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94.2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 的原始碼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从未名湖到清华园</big> ''' |- | [[File:从未名湖到清华园.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从未名湖到清华园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2月1日 开本;16 ISBN;7563919015 页数;168页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和清华听讲座》内容简介:[[北大]]和[[清华]]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 ==内容简介==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和清华听讲座》精心选编了多篇富有哲理的演讲稿,旨在让青少年朋友们感受北大、清华浓厚底蕴的同时,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深刻地把握人生,在未来的旅程中创出属于自己的辉煌。<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96353/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 , 豆瓣 </ref> ==编辑推荐==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和清华听讲座》: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 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 [[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目录== 第一章 在积极的行动中成长 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什么让普普通通的人走上了耀眼的领奖台?是什么让梦想变为现实?是行动。 面对未来,我们唯有行动,才能不辜负美好的时光,不浪费以往的经验,不害怕未知的前途。但是在行动中,我们又需要一些勇气,一点激情,一个标准,一种信心,一份追求。只有带着成熟的思考和积极的心态去行动,我们才能真正让生活更加美好。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摘自杨澜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生命中需要留下一些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 --摘自[[俞敏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大学必做几件事 --摘自[[唐骏]]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适应并抓住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机会 --摘自[[孙振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进步的最好办法就是经常出错 --摘自[[彼得·圣吉]]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我们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我们必须不断改进 --摘自[[克林顿]]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第二章 精神呼唤曙光 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那篇名为[[《君子》]]的演讲为清华优良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清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近百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已经演变成一种战胜苦难、锐意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而北大,则在战火硝烟中挺起做人的脊梁,勇往直前地追求着人生的理想。事实证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只有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才能留住美好的生活。 精神世界也应该晒晒太阳 --摘自[[叶朗]]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诚信与智慧 --摘自[[陈少峰]]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谈批判性思维 --摘自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的演讲 真正的勇敢 --摘自[[傅佩荣]]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读书的艺术 --摘自清华大学教授[[林语堂]]和青少年谈读书 第三章 心态决定成败 人们欣赏争奇斗艳的花,欣赏绿荫参天的大树,欣赏破土而出的小草,欣赏孕育生命的大地,欣赏博大无边的蓝天,可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那一定是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北京大学的傲然挺立、清华校园的敢开时代之先河;新文化的百舸争流、振兴中华的时代号角、"小平你好"的肺腑真情,清华北大无时无刻不在为新,无时无刻不在开风气之先。这个时代是一个呼唤创新思维的时代,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让整装待发的青少年一起跟随他们创新的脚步,做新时代的领航者吧。 无论何时,总有所为 --摘自[[梁衡]]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重塑内心的精神 --摘自大[[江健三郎]]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坚持成就梦想 --摘自[[施瓦辛格]]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心高与月徘徊,自信似云卷舒 --[[潘守宇]]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塑造阳光心态 --[[吴维库]]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第四章 爱国需要行动 烈日暴晒,百合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失去了神采。只有向日葵对炎炎赤日毫不在意--阳光越是强烈,它开得越是灿烂,越是热情,越是旺盛。而选择枯萎还是盛放,完全取决于花儿自己。苦难也是如此,它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低人格。这完全取决于每个青少年自己的选择,专心于道路,别专心于困难,命运之神就会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 爱国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高震东]]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演讲 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 --摘自[[连战]]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第五章 求学如同做人 兴趣,认真与主动 --摘自[[李家明]]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为学与做人 --摘自[[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摘自[[温诗铸]]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摘自[[王选]]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第六章 真情温暖世界 合作是理解缔造出的果实 --[[福田康夫]]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未来将取决于我们共同的努力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只有爱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个人类的心灵 --摘自[[李连杰]]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恩情温暖一生 --摘自[[成龙]]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序言==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很多年轻人梦想的地方。跨入清华园,来到未名湖,是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天下父母的心愿。 我们都知道,北大之大,不仅在于它拥有广大的校园、亚洲著名的图书馆、富丽堂皇的百年大讲堂和学富五车的学术大师,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自蔡元培校长开此风气之先,首先把各种学术流派引进了北大讲堂,各种流派的观点与学说就源源不断地涌进了这所美丽校园,它们共生共存,相得益彰。今天,流动的空气使这所百年名校不断接受新鲜文化的滋养,永久焕发着青春与活力。迄今为止,北大已经接待过十多位国家首脑,无数一流学者、外交家以及70多所大学的校长到此演讲。 而百年清华呢?它之所以能够培养出如此之多的顶尖级人才,不仅在于其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在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前提下,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引人深思的智慧。这些智慧潜藏在清华园的各个角落和师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在其灵秀之气中长期耳濡目染,人们便会于不知不觉中脱胎换骨,进入一种高素质、高水平、高格调的境界。这正如杜甫诗中所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华校长梅贻琦说:"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的确,大师是清华的灵魂所在,王国维、陈寅恪、林语堂、华罗庚,他们的生活到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哪怕你只捕捉到了其中的星星点点,也可以借助它让自己的人生散发出耀眼的光辉。他们学识渊博却不为学识所累,永不停歇地进行着思考,孕育卓越的理念和伟大的思想;他们淡泊名利,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道德操守;他们秉天地之气而来,将智慧播撒于人间。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智慧--唯一的自由。"[[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写道:"智慧,就像天使降临,举起鞭子,把犯罪的亚当驱逐出了他的心房。"在当今世界巨富比尔·盖茨的头脑中,"我们的每一项新产品的开发,都是运用智慧的结果"。 智慧,是人对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远瞻,是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一种认识与改造的能力。智慧让人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成功的规律,洞悉世间一切现象的本来面目,实现心灵的升华与彻悟,让人生更加圆满与幸福。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都能有幸来到北大、清华聆听大师们充满智慧的教诲,这无疑是所有渴望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青少年的一大损失。基于此,为了让大师们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得以传承,也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体会到前辈们的智慧之光,我们精心编写了本书。书中节选摘录了富有哲理的演讲稿,并为了便于青少年阅读,在尊重原稿的前提下,对演讲稿的原文略作改动,有的地方进行了压缩和删减,请青少年读者能谅解。在其后附上"读·品·悟"这一板块,旨在让青少年能够更加透彻地领悟大师的人生精髓。在书中,你不但可以聆听大师们的精彩哲思,而且还可以品味到北大、清华浓郁的人文气息,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 真诚地希望此书能帮助青少年们走近这两所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府,跟随着精英们的脚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让我们追随智者的足迹,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品味人生的美丽。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