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08.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低音提琴 的原始碼
←
低音提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低音提琴.jpg|350px|缩略图|右|<big>低音提琴</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1130/6317cead8dc44c4394d0953c955ceb48.jpeg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278680793_75063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乐器]]中的一种,也是现代[[交响乐队]]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在中国的别称为“倍大提琴”。 ==定弦== 目前通用的是4弦四度定弦:从高到低G<sub>2</sub>, D<sub>2</sub>, A<sub>1</sub>, E<sub>1</sub>,,这样定弦,低音提琴能演奏的最低音为E<sub>1</sub>,实际音高比记谱音低一个八度,为了求得最低音与大提琴的八度关系,低音提琴可以在第四弦增加外置调音装置,使原本第四弦的E<sub>1,</sub>经过变调后发C<sub>1</sub>音;或是再增加第五条弦,定弦由高到低分别为G<sub>2</sub>,D<sub>2</sub>,A<sub>1</sub>,E<sub>1</sub>,C<sub>1</sub>,同时也要把[[系弦板]](Tailpiece)换成可以用来固定第五条弦的孔位。近年来,加入第五条弦的方法在各地不少的职业乐团中被采纳使用。 另外亦有其他方法: * 除此以外,早期的低音提琴尚有3弦五度定弦法(一度流行于[[意大利]]等地的独奏低音提琴家)、3弦4度定弦法等等,今已淘汰。今日有少数低音提琴家主张4弦5度定弦(A<sub>2</sub>, D<sub>2</sub>, G<sub>1</sub>, C<sub>1</sub>)。由于这种定弦要求演奏者的手需够大,且对传统的低音提琴指法、把位体系有彻底改动,因此尚未流行开。 ==记谱== 低音提琴是[[移调乐器]],采用移高1个[[八度]]的记谱法,实际音高比记谱音低八度,因为低音提琴在乐团中大量与[[大提琴]]演奏相差八度的同音,因此不需改变调号。低音提琴使用[[低音谱号|低音谱号]]、[[次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与[[高音谱号|高音谱号]]。乐团中很少使用高音谱号,例外者如[[萧士塔高维奇]]的[[第14号交响曲 (萧士塔高维奇)|第14号交响曲]]。 ==独奏琴== 独奏低音提琴使用不同于乐团低音提琴的定弦。每条弦的定弦高一个全音(大二度)使其音色更为突出而明亮。从高到低分别为 A<sub>2</sub>-E<sub>2</sub>-B<sub>1</sub>-F{{music|sharp}}<sub>1</sub>。记谱往往是作曲家所谱写的原调低1个大二度的调式。以便演奏者演奏时,按照原本定弦的指法正常演奏。 ==运弓方式== 低音提琴演奏有两种运弓方式<ref>[https://www.sohu.com/a/278680793_750633 低音提琴 | 乐队中的“万年配角” 却是节奏的“掌控者” ],搜狐,2018-11-29 </ref>,除了有掌心向下的法式持弓法(法国弓),也保留了维奥尔琴掌心向上的德式持弓方式(德国弓),但其他提琴则一律采掌心向下的法式持弓法。 ==交响乐队中的功用== 低音提琴负责交响乐团低音的声部,虽然[[低音巴松管]]、[[大号]]、[[次中音长号]]可奏比低音提琴更低的音,主要因为低音提琴齐奏的低音是整个乐队里最好的低音,浑厚而有弹性,比相同音域的[[木管乐器|木管]]或[[铜管乐器]]更润泽有活力,而且低音提琴的演奏技术比近似音域的乐器比更灵活。 在交响乐里,低音提琴主导低音区,大提琴主导中高音区,低音提琴最常见的演奏方式是和大提琴演奏相差8度同一乐段,低音提琴提供浑厚有力的音色,大提琴提供清晰灵活的音色。有不太常见的例子,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先后演奏同一段旋律,造成特殊的对比效果,例如[[萧士塔高维奇]]的[[第7号交响曲 (萧士塔高维奇)|第7号交响曲]]第一乐章。 19世纪后,大提琴在交响乐中经常脱离低音提琴的声部而演奏旋律。而低音提琴往往与管乐低音声部演奏相同音符。 ==独奏技术== 由于琴体大,弦粗,音域低,难于演奏富有辉煌表现力的抒情或炫技段落。至19世纪意大利独奏家德拉格奈提(Domenico Dragonetti)扩展其独奏性能,令[[贝多芬]]感到惊讶,于是在其交响曲中开始使用极为困难而复杂的低音提琴段落。。低音提琴独奏家[[乔瓦尼•博泰西尼]](Giovanni Bottesini)<ref>[https://www.zhiyuezhe.com/composer/giovanni_bottesini/ 博泰西尼生平 Biography],致乐者</ref>将[[帕格尼尼]]式的提琴推广到低音提琴上。 20世纪低音提琴独奏技术突飞猛进,产生了库瑟维兹基(Serge Koussevitzky)这样的大师,并有了一批优秀的协奏曲、奏鸣曲等文献。如格利埃尔Gliere《低音提琴四首小品》或[[保罗•兴德米特]]《低音提琴奏鸣曲》。除此以外,出现一批独奏低音提琴大师,如[[美国]]的盖瑞•卡尔(Gary Karr)、[[德国]]的[[沃尔夫冈•居特勒]](Wolfgang Guettler)、[[奥地利]]的史特莱歇(L. Streicher)等。 ==历史== 低音提琴是经过数个世纪逐渐演变而来。[[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古提琴,是源自于维奥尔琴(Viol)家族,原本有高音、次中音与低音古提琴,其中,低音古提琴(Viola da Gamba)就是当时对古[[大提琴]]的称呼,后来又出现「低音维奥尔(Bass Viol)」的名称;但在十六、十七世纪时,意大利出现了 「维奥隆尼(Violone)」这个字,用来泛称当时维奥尔琴家族中的乐器,但由于「维奥隆尼」并非是精确的专有名词,所以当时也有文献记载「维奥隆尼」,其实专指低音维奥尔琴。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相比,低音提琴保留了更多原来维奥尔琴的外形,比如在琴肩部分,低音提琴是斜的,但其他三种提琴却是圆形的。 ==视频== ===<center> 低音提琴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低音提琴界的帕格尼尼 </center> <center>{{#iDisplay:h0548zcd9ue|560|390|qq}}</center> <center> 低音提琴独奏音乐会视频 </center> <center>{{#iDisplay:p063279e67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Category:916 絃樂]]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usic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低音提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