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2.2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修文殿御覽 的原始碼
←
修文殿御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修文殿御覽''' </p> |- |<center><img src="https://i.ppfocus.com/2020/9/09ddd6c2b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ppfocus.com/mo/0/cu89fb2ac.html 圖片來自ppfocus] </small> |} 《'''修文殿御覽'''》,初编纂名为《'''玄洲苑御覽'''》,后改名《'''壽聖堂御覽'''》,是北齊後主高緯時代官修的一部[[類書]],仿《易經》编辑,以「大衍之數五十」分為五十五部,共三百六十卷。 當時[[左僕射]][[祖珽]]獲後主信任,權傾中外,編纂《修文殿御覽》由祖珽建議,而起意則為中書監[[陽休之]],據《北齊書‧陽休之傳》說他:「晚節說祖珽撰《御覽》。」可知,祖珽是聽取陽修之的獻謀而向後主高緯進行建議的。據《北齊書》第八卷〈後主本紀〉記載所知《修文殿御覽》敕撰之歲與告成之期。北齊後主高緯於武平三年(572年)二月接受祖珽建議开始编纂,初名《玄洲苑御覽》,后改称《壽聖堂御覽》,同年八月编成,敕付史閣,定名《修文殿御覽》。《隋書‧經籍志》子部雜家著錄有「《聖壽堂御覽》三百六十卷。」,即《修文殿御覽》,为[[同书异名]]。 ==考校== 清光緒戊申年(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從[[敦煌莫高窟]]石室中發現一唐人抄本[[類書]]殘卷。罗振玉于1911年率先将该卷公布于《国学季刊》,以之为《修文殿御览》之残存者。同年,刘师培于《国粹学报》第78期上发表《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古类书残卷之一》,亦以之为《修文殿御览》。罗氏于1913年又以珂罗版影印此卷于《鸣沙石室佚书》中,并撰提要予以详考。<ref>{{cite book | last =许建平 | title =敦煌本《修文殿御览》录校补正 | journal=敦煌研究 | year =2010 }}</ref>。该写卷为《修文殿御览》现存可考本,也是我国最早所见的敦煌写本之一。文本首尾残缺,存272行。为写卷录校的,有洪业《所谓修文殿御览者》、王三庆《敦煌类书》及黄维忠、郑炳林《敦煌本(修文殿御览)考释》。 直至1932年,洪業撰成《所謂修文殿御覽》一文,發表於《燕京學報》第十二期,始提出異議,認為這卷敦煌石室發現的殘本類書不是《修文殿御覽》,而可能是比它更早的《華林遍略》。并提出三點支撑理由:「二十年來,學者之重視所謂《修文殿御覽》者,蓋以其為類書之最古而僅可見者也。倘其誠為《華林遍略》也,則較《修文殿御覽》尤古,尤可貴。不必以其不為《修文殿御覽》為憾。」 關於洪業先生所提出的看法,亦有學者提出不同之意見<ref>{{cite book | last =王三慶 | title =《敦煌類書研究》之〈研究篇‧修文殿御覽〉 | publisher =台北:麗文文化事業 | year =民國82年 | pages =16-21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810 文學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修文殿御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