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34.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伊茲尼克 的原始碼
←
伊茲尼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伊兹尼克'''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alaturkaturkey.com/photo/t/main/a3c1a0a79feecaa9176995474e973035_xO/iznik.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alaturkaturkey.com/destinations/iznik.html 圖片來自alaturkaturkey] </small> |} '''伊兹尼克'''('''İznik''',前稱為Νίκαια,'''尼西亞''')是[[土耳其]][[布尔萨省]]的一座城市,位於[[伊兹尼克湖]]東岸、[[伊斯坦堡]]東南方約90公里處。 [[拜占庭帝國|拜占庭時期]],尼西亞 (古代城市)四邊都建有長達5公里、高達10米的城牆,其中城樓達100多座。尼西亞被土耳其人佔領後,此城改稱伊兹尼克至今。今日,伊茲尼克城牆雖已被鑿開多處以興建道路,但主體仍得以保存,因而成為觀光景點。 ==歷史== ===古羅馬時代=== 公元前72年,尼西亞 (古代城市)隨著整個[[比提尼亞]]地區歸入[[羅馬共和國]]。在古羅馬時代,尼西亞一直是[[小亞細亞]]重要的都市,其繁榮程度與鄰近城市[[尼科米底亞]]。在公元123年,一次地震為尼西亞帶來嚴重破壞後,羅馬皇帝[[哈德良]]到訪當地,並開展重建工作。儘管城市、城牆都得以重建,新城牆仍無法阻止285年[[哥德人]]洗劫尼西亞。 ===拜占庭時代=== 在公元4世紀,尼西亞是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西北的軍事和行政中心,並相當繁榮。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就曾於此地舉行基督教首次[[大公會議]]。可是由於363、368年的兩次大地震,及鄰近新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競賽,尼西亞逐漸衰落,不少公共建築物直至6世紀才由[[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復。於787年,針對[[聖像破壞運動]]的第七次大公會議亦在尼西亞舉行。 [[塞爾柱帝國]]於1081年攻陷尼西亞,並隨即以此城作為帝國的新首都。直至1097年,拜占庭才在第一次十字軍幫助下重奪尼西亞。在12世紀[[科穆寧王朝]]的統治下,尼西亞重新復甦為一座相對穩定和繁榮的城市。1204年,[[君士坦丁堡]]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被攻陷後,直至1261年收復君士坦丁堡為止,尼西亞一直是拜占庭繼承者[[尼西亞帝國]]的首都。然而,當希臘人恢復統治君士坦丁堡後,尼西亞的重要性逐步下降。儘管1290年,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曾到訪尼西亞,並指導修復當地的防禦工程,晚期拜占庭帝國已無法阻止鄂圖曼土耳其在小亞細亞的擴張。 1331年3月2日,經歷了3年圍城戰後,[[奧爾汗一世]]從[[拜占庭帝國]]奪得此城。伊茲尼克得以在[[鄂圖曼帝國]]擴張期短暫地成為帝國的首都。由於市內的許多建築、公共設施都已因戰亂而破敗,鄂圖曼人重新利用廢墟中的建築物料建築[[清真寺]]和其他設施。当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保留了尼西亚都主教区的建制,目前的尼西亚都主教老君士坦丁自1972年起担任该职位。<ref>{{Cite web|url=https://www.patriarchate.org/metropolitans-archbishops-of-the-throne1/-/asset_publisher/H5JGSUHYL54F/content/elder-constantine-of-nicea?inheritRedirect=false&redirect=https%3A%2F%2Fwww.patriarchate.org%2Fmetropolitans-archbishops-of-the-throne1%3Fp_p_id%3D101_INSTANCE_H5JGSUHYL54F%26p_p_lifecycle%3D0%26p_p_state%3Dnormal%26p_p_mode%3Dview%26p_p_col_id%3Dcolumn-1%26p_p_col_pos%3D1%26p_p_col_count%3D2|title=Elder Constantine of Nicea|accessdate=2018-12-28|author=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date=|publisher=|archive-date=2019-05-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12123355/https://www.patriarchate.org/metropolitans-archbishops-of-the-throne1/-/asset_publisher/H5JGSUHYL54F/content/elder-constantine-of-nicea?inheritRedirect=false&redirect=https%3A%2F%2Fwww.patriarchate.org%2Fmetropolitans-archbishops-of-the-throne1%3Fp_p_id%3D101_INSTANCE_H5JGSUHYL54F%26p_p_lifecycle%3D0%26p_p_state%3Dnormal%26p_p_mode%3Dview%26p_p_col_id%3Dcolumn-1%26p_p_col_pos%3D1%26p_p_col_count%3D2|dead-url=no}}</ref> ===鄂圖曼時代=== 由於得到奧斯曼皇室的支持,以及早期帝國大規模建設使需求上升,在15-17世紀,伊茲尼克成為了土耳其重要的製磚、製陶中心。其中位於伊斯坦堡的[[魯斯坦帕夏清真寺]]和[[托卡比皇宮]]均大量使用了源自伊茲尼克的瓷磚。此外,許多位於伊斯坦堡、由[[希南]]設計的清真寺均有使用伊茲尼克的瓷磚作裝飾。在此時期,由於伊茲尼克陶瓷工業鼎盛,此處出產了無數優質的陶器,如碗碟、燭台、瓶子等。這些陶器的風格和花紋受到了當時來自中國元、明朝的[[瓷器]]所影響。 在16世紀末期,由於失去了皇室支持,加上於16世紀中期進口土耳其的中國瓷器數量持續增加,都使伊茲尼克的陶器需求和質素逐步下降。最後可追溯的伊茲尼克陶器為1678年的、刻有[[安色爾體]]希臘文的瓷碟。 ==市內清真寺== 伊茲尼克綠色清真寺位於該市東陲,由鄂圖曼帝國首位[[大維齊爾]][[錢達爾勒·卡拉·哈利勒·海雷丁帕夏]]下令興建。清真寺建於1378-91年,是早期鄂圖曼建築的例子。清真寺西北角的叫拜樓由翡翠綠、黃和深紫彩釉磚所裝飾,因而得名為綠色清真寺。清真寺曾於1922年土耳其獨立運動期間被希臘軍毀壞,後於1956、1969年得到修復。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40 歐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伊茲尼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