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41.1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亞伯拉罕·派斯 的原始碼
←
亞伯拉罕·派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亞伯拉罕·派斯''' </p> |- |<center><img src="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6.20170519a/full/media/sizes/full/PT.6.6.20170519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6.20170519a/full/ 圖片來自physicstoday] </small> |} '''亞伯拉罕·派斯'''('''Abraham Pais''',{{bd|1918年|5月19日|2000年|7月28日|catIdx=P}})是[[荷蘭]]出生的[[物理學家]]和物理史学家。 <ref>[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6.20170519a/full/ 亞伯拉罕·派斯],physicstoday</ref> ==生平== 派斯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個中產階級的[[猶太人]]家庭中的長子。他的父親伊賽哈·賈可斯·派斯(Isaiah "Jacques" Pais),是[[塞法迪猶太人]]後裔,在17世紀初由[[葡萄牙]]移民到荷蘭。他的母親卡潔·凱托·馮·克里夫(Kaatje "Cato" van Kleeff),是德系鑽石刀具工匠的女兒。他的父母在讀書時相識而一起成為了國民學校的教師。他們一起教書直到1916年12月2日派斯的母親因為結婚而辭職。派斯唯一的兄弟姐妹安妮生於1920年11月1日。在派斯的童年,他的父親曾擔任小學校長和[[西班牙]][[希伯來語]]學校的校長。 派斯是一個聰明的學生和一個渴求閱讀的讀者,他擁有一個快樂的學習童年,也很快的融入荷蘭人的社會當中。在他十二歲時,他通過了考試進入[[阿姆斯特丹]]的學校,接受五年的基礎科目課程。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畢業考,畢業後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和[[德語]]。 1935年秋天,派斯在[[阿姆斯特丹大學]]開始了他的研究,但是在職業生涯規劃上,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他開始對精密的科學產生興趣,逐漸的將[[化學]]與[[物理學]]當作主要學科,[[數學]]和[[天文學]]為副學科。1936年冬季到1937年,派斯的生涯目標是定義在烏得勒支大學物理理論學教授喬治·烏倫貝克(George Uhlenbeck)邀請的兩門客座講習課程。 1938年2月16日,派斯被授予兩個學士學位——物理學和數學學位,還有副學位——天文學和化學。他開始在阿姆斯特丹參加研究生課程,包括物理學。但是他很快就嘗到失落感,因為他發覺那裡唯一的理論物理學教授小約翰內斯·迪德里克·凡德瓦爾(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 Jr,19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內斯·范德瓦耳斯|約翰內斯·凡德瓦爾]]的兒子)對物理學的新發展頗為厭惡。派斯很快寫信給位於烏得勒支的烏倫貝克,很快獲得面試的機會。在剩下的春季學期,派斯中停阿姆斯特丹的課程,並多次前往參觀烏倫貝克的實驗室。 1938年秋天,派斯畢業於荷蘭的[[烏特勒支大学]]。1945年3月,他被蓋世太保逮捕,隨後关进监狱,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被释放。他後來受聘於[[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擔任[[尼尔斯·玻尔]]的助理,一年後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从事研究。1956年成為美國公民。196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涉及[[基本粒子]]过程、对称性及[[量子场论]],被誉为粒子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自傳名為《雙洲記:在動亂的世界中一個物理學家的生活》。 1970年代末,派斯開始對記錄現代物理學的歷史感到興趣。他覺得他能夠扮演獨特的角色,因為他認識許多重要人物,而且具備足夠的語言、文化與科學知識。 派斯最著名的作品也許是他寫的[[愛因斯坦]]傳記:《上帝是不可捉摸的: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平》,及其續篇《爱因斯坦当年寓此》。前者獲得1983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國家圖書獎]]。 他也寫過二十世紀的物理學史,如《势不可挡的深入——论物理世界中的物质和力》论述从[[X射线]]的发现开始到80年代[[粒子物理学]]的历史。 1991年,他出版《玻爾的時代:在物理學,哲學和政體》,描述玻爾的生活和科學貢獻。 1995年,他與勞里·M·布朗和布萊恩爵士共同編纂一套三卷的文獻集,描述現代物理學的科學和文化發展:《二十世紀物理學》(美國物理研究所和物理研究所,英國,1995 )。同年,[[洛克菲勒大學]]授予他關於科學寫作的劉易斯·托馬斯獎。 他的書《科學天才:肖像畫廊》(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描述十七位他認識的傑出物理學家傳記,包括[[保羅·狄拉克]]、[[馬克斯·玻恩]]、[[沃爾夫岡·泡利]]、[[米切爾·費根鮑姆]]、[[約翰·馮·諾伊曼]]、瑞斯·喬斯特、[[伊西多·拉比]],[[維克托·魏斯科普夫]]和[[尤金·維格納]]。 派斯是在撰寫[[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傳記時死亡的。後來由他人接手完稿,並於他死後出版,書名為《羅伯特·奧本海默:一個生命》(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直到今日,它仍是奧本海默最完整的傳記。 美國物理協會自2005年起每年頒發亞伯拉罕·派斯物理學獎。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人物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亞伯拉罕·派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