞]],主管综合调研、亚太安全、东盟事务等工作。1997年,傅莹赴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工作,次年11月,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 2004年,她又出任驻澳大利亚大使,大使任上的三年,是中澳两国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 2007年4月,傅莹出任中国驻英大使。 2010年1月,傅莹升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的是亚洲地区、边界与海洋事务等,包括处理南海和东海主权争议。 2008年4月,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受阻后,傅莹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文中她对当天火炬传递现场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谈到她无法回答那些冻红了鼻头,手脚发冷的中国志愿者小姑娘面对攻击发出的“这就是曾经滋养过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土地?哪里有绅士风度?”的疑问。傅莹对西方部分民众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的误解深表遗憾,并从西藏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她与女儿的对话等多个层面阐述了中国正处于发展之中,虽然有许多问题,但期待两国人民可以消除障碍增进了解。 2009年,新疆“七五事件”后,她在英国《卫报》上发表的文章《统一和团结流淌在代代中国人血脉中》。文中有对新疆自然风光的描述,有对能歌善舞的新疆各族人民的称赞,还有对新疆古代丝绸之路的回忆。 ==全国人大代表==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回应衡阳贿选案时表示,衡阳贿选事件,性质确实很严重,影响也是非常恶劣的,可以说这是在人大制度建立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破坏选举的事件。 有记者问,最近湖南衡阳市人大代表选举贿赂腐败新闻轰动了各界,请问对于中国人大在加强清廉选举方面的工作,我们能有哪些期待呢? 傅莹表示,去年底,[[湖南省]]人大已经做出了相关的处理决定,并且向社会公告。 傅莹说,我们国家从第一部选举法到现行的选举法,以及刑法,对贿选、对破坏选举的行为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绝不允许对人大制度的挑战,这些相关人员已经被依法追究责任。 傅莹指出,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大代表肩负着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如果有人把当代表当作谋取私利的机会,甚至不惜花钱买选票,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代表人民?怎么能够取信于民?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决惩处任何贿选和破坏选举的行为。 “我们要用“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贿选和破坏选举的行为,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发生在什么地方,只要发现,就要严肃处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傅莹指出,在惩治贪腐、惩治违法不应该有例外,也不能够有例外。 傅莹最后说,作为人大代表,首先要做维护和遵守法律的模范,要怀着对民意的尊敬,要怀着敬畏之心,廉洁自律,依法履职。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又见面了。”11时,傅莹带着温婉的笑容步入大厅,开场白亲和力十足。 在问答环节中,傅莹时而微笑面对,时而严肃回应,柔和中不失威严,即使面对敏感问题,她也举重若轻,娓娓道来。 发布会现场的一位同行评价说:傅莹已经告别了一年级“新人”,正日益成熟。作为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的首位女性发言人,在外界看来,她善于用“女性特有的柔性表达方式”,让世界更好地倾听中国。 “我们看到中国的军费不断地增长,这看起来并不是十分的和平……”一位美国记者的提问似乎“来者不善”。对此,傅莹神色凝重柔中带刚地反问道:“如果我们国家发展强大,繁荣昌盛,然后我们有一个很弱的国防力量,就和平了?” 接着,她语气严肃地说道,“如果有国家要挑衅,破坏地区安全,破坏地区秩序,那么中国必须做出回应,而且是有效回应。”这一回答,又让人依稀看到了那位女外交官傅莹的风采。 ==家庭生活== ===丈夫=== [[郝时远]]与傅莹一样都是蒙古族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是民族问题研究专家。 两人育有一女。 ===曾是建设兵团电影放映员=== 1970年,傅莹进入当时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在兵团的三年,傅莹往返于兵团各个点,像小伙子一样爬杆架银幕,为战友们放映电影。她同时坚持自学完成了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内容。 傅莹说:“在兵团的经历中,我印象最深的体验就是身体的极限、饥饿、寒冷、体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炼等,这确实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上山下乡锻炼了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能够敢于奉献。” ==参考资料== [[Category:外交家]]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ot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officehold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officeholder/offic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傅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