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8.1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偶成(戴望舒诗歌) 的原始碼
←
偶成(戴望舒诗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0190908092411824.jpg|缩略图|右|[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9/0908/21/24/20190908092411824.jpg 原图链接][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KmIPJ 图片来自于环球网]]] ==作品原文== 作者: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作者简介==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1905年-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ref>[https://www.sohu.com/a/404543501_454884 〔读城〕戴望舒诗泛论 ]</ref> 戴望舒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后期新月派、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因此被视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也因为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ref>[http://www.zmdtvw.cn/showinfo-66-141793-0.html 戴望舒杨静]</ref> 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ref>[https://www.sohu.com/a/162272602_299949 众读 | 戴望舒,风流了几十载的“雨巷诗人” ]</ref> 首先,戴望舒的爱情诗在表现爱情的隐私性以及表现爱情时多运用女性意象方面,明显地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对温、李诗歌相思主题的现代连释。<ref>[http://www.fox2008.cn/ebook/rmwz/rmwz2007/rmwz20070329.html “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悲情之旅]</ref> 同时,爱情成为诗人人生体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体现了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综言之,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的。<ref>[https://www.sohu.com/a/250593567_722661 世间皆知《雨巷》美,却不知背后的故事…… ]</ref> 其次,戴望舒诗歌中的悲秋主题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诗人以咏秋的传统题材来呈现现代人寂寞与青春烦忧的感伤情怀,加强了诗歌的审美张力。而理解隐藏在悲秋主题背后的死亡意识则能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忧郁情感。分析戴望舒的《致萤火》等诗篇,我们还可以发现诗人的死亡想象与书写方式属于典型的道家文化系统。 最后,戴望舒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与牧歌情怀是一种传统的人间情怀的流露,深具东方诗的神韵,作为一位深受中西文学和文化影响的诗人,戴望舒积极寻找中西诗歌艺术的融合点,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现代诗。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偶成(戴望舒诗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