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3.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仁和村(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 的原始碼
←
仁和村(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仁和村 </big> ''' |- | <center><img src= width="300"></center> <small>[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仁和村 所属地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 |} '''仁和村'''隶属[[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位于九龙江北港出海口处,浒茂岛东部。东邻金定村,西北邻新洋村的草洪社与金峨社,南邻九龙江、巽玉村及甘文业开发区。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30户,3379人,其中仁和社410户1671人,会魁社250户1050人,合兴社170户659人。 =政区沿革= 仁和村在明嘉靖年间属龙溪县二十八都浒茂社。清乾隆年间属二十八都浒茂保。民国28年12月属龙溪县第六区乐群乡仁和保。民国36年属[[浒茂乡]]仁和保。1950年与巽玉、会魁、合兴和金定合并为龙溪县第四区金定乡。1956年为龙溪县平宁区金定乡。1958年撤区并乡属城内乡,9月属海鹰公社金定耕作区。1959年3月属紫泥公社金定大队。1961年从金定大队拆出成立仁和大队。1969年与巽玉村合并为仁和大队。1981年与巽玉分开仍为仁和大队。1984年为紫泥乡仁和村。1992年为紫泥镇仁和村,辖仁和、会魁、合兴3个社。 =姓氏源流= 仁和村为林姓聚居地,林姓占全村总户数的70%,共563户2326人。其源流来自城内村,于清[[乾隆]]年间迁入仁和村。 合兴社吴姓85户332人,祖先来自角美壶屿村,于清朝康熙年间迁合兴社。 会魁社陈姓14户70人,来自角美玉江村、吴宅港,于清乾隆年间迁入会魁社。詹姓17户90人,于清雍正年间由漳州鳌头迁入会魁社。连姓93户381人,其祖先来自宋代的连南夫,传至第十世连佛宝开基今江东马崎村,徙迁金定村至第十三世,再由金定迁入仁和社。 此外,会魁社戴姓9户26人,杨姓6户19人,合兴社何姓1户5人。 =经济状况= 全村以农业为主,农业耕地面积2240亩,其中水田2140亩,鱼塘100亩。2000年以前以种植水稻为主,2000年以后综合开发,70%水田改为养殖对虾。在本村开店有30家,做流动生意10家;新办机砖厂2家,肉制品厂2家,从事运输有汽车、农用车30部,水上机砖运输船10只;种植[[蘑菇]]15万平方米,养金定鸭10万只,劳动力转移400多人,劳务输出国外有10人。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79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200万元,工业总产值为24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4000元。 全村普及电力供应,电视普及率达90%,电话普及率达90%,有手机300部,电脑110台,大多数人以电、[[液化气]]或煤为烹饪燃料,100%农户饮用北引自来水。 1995年建乡镇水泥公路,经城内、石码与省道连接。2000年全村群众自己投资建设环社水泥道路,宽4米、长2公里,并在村道、社道上装照明路灯。村内有医疗所4所,6名工作人员。有一所小学,1966年将原会魁小学、仁和小学合并为仁和小学;2005年列为省级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建成一座三层1000平方米教学楼,设有六个班级,学生250人,教师16人。还有2所[[幼儿园]],学生60人。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返回「
仁和村(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