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200.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借尸还魂 的原始碼
←
借尸还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借尸还魂1.jpg|缩略图|[http://lishi.xuexila.com/wenmingtouxi/3465.html 原图链接]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原意指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ref>[http://www.quanxue.cn/CT_BingFa/Ji/Ji14.html 《三十六计》借尸还魂,兵法_劝学网] 《三十六计》14计 【攻战】借尸还魂【原文】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ref> 出自《[[三十六计]]》第十四计。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ref>[https://www.baidu.com/link?url=coQFv-YasyvYAvqibve_lLFimDcSblZFUgaVQ6DiXvBe_3jQ_Ng44lTGSU5j_er-s_Rvv1MGlFWItAsLbPxoeK&wd=&eqid=f442e5750011f17e000000025e04c4ca 三十六计借尸还魂的详细故事是什么_百度知道] 4个回答 - 回答时间: 2018年4月25日 最佳答案: 三十六计中“借尸还魂”源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得道成仙的传说。 相传铁拐李原名李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一次,其魂魄离开躯体,飘飘然游玩于三山五岳之间...</ref> ==原文解析== ===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File:借尸还魂2.jpg|缩略图|左|[http://book.kongfz.com/111182/236641953/?ref=baidu 原图链接]借尸还魂]]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 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 .蒙》卦。蒙,八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ref>[https://www.zdic.net/hans/%E5%80%9F%E5%B0%B8%E8%BF%98%E9%AD%82 借尸还魂 .汉典[引用日期2018-09-28]]</ref> ===译文=== 凡是自身能有所作为的人,往往难以驾驭和控制,因而不能为我所用;凡是自身不能有所作为的人,往往需要依赖别人求得生存和发展,因而就有可能为我所用。将自身不能有作为的人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其中的道理,正与幼稚蒙昧之人需要求助于足智多谋的人,而不是足智多谋的人需要求助于幼稚蒙昧的人一样。<ref>[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be63a833c8.aspx 三十六计·借尸还魂(第十四计)全文_原文|翻译_古诗文网] 未知作者的借尸还魂(第十四计)原文及翻译: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ref> [[File:借尸还魂3.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2ccab7fe0101e4ax.html 原图链接]借尸还魂]]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魂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解析=== 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这种“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在军事上,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如果我方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在人类社会中,借他人幌子,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谓随处可见。 改朝换代之际,一些人拥立亡国国君的后代,并不是真心恢复故国,而是打着前朝的旗号,利用人们的正统观念,来实现自己的军事与政治愿望,即使在江山稳固的时期,也有一些野心家,以帝王为傀儡,为掌中玩物,操权弄术,把持国政。 把前述中“有用者,不可借;有能用者,求借”,改成“有才智者,不可用;无才智者,求而用之。”不正是一些长官们的用人方略么?<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891889983582171&wfr=spider&for=pc 三十六计之攻战计:借尸还魂] 2019年10月31日 - 铁拐李借尸还魂的故事还见于元代岳伯川所写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后《东...三十六计之敌战计:顺手牵羊 三十六计之敌战计:李代桃僵 为什么说“开元...</ref> [[File:借尸还魂4.jpg|缩略图|[http://e.hfslib.com:8085/bookdetail.aspx?package_code=0106CQT0094 原图链接]借尸还魂]] ==三十六计出处== 《借尸还魂》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File:李铁拐1.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715f30100xcgf.html 原图链接]李铁拐借尸还魂]] ==计名由来== 计名“借尸还魂”源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得道成仙的传说。 相传[[铁拐李]]原名'''李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一次,其魂魄离开躯体,飘飘然游玩于[[三山五岳]]之间。临行前,他嘱咐徒弟看护好遗体,但李玄魂魄四处游山玩水,流连忘返。徒弟们等待久了,见师傅的遗体老是僵在那里,总也活不过来,便误以为他已经死去,就将其火化了。待李玄神游归来时,已不见了自己的躯体,魂魄无所归依。恰好当时附近路旁有一饿死的乞丐,尸体还算新鲜,李玄于慌忙之中,便将自己的灵魂附在了这具乞丐尸体之上。 借尸还魂后的李玄,与原来的李玄已[[面目全非]],蓬头垢面,坦腹露胸,并跛一足。为支撑身体行走,李玄对着原乞丐用的一根竹杆喷了一口仙水,竹竿立即变为铁杖,借尸还魂后的李玄也因此被称为铁拐李,而原来的名字却反被人忘却了。 铁拐李借尸还魂的故事还见于元代[[岳伯川]]所写[[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后《[[东游记]]》也有记载,只是情节不尽相同罢了。借尸还魂这一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传说。后来被人们喻指某些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的现象;有时也可以用来喻指某些新的事物或新的力量借助某种旧的事物或旧的形式求得发展的现象。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所谓“尸”、“魂”、“借”、“还”的寓意便不尽相同了。 [[File:借尸还魂6.jpg|缩略图|左|[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AADAF3&sign=ckbbgzoobc&url=http%3A%2F%2Fweimeiba.com%2Fso%2F%25E6%259C%2580%25E5%25A5%25BD%25E7%259C%258B%25E5%25AB%25A1%25E5%25A5%25B3%25E5%2580%259F%25E5%25B0%25B8%25E8%25BF%2598%25E9%25AD%2582%25E9%2587%258D%25E7%2594%259F%25E5%25A4%258D%25E4%25BB%2587%25E5%25B0%258F%25E8%25AF%25B4.html&bakfurl1=http%3A%2F%2Fwww.xiacheba.com%2Flishiquwen%2F145265.html&bakfurl2=http%3A%2F%2Fbbs.duowan.com%2Fthread-45060037-1-1.html%3F_t_t_t%3D0.21266495995223522&objurl=https%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9999_10000%26sec%3D1577380002681%26di%3D56e4da40c5ab36ba8f6192680643f0f4%26imgtype%3Djpg%26src%3Dhttp%253A%252F%252Fimg0.imgtn.bdimg.com%252Fit%252Fu%253D1019305355%252C2313762539%2526fm%253D214%2526gp%253D0.jpg 原图链接]借尸还魂]] ==历史探源== 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敢胜的目的。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的愿望,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当这些戌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戌卒,一律处斩。陈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 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温良贤明,已被阴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妙地作了其它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 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File:借尸还魂7.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715f30100xcgf.html 原图链接]借尸还魂]] ==用计赏析== 借一个尸体用之以让自己的灵魂能复生核心内容: a)借用新的名目,使旧的事物复活。以新复旧计。 b)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给旧事物(旧的思想、传统、风俗、习惯、事件、文学作品等)披上现代化的外衣,以把它们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斗争的工具。古为今用计。 c)让实际全新的东西具有古老而受人敬重的庄严感。仿古计。 d)将新的机构、制度作为旧的行为方式的工具。将新人作为旧;政策的执行人。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换新装计。 c)借用他人的力量,夺取地盘,建立自己的实力范围。寄生计。 f)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渡过难关。再生计。 这条计谋的实践定义,同它的原始定义有所差异。“强者(有用者)”指活着的。“弱者(不能用者)”指死了的或忘了的。所以,这条计谋建议我们借助死人或忘了的人,去同活人较劲。使老的、死的或丢弃的东西复原的战术,被称为借尸还魂。 [[File:借尸还魂8.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715f30100xcgf.html 原图链接]借尸还魂]] 《[[韦伯斯特新通用足本大辞典]]》对“创新”一词下的定义是:“一种新的或与众不同引入的东西。”我们常常把“新的”和“与众不同”等同起来,认为与众不同的东西,必然是新的。但公司是从差别化,而不是从新东西取得优势的。当然,新东西会带来好处。例如,它能使对手复制我们创新的努力复杂化。但对于创造优势,新东西既不充分,也没必要。 求“新”,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重拾被弃的模式、主意或技术来取得优势。尤其当对手无法回复到过去的方式时,这样做特别有力。 关键要素: –你采用了被忘掉/抛弃的东西(模式、主意或技术)。 –因为对手已抛弃,只有你在用它。 –你把这种惟一性转化为实力。 ==用计案例== ===田子春借“尸”谋兵权=== [[汉高祖]]驾崩后,[[吕后]]独揽国家大权,排除异己,大封吕氏一族,[[刘邦]]的后裔不是被杀,就是被削去了兵权。就在大家惶惶不可终日、无计可施时,齐王[[刘泽]]的一个部下[[田子春]]自告奋勇地给他出计:田子春要了两匹快马,飞速赶到汉都[[长安]],田子春把两匹良马送给吕后的心腹——[[张石庆]],从而套取了张的信任,二人自此来往密切。 一天,田子春对张石庆说:“你如果能使吕后封吕后三人为王,吕后肯定很高兴,说不定你也能晋升为上大夫的。”果然,吕后听了张石庆的奏折,正中她的下怀,马上封[[吕超]]为东平王、[[吕禄]]为西平王、[[吕产]]为中平王,张也被封了个末厅宰相。 事后,田子春又故作惊讶地对张说:“糟了,那是我酒后失言,刘氏在外的三个王听到这个事后,肯定要造反的。你不如再跟吕后说说,给刘氏王一些兵权,这样,他们就不会造反了。”张石庆本来就是个没主见的庸才,他赶忙给吕后进谏,吕后又召见宰相[[陈平]]商议,陈平本来就暗中支持刘泽三人,也唆使吕后恢复他们的兵符。 刘泽如愿获得兵权,与田子春会合,赶紧拔寨起程,率二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回山东去了。张石庆此时才知道,田子春是刘泽的谋臣,而吕后得知实情后,严厉地查办了张。 [[File:借尸还魂9.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AADAF3&sign=ckbbgbaiwg&url=http%3A%2F%2Feastcoloring.com%2Findex.php%2Fbook%2Findex%2Fdetail%2Fid%2F653.html&bakfurl1=http%3A%2F%2Feastcoloring.com%2Findex.php%2Fbook%2Findex%2Fdetail%2Fid%2F653.html&objurl=https%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9999_10000%26sec%3D1577380562318%26di%3D046ec34d25c8908c50ddcfd3e8d3eee0%26imgtype%3D0%26src%3Dhttp%253A%252F%252Flhhadmin.sinocomic.com%252Fupload%252Fbookimg%252F20160818%252F3%252FpSMerqeOkeq4H_89151.jpg 原图链接]借尸还魂]] ===台湾案例=== 1949年,[[台湾]]发生了一件轰动全球的借尸还魂案。 事件的主角名叫[[朱秀华]],原住在[[金门]]的新街,父亲叫[[朱清海]],母亲叫[[蔡叶]],当她十八岁那年坐渔船在海上被歹徒抢去财物推下海去害死了。之后,她借助台湾麦寮乡村女[[林罔腰]]来重投人间。 当时林罔腰的先生[[吴秋得]]突然发现她的太太不省人事,于是立即把太太送医院,结果死于不明原因。后来在林罔腰出殡那天,她的尸体竟在众人眼前突然起来,并对众人说我叫朱秀华,我已借助林罔腰的身体复活。当时众人都给吓呆了。 事后这件借屍还魂案公诸海外,全球的[[灵异学家]]包括[[美国]]、[[日本]]等地的都前来台湾访问。这位朱秀华女士,一时成为轰动国际的焦点人物。 最终吴秋得为了避开各国传媒,便带着这位借他太太躯体的朱秀华远离家乡,到台湾的郊野去生活了。 这例事件被[[杨大省]]居士编入《[[科学时代轮回录]]》。 除此之外,在《[[阅微草堂笔记]]》里,也记载了好几则借尸还魂的事例。 ===三国案例=== [[诸葛亮]]帮助[[刘备]]成就了王霸之业,后来又辅佐[[刘禅]]统兵北伐,而[[六出祁山]]一直未能成功,因为碰到了对手,就是[[司马懿]],诸葛亮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重了,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所以将平生所学传给了[[姜维]]。 这一天,诸葛亮旨强支病体,最后一次出寨遍观各营,回到帐中安排后事。最后吩咐[[杨仪]]道:“我死之后,不可发丧。可做一大龛,将我尸体坐于龛中,以七粒米,放我口中,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司马懿必然惊疑,不敢劫营。可令后军先退,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到来,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至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司马懿见之,必然大惊而走。”杨仪领诺。此是诸葛亮安排的最后一计:“借尸还魂”。 [[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诸葛亮死于军中。因为诸葛亮事先有了安排,杨仪和姜维按其嘱咐,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令魏延断后,各营缓缓而退。司马懿亲自率兵引[[司马师]]和[[司马昭]]一起来追击蜀军。眼见要追上了,就在这时,忽然一声炮响,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只见中军姜维等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孔明(与平时一样)。杨仪等将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 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司马懿最后叹到:“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 诸葛亮用借尸还魂之计吓退了司马懿,使蜀军全身而退。 [[File:借尸还魂5.jpg|缩略图|[http://jk.7788.com/s/detail_search.php?d=121&id=11219170 原图链接]借尸还魂]] ===曹操挟持汉献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胸怀大志,决心改朝换代,统一中原。 古代圣贤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曹操一度为自己大动干戈的名义问题而烦恼。谋士对曹操说:“在历史上,[[晋文帝]]接纳了[[周襄王]],各地诸侯便纷纷地投靠于他。[[汉高祖]]为义帝孝服东征,天下之人都归心于他。自天子蒙难,您首倡义兵以来,无时无刻不感念汉室。现在,天子已到达[[洛阳]],正是您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您若把天子迎奉到许都,至少有三点好处:一可以顺从民心,得到百姓的拥戴;二可以借辅佐天子之机,使各地诸侯顺服;三可以取义于天下,使英才前来投效。到那时谁能与您相比呢?” 曹操闻言大喜,遂亲赴洛阳,将汉献帝奉迎至许都。说是“奉迎”,实际上是“挟持”。自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权倾朝野的枭雄。 奉迎天子,以令诸侯,确实有利可图。曹操欲借已经衰落的汉朝之“尸”,还自己成为中原霸主之“魂”。曹操这一谋略对于他日后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备名正言顺占荆州=== [[刘备]]要占据[[荆州]]的打算由来已久。早在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中,就提出了以荆州为根据地的主张。所以,刘备在与孙权联合在赤壁大胜曹操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抢占了荆州。 荆州原是[[刘表]]的属地,刘备初来乍到,对当时的混乱局面一时无法控制。名士[[马良]]向刘备献计说:“主公如果举荐刘表的儿子[[刘琦]]做荆州刺史,那么荆州人一定会心悦诚服。刘表是荆州的故主,刘琦是刘表的儿子,子承父业,名正言顺。这样,[[孙权]]就没有借口索要荆州了。”刘备觉得很有道理,便让刘琦做了荆州刺史。果然,荆州的局势很快安定下来,孙权也没有索要荆州。后来刘琦死了,刘备自领荆州牧,长期占据了荆州。 刘备刚入荆州,立足未稳,便借刘表之子刘琦,来收买人心。在这里,刘备借用的只是刘琦的名义,而要达到的是长期占据荆州的目的。一旦刘备站稳脚跟,所借之物也就失去了作用。 ==视频1== {{#iDisplay:qq.com/x/page/m0896yajkzl |640|380|qq}} ===刘备取西川===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势力增强,但还不雄厚。他和[[孙权]]都把眼睛盯住[[四川]],那里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是个可以大展宏图的好地方。但是,曹操统一中原的决心已定,虎视眈眈,牵制住了孙权的力量。刘备、孙权一时都对四川无法下手。 公元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降曹。益州[[刘璋]]集团形势危急。这时,刘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刘璋深怕曹操进攻四川,心想,不如请刘备来,共同抵御曹操。刘备得讯,喜不自胜,[[正中下怀]],这不正是他进军四川的大好时机吗,他派[[关羽]]留守荆州,亲自率步卒万人进入益州。刘璋推举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自己为镇西大将军兼益州牧。 刘备、刘璋的这段好日子肯定长不了。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兵侵犯孙权。刘备请刘璋派三万精兵、十万斛军粮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三千老兵出川。刘备乘机大骂刘璋:我为你抵御曹操,你却吝惜钱财,我怎能和你这种人合作共事! 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捣[[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刘备就是借刘璋这个“尸”,扩充了实力,占据了四川,为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中,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视频2== <center> {{#ev:youku|XNTA1MDU0MDA|640|inline|《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frame}}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Category:290 術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借尸还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