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7.2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傅玉书 的原始碼
←
傅玉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傅玉书 |圖片 = [[File:241f95cad1c8a786b639451e6609c93d70cf508a.jpg|缩略图|center|[http://h.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9af3dd3191ef76c6d4d2fc29ad16fdf6/241f95cad1c8a786b639451e6609c93d70cf508a.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2%85%E7%8E%89%E4%B9%A6/3746410 图片来源]]]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号竹庄 | 職業 = 清代贵州著名的戏曲家、学者和诗人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鸳鸯镜传奇》</br> </br> </br> </br> }} '''傅玉书'''生于清[[乾隆]]初年,卒于嘉庆十一二年,清代[[贵州]]著名的戏曲家、学者和诗人,有著述多种。由于兵燹频仍,他的著作大多散佚,生平记载也颇为寡简。 《[[黔诗纪略后编]]》卷十一傅玉书传说;"(傅玉书)与犹酉樵(法贤)为亲交,讲求古文家法,得之理实气味之间。诗古体近右丞、襄阳,近体近钱考功、[[刘随州]]。吾黔称诗者君采。" == 人物生平 == [[乾隆]]三十年,时年19岁的傅玉书中举人,但从此坎坷,先后六次进京会试,都名落孙山,直到48岁时才被选为江西安福知县,两年之后又"罢归"。虽然仕途不得意,却不影响他在文化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傅玉书'''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创造了贵州乃至全国文化史上的"三个最":他搜集乡邦文选编成《黔风录》24卷,是贵州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他所著的《[[鸳鸯镜传奇]]》,是清代贵州最早的也是仅有的两部传奇之一,开创了贵州传奇戏曲创作的先河,可称为"贵州传奇之父";他编撰的《桑梓述闻》10卷,记载了瓮安各方面史料,是全国第一部私家志书。 [[左光斗]]和杨涟是明代两个著名的忠臣贤士,两人同年出生,同年中榜进士,是意趣相投的知己好友。在两人同朝为官后,结为儿女亲家。而后来,两人又因为反对魏忠贤专权,遭到阉党迫害,以同样的罪名被捕入狱。乾隆三十四年,进京应试期间,傅玉书听说了这个很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为左光斗等人的事迹所打动,也感叹人物曲折的经历,郁结于心,开始构思一部传奇作品,只是苦于找不到一个精妙的"文眼" 和恰当的角度,迟迟不能下笔。一个夜晚,被这个传奇故事折磨了四年的傅玉书已经筋疲力尽,伏案而卧,睡梦中,一个书童拿着一封名帖来拜访他,说:我家主人要我拿鸳鸯镜来向你取文章。傅玉书梦中醒来,拍案惊奇,"鸳鸯镜",多么奇妙的巧思,苦苦思索寻找了四年的"文眼"从天而降。他立即挥笔疾书,仅用了3天,就完成了《[[鸳鸯镜传奇]]》的创作。贵州最早的、也是仅有的两部之一的传奇诞生了。 《[[鸳鸯镜传奇]]》围绕着"鸳鸯镜"展开故事,通过一对情人离合悲欢再现了明代末年皇权旁落、奸臣当道、忠臣被害、百姓遭殃的历史真实,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具有一定的思想艺术价值,后人赋诗评价说:"笔锋痛磔奸臣死,墨焰光腾义烈光。特与人心平块垒,千秋一镜结鸳鸯。" 创作《[[鸳鸯镜传奇]]》之后,仕途不顺的傅玉书秉承父愿,开始了《[[桑梓述闻]]》的写作。 父亲临终托付 在之前,瓮安县已经有一部官修的方志,但编写较为粗略,错漏不少。傅玉书的父亲是一位热爱乡土文化的乡绅,数十年坚持寻师访友,搜集资料,希望能够编一本弥补官志空白的书。愿望没能达成,他就因病去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将此事交给了傅玉书。从此,'''傅玉书'''倾心投入了《[[桑梓述闻]]》 的编撰。历时10年,终于完成。历朝历代的志书都是"官修",在傅玉书之前,全国的还没有一本私家志书,地处偏远、文化落后地区的傅玉书开创了私家修志的先河,极为难能可贵。 == 相关记载 == '''傅玉书'''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傅石臣,[[康熙]]中年补博士弟子员,补拨施秉文学。父亲傅龙光,字燕侯,号月川;是清雍正、乾隆年间贵州的知名学者和诗人,有部分诗文散载于《平越直隶州志》和《[[瓮安县志]]》;晚年研读六经四书,著有《易经浅说》十二卷、《□学》二卷等。傅玉书自幼天姿聪敏,气质厚重,好礼守节,勤奋好学。在家庭熏陶下,他十五岁"即受《周易》本义于先君子",少年时即被乡先生"皆以儒者目之。"他二十岁"文名籍盛","益肆力读书,研求性命之理"。青壮年时期写下了大量诗文。但他屡次科第皆名落孙山,直至乾隆乙酉(1765)才乡试中举人。被选任江西省安福县知县,署瑞州府铜鼓同知。不久"解组归里",辞官回乡。曾在会垣正习书院主讲,"成就多一时知名士"。晚年除从事教育外,"日以著述为业,时海内学子无不知竹庄者。" 《[[竹庄诗文集]]》,是傅玉书青壮年时期的作品选集。时[[礼部侍郎]]钱箨石亲笔为之作序。"先生诗文,鉴赏于法时帆、钱箨石、吴白华诸先辈者,已风行海内矣。"他的诗文集刊行问世,"海内之士,几何不徒以文人相目"。"仪征阮文达公求得其遗书而善之,其必传于后世无疑。"后来的诗人傅玉书和瓮安县的另一位诗人犹法贤(号酉樵)称为贵州高原的两大诗宗:"竹庄诗学杜,酉樵诗学韩,黔人两大宗,皆生于瓮安"。他所著的《竹庄·四书文》,《[[古今诗赋文钞]]》,曾为当时学者卢南石、吴白华、钱石、翁凤西所刊布。由此,"黔南傅竹庄先生以名孝廉蜚声艺苑,所著诗文风行已久。"遗憾的是,傅玉书的诗文集早已散佚,无从阅评。 贵州自明中叶之后,诗人渐露文坛,但篇章多散佚,罕见存录。为了对外扩大贵州诗歌的影响,保存文化遗产,傅玉书网罗、搜集了明中叶至清嘉庆初年贵州诗人的作品,编辑成《黔风录》两集二十四卷,即《[[黔风旧闻录]]》和《[[黔风鸣盛录]]》。得到仪征阮瀛台相国的校镌。后来,傅玉书的儿子傅汝怀"校刻《黔风鸣盛录》诸诗行世"。《黔风录》集贵州早期诗歌之大成,它使贵州诗歌在全国崭露头角,"于是黔之诗始得大显于时,海内操觚之士无不知黔人之能诗矣!" 除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和编辑外,傅玉书的突出成就在于戏曲创作。是他首开我省戏曲创作之先河,撰写出我省第一部戏曲《[[鸳鸯镜]]》。这是清代文坛上仅有的两部戏曲作品之一(另一部是任璇的《[[梅花缘]]》传奇)。 == 参考资料 == [[Category:清朝诗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傅玉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