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97.1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信用 的原始碼
←
信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Xy77.jpg|缩略图|[http://img01.cztv.com/201801/11/932b554101359727e40ee331ea79d492.jpg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4%BF%A1%E7%94%A8&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7 图片来源于]]] '''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誉构成了人之间、单位之间、商品交易之间的双方自觉自愿的反复交往,消费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延续这种关系。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基础释义== 1.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讲~。丧失~。 2.属性词。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证,可以按时偿付的:~贷款。 3.指银行借贷或商业上的赊销、赊购。 4.信任并任用:~奸臣。 详细释义 谓以诚信使用人。 《左传·宣公十二年》:“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 谓信任和委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諫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而信用姦臣。” 陈天华 《猛回头》:“ 荣禄 之外,还有那太监 李连英 , 皇太后 最信用他,最相好的。” 相信和采用。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石苞室讖》,妖邪之书,岂可信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恰好这 荀鷽楼 是最信用西药的。” 以能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听说 未名社 的信用,在 上海 并不坏。” 曹禺 《日出》第四幕:“我们都是多年在外做事的人,我想,大事小事,人最低应该讲点信用。” 沙汀 《替身》:“深恐坏了信用,以后没有人来投宿了。” 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证,不立即支付现金,而凭信任所进行的。如:信用贷款;信用交易。 展开更多 例句 1. 这个人不讲信用,干脆和他断绝往来。 2.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3. 昨天是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 4. 人格是信用的基础,逆境往往使人有所建树,人都有长处与短处,看人看长处短处不看。 5.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助推器和安全阀。 6. 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7. 人品铸产品信用拓市场。 8.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9. 一开始就坚持名副其实的信用,等于是自己储备了庞大的资金。 10. 言语既然能显示个人身份,信用也是邦国珍贵的宝玉,文坛中的人应该想到记录事实。 11.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了。 12. 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 13.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便再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14. 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15. 到时我们一定要守信用,一手交货,一手付款。 16. 父母对孩子要说话算数,讲究信用。 17. 做人说话要讲信用,不能出尔反尔。 18. 他果然不是说说就算了的,还算讲信用。 19. 凡是别人委托的事,我们都应该尽力而为,不要不讲信用。 20. 此人反复无常,不守信用,极不可靠。 21. 做人要讲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ref>[https://hanyu.sogou.com/result?query=%E4%BF%A1%E7%94%A8&mzid=70231006]</ref> ==基本含义== 信用是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供人使用的一种媒介。 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人所心悦诚服。要有信用,信人也要信己。人人有信能使自己和他人的独立自尊得以实现。 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年轻人不因一点小事而失去信用,因为是人生开头时期,留下一道小小的伤疤。“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正如[[《伊索寓言》]]中的《狼来了》告诉我们的,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信用是指我们过去的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它还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 在《新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中,对信用的解释是:“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度,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 [[《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信用(Credit),指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 [[《货币银行学》]]对信用的解释是:“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资本的使用权的借贷行为。” ==基本特征== 信用含有信任和借贷两层含义,分为社会学和经济学范畴,信用的这一本质内涵,决定信用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信用具有社会性 首先,信用的社会性体现在社会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为前提和基础的。对受信人的信任实际上是授信人对信用关系所具有的安全感,它是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因为安全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依赖于受信人的资信,取决于授信人的理性判断,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 其次,信用体现一种社会关系。信用不仅是个体行为,而是发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千上万的授信人和受信人发生信用关系,行为主体时而是授信人,时而是受信人,身份在不断变换。如银行在吸收存款时,是受信人,与存款客户发生信用联系;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则为授信人,与贷款客户发生信用联系。这充分体现信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随着信用的发展,信用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愈加丰富,信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也愈加复杂。在现代社会,信用关系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尤其是经济领域。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由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编织而成的巨大社会关系网络。 最后,信用的社会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信用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不同的时代,信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们对信用有着不同看法。在当今社会,传统的信用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人们对信用的理解不断深化。信用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关系。 2、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 信用属于伦理学范畴,体现为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信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方式,它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观。诚实守信得到社会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则将受到谴责和孤立。当人们都认同并遵守这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时候,社会信用环境就会优化,失信的行为就会减少。 就信用的文化特征来看,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信用具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借债始终被认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人们常常将债务称为“饥荒”,即只有到了饥荒的时候才可以借债。在消费上,将‘“寅吃卯粮”视为“恶习”,主张禁欲节俭和量入为出。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情况则大为不同,人们对透支习以为常,超前消费成为普遍现象。尽管信用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诚实守信”是人类普遍认同的美德,但是,不同的文化对信用的理解存在差异,体现出信用的文化特征。 3、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征 经济学和金融学范畴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征是偿还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的条件是到期要按时偿还本金,并支付使用资金的代价——利息。在这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而改变了资金使用权。首先,通过信用方式融通资金,促成了资金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生产资金固定在特定的自然形态上,只能用于一定的用途,不能自由转移。但闲置的货币资金都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聚集起来投放到任何产业,使资金在各产业之间进行再分配,从利润较低的产业转向利润较高的产业,因而促成了各产业利润率的平均化,并自发调节着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其次,信用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积累。大资本通过银行信贷的支持,使其在竞争中加速了对中小资本的吞并,使资本更加集中。同时信用把各企业零散的、用做积累的利润汇合为巨额货币资本,用于支持追加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企业,加快了资本的积累过程。最后,信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速资本的周转。信用工具的广泛使用,节约了现金流通及其相关的各项费用,也加速了商品的销售过程,节省了商品保管、运输等费用。 信用的这一特征与信用的社会性、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紧密相关,资金融通存在一定风险,以信用方式融通资金的风险更大,授信者不仅要考虑能否获得相应的利息收入,而且还要分析本金能否收回的风险。由于授信在前,收回本金和获得利息收入在后,期间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获得利息收入,授信者势必要在授信前对受信主体进行资信评估,对于资信好的企业和个人,才敢于提供资金融通,而对于资信不好、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则不能提供资金融通。由此可见,作为社会道德范畴的信用是作为经济和金融范畴的信用的基础和前提。这也说明,为什么在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的情况下,信用资金规模会出现萎缩。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540 社會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信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