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37.2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五分之三妥協 的原始碼
←
五分之三妥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五分之三妥協'''<br><img src="https://miro.medium.com/max/700/0*03u0PP_6Q757kPk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edium.com/%E4%B8%8D%E5%B0%8D%E7%A8%B1%E7%9A%84%E5%84%AA%E9%9B%85-%E6%88%91%E6%98%AF%E6%97%85%E7%BE%8E%E5%BE%8B%E5%B8%ABsylvia/%E7%BE%8E%E5%9C%8B%E9%BB%91%E6%AD%B7%E5%8F%B2-%E9%BB%91%E4%BA%BA%E5%91%BD%E5%80%BC%E5%B9%BE%E9%8C%A2-%E4%BA%94%E5%88%86%E4%B9%8B%E4%B8%89%E9%8C%A2-1ce21402704c 圖片來自medium]</small> |} '''五分之三妥協'''(Three-Fifths Compromise)是1787年[[美國南方]]與[[美國東北方|東北方]]在[[美國制憲會議]]中達成的協議。妥協將[[奴隸制|奴隸]]的實際人口乘以五分之三,以作為[[美國眾議院]]成員分配與稅收分配的用途。此妥協是由與會成員[[詹姆士·威爾森]]和[[羅傑·謝爾曼]]所提出。 反對[[美國奴隸制度|奴隸制]]的與會成員一般希望只計算每個州的自由居民,因这些洲反奴隶制,各种族人口均按平民计算;但另一方面,支持奴隸制的與會成員則希望能夠参考計算奴隸的人口,以增加自己在众议院的份额,但因為奴隸不能投票,奴隸主將拥有自己的奴隶带来的附加份额,在[[美國眾議院|眾議院]]和[[美國選舉人團|選舉人團]]的选举中得到好處。最終對計算「其他所有人口」的妥協是將實際數字乘以五分之三,相對於反對[[美國奴隸制度|奴隸制]]的與會成員的方案可提高蓄奴州的勢力,而提升南方的地位。 五分之三妥協規定在[[美國憲法]]的第1條第2款第3節中: 眾議員名額和直接稅稅額,在本聯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進行分配。各州人口數,按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自由人總數包括必須[[契約勞工|服一定年限勞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徵稅的[[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ref>[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1447 美洲原住民],thenewslens</ref> 。 ==影響== 五分之三的比例,或稱「'''聯邦比例'''」,對內戰爆發前之蓄奴州選民比例相對過高的政治事務產生重大影響。舉例來說,如果席次是由自由人口數所分配,那麼1793年南方蓄奴州在眾議院本應分有33席的代表,而其卻分得了47席。1812年,蓄奴州有76席而非59席;1833年則是98席而非73席。結果,在[[美國內戰|內戰]]爆發前的這段時間,南方人主導了[[美國總統選舉|總統選舉]]、[[美國眾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人選]]和[[美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 歷史學家傑瑞·威爾斯|Garry Wills曾推測,若去掉蓄奴州多出來的選票,那麼傑佛遜將會輸掉[[1800年美國總統選舉]]。還有「密蘇里州將不實行奴隸制……[[安德魯·傑克遜|傑克遜]]的[[印第安人遷移法案|印地安人遷移]]政策將無法通過……威爾莫特但書|Wilmot Proviso將會禁止在從墨西哥贏來的領土上實行奴隸制……[[內布拉斯加法案]]將無法通過」等。然而,其他的歷史學家批評威爾斯的分析太過簡單。舉例來說,雖然五分之三妥協可以被看成是有利於南方州份(因其普遍有較多的奴隸人口),但是[[康乃狄克妥協]]傾向對於北方的州份有利(因其普遍規模較小)。這使得新憲法得以滿足這些局部利益的平衡。 ==取代== 1865年,[[美國內戰|內戰]]結束和[[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通過廢除奴隸制之後,五分之三條款失效。後來1868年[[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第2款取代了第1條第2款第3節。它明確指出「眾議員名額,應按各州人口比例進行分配,此人口數包括一州的全部人口數,但不包括未被徵稅的印地安人」。 ==背景== 五分之三的比例,是源自於在1783年對[[邦聯條例]]提出的一項修正案。該修正案是為了改變決定各州富裕程度的基礎,從而將其納稅的義務,從不動產改成人口,作為衡量該州創造財富能力的方法。由國會委員會的提案過去建議,稅收「應由各殖民地按其每個年齡、性別及素質之居民人數的比例提供,除了不繳稅的印地安人之外」。 而南方立刻就對這套公式表達反對,因為這將把奴隸包括在需要支付的稅額中,而奴隸當時主要被認為是一種財產。正如[[湯瑪斯·傑佛遜]]在辯論中寫的筆記,南方州份將依「其人數與富裕程度的結合來納稅,然而北方只需依據其人數」。 之後[[維吉尼亞州]]的本傑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提出二分之一的妥協,而幾個[[新英格蘭]]人提出四分之三的妥協,但都未能取得足夠的支持,國會最後將比例落定在由[[詹姆斯·麥迪遜]]提出的五分之三。但此修正案最終以失敗告終,因少了兩州而未能達成修改邦聯條例所需之一致認可(僅[[新罕布夏州]]和[[紐約州]]反對)。 然而,該提議的比例對在制憲會議出現的僵局是一個現成的解決方案。在當時的情況下,在邦聯條例下所獲的挫折造成各角逐勢力的結盟。在條例的修正之時,北方希望計算的奴隸數能比南方多,因為目的是確定向聯邦政府所支付的州稅。在制憲會議中,更重要的議題是在國會中的代表權,所以南方希望計算的奴隸能比北方多。 「很多人都說讓沒有意願的人計入代表的計算是不正當的……他們是人,雖然因身為奴隸的條件而被降級。他們是知道其所居住之州份的地方性法規的人,同時他們也知道大自然的規律。但代表權和賦稅相互配合……難道這正好施加了一個奇特的負擔,卻沒因此授予某些適當足夠的優勢?」-[[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社會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五分之三妥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