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1.1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伍秉鉴 的原始碼
←
伍秉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伍秉鉴''' 福建人曾是世界的首富,却身份卑微,下场凄惨。 ==简介==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伍秉鉴 |圖片 = [[File:47 170823172735 1.pn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mage.so.com/view?q=%E4%BC%8D%E7%A7%89%E9%89%B4&src=tab_www&correct=%E4%BC%8D%E7%A7%89%E9%89%B4&ancestor=list&cmsid=910478d6c4f5f39f2ac846ab28a46b58&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4c45fec0403018f4be4b47b463e6acfd&currsn=0&ps=53&pc=53 原图链接][https://www.baizhan.net/news/20170823/131571.html 图片来源于百战网]]]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769年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Howqua | 職業 = 商人、慈善家 | 知名原因 = 成为世界首富 | 知名作品 = }} '''伍秉鉴'''(1769—1843年),字成之,号平湖,别名敦元、忠诚、庆昌,祖籍福建。又名伍敦元。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一个从福建[[泉州]]来到[[广东]][[广州]]的小家庭经营成全球首富的大家族,最显赫的家族。 伍秉鉴财产的形式很多,不光是银子,还有自己的企业。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伍秉鉴的怡和行一度成为世界级的跨国财团。 他是美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甚至[[马克思]]也曾在专著中提到他的名字,2001年[[《华尔街日报》]]统计出千年世界上最富有TOP50榜单,其中有6个中国人,他就是其中一个。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中文名|| 伍秉鉴|| 外文名|| Howqua ||别 名|| 伍敦元 |- |国 籍 ||清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广东广州黄埔府 |- |出生日期|| 1769年 ||逝世日期 ||1843年9月4日|| 职 业|| 商人、慈善家 |- |信 仰||儒家 主||要成就 ||成为世界首富 ||祖 籍||福建泉州 |- |资 产|| 约2800万两白银(当时美国最富有的人也只有700万两)|| 职业:|| 贸易人 财富来源: ||进口 ,出口 ,钱庄 |- |成名原因:|| 在他那个时期最富有的商人|||||||| |} 伍秉鉴的先祖在福建是从事种茶叶的,在康熙初年由福建泉州迁至广东广州,家族从事的还是广东与福建之间茶叶的买卖。到了第五代的[[伍国莹]]是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曾在广州首富潘振承家中做账房。 1783年,伍国莹就开始参与经营的商行叫做元顺行。 1792年,伍国莹把业务交给了儿子[[伍秉钧]],伍秉钧接过这个行务以后就正式创办了怡和行,伍秉钧在35岁的时候病逝,他的弟弟[[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这一年是1801年,伍秉鉴把怡和行做大做强 。伍秉鉴是允许与外国人交易丝绸和瓷器的少数中国商人之一。伍秉鉴家只接受白银的付款;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外国商品都想要。伍秉鉴借出大量的数目给外国商人(每次百万银元)以交换部分的船只出货。他也是公认的慈善家,捐赠第一个鸦片战争后的一百一十万两赔款的银元。在那个时期,伍秉鉴名声远播,他的肖像仍然在一些和他有过生意来往的Salem,Mass.,and Newport, R.I.-美国人建造的官邸悬挂着。 ==传奇人生== [[File:Timg (2)左.jpg|缩略图|左|4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C%8D%E7%A7%89%E9%89%B4&step_word=&hs=0&pn=39&spn=0&di=45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280307339%2C205717326&os=2709045804%2C2113199586&simid=3456381540%2C356216907&adpicid=0&lpn=0&ln=318&fr=&fmq=155892228854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theory.southcn.com%2Frwln%2Fzhuanti%2Fcontent%2Fimages%2Fattachement%2Fjpg%2Fsite4%2F20110609%2F90fba609f71a0f5aba481b.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ij56y_z%26e3Bf57pivg_z%26e3Bv54AzdH3F6osgAzdH3Fzi7wgptAzdH3Fv5gpjgpAzdH3Fda88-amAzdH3FalAzdH3Fv5gpjgp_dcd8lnd0_z%26e3Bip4&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theory.southcn.com/rwln/zhuanti/content/2011-06/09/content_25219327.htm 图片来源于南方网]]] 世界首富伍秉鉴,2001年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刊登了一个《纵横一千年》的专辑,统计出了上几个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六位华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这六个人中,又唯独伍秉鉴是以纯粹的商人身份出现,所以伍秉鉴也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 。 伍秉鉴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 1783年,[[伍国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 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也开始快速崛起,伍秉鉴成为了广州行商的领头人——总商。在经营方面,伍秉鉴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崛起。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他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同时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曾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他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 1843年,伍秉鉴在中国的动乱中病逝于广州,享年74岁。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是惊人的。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按照国际银价换算,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而且,伍家在珠江岸边的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历史背景== [[File:Timg (3)as.jpg|缩略图|左|4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C%8D%E7%A7%89%E9%89%B4&step_word=&hs=0&pn=7&spn=0&di=463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896983626%2C3009726668&os=304308044%2C2067438306&simid=0%2C0&adpicid=0&lpn=0&ln=318&fr=&fmq=155892228854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fZdqe4LPkoOPrCWxEPKJbicPMNdHlLZqXOlo3bfErrw58ertRNJRFc8p3STReRsUlYrqX9jIc1tjSkKoGunZZaA%2F640%3Fwx_fmt%3D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r_z%26e3Bojtxtg_z%26e3Bqq_z%26e3Bv54AzdH3Ff%3F__ktz%3DMzIcNTMcNTUcMQ%3D%3D%264t1%3Dda8babdd8lncnbl9ln%26t1x%3D8%26fg%3Dkbwmkckbvalvu1daakbwwvmj0kcbblaj&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M5NTU5MQ==&mid=201808221935389493&idx=1&sn=b8a6b5b8c09cfd200b8aac6e7b58890e 图片来源于微信]]] 1834年的中国,出了位世界首富。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垄断清朝海上外贸,广州十三行成为暴富群体。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于是,广东地方政府于1686年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从此,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诞生了。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行商因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和诚实守信而深受外商欢迎。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此后的100年中,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 ==商业创举== ===广东十三行=== [[File:Timg (7)阿什顿飞.jpg|缩略图|左|450px|广东十三行[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C%8D%E7%A7%89%E9%89%B4%E6%80%A1%E5%92%8C%E8%A1%8C&step_word=&hs=0&pn=76&spn=0&di=90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121751800%2C79522427&os=3663839817%2C9160262&simid=0%2C0&adpicid=0&lpn=0&ln=143&fr=&fmq=1558925528491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5&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0729%2F154753063b324c93a8cd79da481ad2c1.pn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8mambl0cm_88bcmb%3F_u%3Dtg1jx_itfp56yu5v7f_a&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60689756_118568?_f=index_historyfocus_0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广东十三行”,今天几乎不为人知。但就是这个被忽视的商人群体,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活跃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当时,这些中国商人被西方世界认为是18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是13家,多时可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但由于它享有垄断清朝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故“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 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现在看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怡和行=== [[File:Timg (4)从VV.jpg|缩略图|左|4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C%8D%E7%A7%89%E9%89%B4%E6%80%A1%E5%92%8C%E8%A1%8C&step_word=&hs=0&pn=6&spn=0&di=103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509506587%2C879734423&os=1251157761%2C946089713&simid=4158540019%2C684447816&adpicid=0&lpn=0&ln=143&fr=&fmq=1558925528491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5&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0818%2Ff9d9374432bf4568b351c7a47047284a.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8mccnc0cb_nndd09&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65535758_332274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十三行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伍秉鉴是个商业奇才,在他经营怡和行时,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商,又懂得依靠西方商人的贸易发财致富。他的商行在当时同外商联系最为紧密,可以在东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中左右逢源。在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 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仅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甚至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国际声誉== 伍秉鉴在西方商人的眼里享有不错的名声,众多关于伍秉鉴的趣闻逸事也在当时外商中流传甚广。其中一个故事,使他成了中国商人慷慨大方的象征。 据说当时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与伍秉鉴合作经营了一项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债务。然而他又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故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知道此事后,并没有为难这个商人,而是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对波士顿商人说:“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你是一个最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说完,他就把借据撕个粉碎,并向对方表示他们之间的账目已经结清,对方可以随时离开广州回国。 伍秉鉴这个惊人的举动,让伍浩官的豪爽名声在美国脍炙人口达半个世纪之久。当然,伍家所积累的财富也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建在当时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媲美。 在美国历史上,曾有一位留下八位数遗产的“千万富翁”,他就是1848年去世的当年美国首富[[约翰·雅各布·阿斯特]]。“阿千万”死的时候,遗产估计有2000-3000万美元。而阿斯特混成美国首富,靠的就是和当时的大清朝做买卖。他其中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就是当时富可敌国的伍秉鉴。 ==爱国助国== ===禁烟运动=== [[File:Timg (5)速度发给.jpg|缩略图|左|4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C%8D%E7%A7%89%E9%89%B4%E6%80%A1%E5%92%8C%E8%A1%8C&step_word=&hs=0&pn=101&spn=0&di=165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213980343%2C436788605&os=624481924%2C2571441321&simid=4228981343%2C602818720&adpicid=0&lpn=0&ln=143&fr=&fmq=1558925528491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5&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90225%2Faba1b151fe3844b887bb9be0ea61f8b9.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l098ab0m_nblm9n&gsm=3c&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97410876_38964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从史料上看,伍家的怡和行向来做的是正经生意,茶叶贸易是伍家最主要的业务。但是,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夹带鸦片。一方是朝廷官府,一方是多年来贸易往来的生意伙伴,两边都得罪不起。因此,他必须尽自己的全力化解这次危机。 三天后,伍绍荣将外商上缴的1037箱鸦片交给林则徐,希望能就此结案。但是,林则徐认定这1037箱鸦片是十三行行商与英商串通一气欺骗官府。3月23日,林则徐派人锁拿[[伍绍荣]]等人到钦差大臣行辕审讯,伍家再次妥协,表示愿以家资报效。但是,林则徐下令将伍绍荣革去职衔,逮捕入狱。经过此番折腾,伍秉鉴颜面尽失,斯文扫地。 ===捐资救国===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据一位美国商人的记录,伍秉鉴当时“被吓得瘫倒在地”。他争取和平解决鸦片问题的努力彻底失败了。伍秉鉴清楚地知道,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源,正是不满十三行垄断贸易,一旦英国获胜,毫无疑问,十三行的独特地位将被迫丧失。 伍家,甚至其他行商,都为这场战争贡献了巨额的财富。战争甫一开始,伍秉鉴和十三行的行商们就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纵然如此,清朝政府仍全线溃败。1841年5月,英军长驱直入兵临广州城下时,奕山统领的清军部队无力亦无心抵抗,于是想出了一条计策———令行商前往调停。广州城外,奉命行事的伍绍荣与英军首领义律展开了讨价还价。最终,双方签订[[《广州和约》,]]按协议,清军退出广州城外60里,并于一个星期内交出600万元赔款;英军则退至虎门炮台以外。这600万元巨款,有三分之一由十三行商人出资,其中伍秉鉴所出最多,计110万元。 遗憾的是,这次赎城之举没有给伍秉鉴们带来荣誉和感激,而是更多的非议。从战争一开始,跟洋人做生意打交道的行商,就被国人涂上了“汉奸”的阴影。不管他们捐献多少银两,也抹不去这个影子。 1842年,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结束。在战败赔款中,伍家被勒缴100万元,行商公所认缴134万元,其他行商摊派66万元。 ==没落发展== ===身死家败=== [[File:Timg (6)待发货干活.jpg|缩略图|左|4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C%8D%E7%A7%89%E9%89%B4%E6%80%A1%E5%92%8C%E8%A1%8C&step_word=&hs=0&pn=18&spn=0&di=101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57179381%2C786620271&os=2042718946%2C1632115680&simid=0%2C0&adpicid=0&lpn=0&ln=143&fr=&fmq=1558925528491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5&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225%2Ff065acef06184b6791d1d0089dd447b1.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d9aa9a8m_nmdal8&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24004016_362091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伍秉鉴包庇外商走私鸦片,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 ===凄凉晚景=== 据伍秉鉴自己估算,在战争中,伍家损失了不下200万两白银。但这笔数字,对于这位号称拥有2600万两的世界首富来说,并不至于伤筋动骨。况且,深谋远虑的伍秉鉴早把生意拓展到了海外,行商生意已不是伍家唯一的生命线。然而,此时的伍秉鉴,却已是心灰意冷。 1842年12月23日,他写信给在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友人[[J·P·Cushing]]说,若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漂洋过海的折腾,他实在十分想移居美国,通篇怆然难禁之情。<ref>[https://www.hinabian.com/theme/detail/7483563930745830599.html 他是中国第一位世界首富,眼看盛世梦碎,只想着移民美国!],海那边,2018-09-15</ref> 1843年9月,风烛残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鉴,溘然长逝,终年74岁。 ==精彩视频== <center> 历史上的商人之伍秉鉴-第二回-广州十三行 {{#iDisplay:n034443vjlv|480|270|qq}} 历史上的商人之伍秉鉴-第五回-成也外商,败也外商 {{#iDisplay:m0344rya2ml|480|270|qq}} </center> == 外部連結 == *[http://www.sohu.com/a/254187974_100173512 搜狐 伍秉鉴成为世界首富他的后人斯泰集团董事长伍文真解密] *[http://wemedia.ifeng.com/24566570/wemedia.shtml 大风号 揭秘:清末世界首富伍秉鉴50亿财产最后到底哪儿去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7149223445758083&wfr=spider&for=pc 百家号 伍秉鉴:他卖出过世界上最贵、最好的茶叶] *[http://www.sohu.com/a/213888875_528910 搜狐 人物丨19世纪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665434611569567&wfr=spider&for=pc 百家号 伍秉鉴:清道光年间,竟然也出过一位世界首富,可惜晚景甚是凄凉] ==参考资料== [[Category:清朝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伍秉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