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9.2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信息经济学 的原始碼
←
信息经济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baeccced/cfc119d0002d4bf2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baeccced/cfc119d0002d4bf2_s.jpg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信息经济学'''》,桂学文,杨小溪 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知识]]的宝库、智慧<ref>[http://www.rensheng5.com/yd/2013/071511060.html 关于智慧的名言],人生屋,2013-07-15</ref>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显示其文明的标志。读书,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昭示、职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证明<ref>[https://www.docin.com/p-581106597.html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豆丁网,2013-01-14</ref>。 ==内容简介== 《信息经济学》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校级主干课程建设项目、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的成果,是在《信息经济学通论》(1998)和《信息经济学》(2006)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内容框架体系而编写的,《信息经济学》分四篇,分别阐述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化及其评价。《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新颖,囊括了信息经济学领域的微观与宏观经济问题。资料丰富,溯源性较强。在章末附有思考与练习题,有利于学习者把握各章的重点内容。并配套云课程,包括[[网络]]教材、扩展学习资源、讲授PPT、课堂实录视频、习题库、试卷集等,可帮助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篇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章 信息经济 3 *节 信息经济的含义、形成背景与主要标志 3 一、信息经济的含义 3 二、信息经济的形成背景 4 三、[[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 7 第二节 信息经济与其他新型经济的关系 9 一、后工业经济 10 二、服务经济 11 三、知识经济 13 四、网络经济 15 五、信息经济与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关系 17 六、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关系 18 第三节 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 20 一、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组织的影响 20 二、信息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3 三、信息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24 思考题 27 第二章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8 *节 国外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8 一、信息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28 二、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时期 29 三、信息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29 四、信息经济学的显学化时期 33 五、信息经济学的新发展时期 37 第二节 我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38 一、起步阶段(1978~1989年) 39 二、探索阶段(1990~2002年) 41 三、深化阶段(2002~2014年) 44 四、经济“新常态”与信息经济学(2014年至今) 46 五、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48 思考题 50 第三章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51 *节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 51 一、关于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 51 二、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认 53 三、信息经济学的定义 54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54 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54 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7 三、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60 第三节 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 63 一、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63 二、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64 思考题 65 第二篇 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 第四章 委托代理与激励理论 69 *节 不完全信息与信息搜寻理论 69 一、不确定性 69 二、风险 72 三、信息 77 第二节 委托代理理论 86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 86 二、委托代理模型 87 三、委托代理的信任 91 第三节 激励机制设计 92 一、激励机制简单模型 92 二、典型的激励机制 95 三、第二投标法与*优税 97 思考题 100 第五章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101 *节 逆向选择 101 一、逆向选择理论起源 101 二、逆向选择的简单模型 102 三、逆向选择的一般模型 102 四、逆向选择的实际例证与应用 105 五、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办法 106 第二节 道德风险 107 一、道德风险的概念与产生原因 107 二、一般模型 109 三、道德风险实际例证与应用 110 思考题 113 第六章 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 114 *节 信号发送理论及其应用 114 一、信号发送理论的简单模型 114 二、信号发送的一般模型 115 三、例题 119 四、信号发送理论的应用 121 第二节 信息甄别理论及其应用 125 一、简单模型 126 二、一般模型 126 三、信息甄别理论的应用 131 第三节 信号理论的发展 133 一、纯理论的发展 133 二、信号理论应用的发展 134 思考题 137 第三篇 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 第七章 信息资源 141 *节 信息资源的含义与特征 141 一、信息资源的含义 141 二、信息资源的类型 143 三、信息资源的特征 147 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 149 一、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的功能 149 二、信息资源提高生产力的功能 150 三、信息资源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 155 第三节 信息资源的配置 158 一、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福利 158 二、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信息效率 162 三、信息资源配置的方式 169 四、信息资源配置层次 172 思考题 174 第八章 信息商品 175 *节 从信息产品到信息商品 175 一、信息产品的概念与本质属性 175 二、信息产品的类型 178 三、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 180 四、信息商品的概念与特征 182 第二节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86 一、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 186 二、信息商品的价值 190 第三节 信息商品的成本 195 一、信息商品的成本 195 二、信息商品成本的类型及其构成 196 三、信息商品成本的变动规律 203 第四节 信息商品的价格 210 一、信息商品的价格体系 210 二、信息商品价格的功能 212 三、信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 213 四、影响信息商品价格的因素 218 五、信息商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221 六、信息商品的定价方法 226 思考题 229 第九章 信息市场 231 *节 信息市场的含义与结构 231 一、信息市场的含义与类型 231 二、信息市场的特点 233 三、信息市场的体系结构 235 四、信息市场的地位与功能 239 第二节 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 241 一、信息市场运行机制的含义与特征 241 二、信息市场的价格机制 242 三、信息市场的供求机制 244 四、信息市场的竞争机制 247 五、信息市场的风险机制 250 第三节 信息市场营销 252 一、信息市场营销观念 252 二、信息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256 三、信息市场的产品策略 259 四、信息市场的价格策略 260 五、信息市场的促销策略 262 六、信息市场的分销策略 263 第四节 信息市场的管理 264 一、信息市场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264 二、信息市场管理的职能 266 三、信息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 268 四、信息市场管理的手段 268 思考题 269 第十章 信息产业 270 *节 信息产业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70 一、产业的概念 270 二、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271 三、信息产业的概念 272 四、信息产业的分类 273 五、信息产业的特征 275 第二节 信息产业的地位及结构 278 一、信息产业的地位 278 二、信息产业结构 281 第三节 信息产业的运行与管理 290 一、信息产业的运行 290 二、信息产业政策 293 三、信息产业管理 295 第四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 297 一、信息产业的发展动力 297 二、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成绩与问题 299 三、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300 思考题 302 第四篇 国民经济信息化及其评价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信息化 305 *节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含义与意义 305 一、信息革命 305 二、信息化 308 三、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含义 310 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 312 第二节 国外信息化道路 314 一、美国的信息化道路 314 二、日本的信息化道路 317 三、印度的信息化道路 320 第三节 我国信息化进程与战略 322 一、我国信息化发展阶段 322 二、我国信息化发展成就 329 三、我国信息化改造策略 332 思考题 337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信息化测度 338 *节 国民经济信息化测度的意义及发展 338 一、国民经济信息化测度的含义 338 二、测度的意义 339 三、国民经济信息化测度的发展 339 第二节 国民经济信息化测度的典型理论与方法 342 一、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342 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345 三、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法 349 四、国际电信联盟的信息化发展指数 350 第三节 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测度 354 一、我国信息化测度方法的发展 354 二、我国信息化指数测度模型 357 三、《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测评理论与方法 362 思考题 365 参考文献 366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信息经济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