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135.2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了解老鹳草 的原始碼
←
了解老鹳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了解老鹳草'''<br><img src="https://img.nongyie.com/uploads/allimg/170824/1Z12U4U-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nongyie.com/zshenghuozy/2017/46258.html 图片来自农业百科网]</small> |} '''老鹳草'''(学名:Geranium wilfordii Maxim.)是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根茎粗壮直生,茎直立,单生,叶基生和茎生叶对生;托叶卵状三角形或上部为狭披针形,基生叶片圆肾形,花序腋生和顶生,稍长于叶,总花梗被倒向短柔毛,苞片钻形,花梗与总花梗相似,花、果期通常直立;萼片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花丝淡棕色,蒴果被短柔毛和长糙毛。6-8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陕西、甘肃和四川。俄罗斯远东、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低山林下、草甸。 老鹳草的叶形美观,叶色鲜艳,花色多,花美观,植株矮小,适合做地被植物用。全草供药用,祛风通络。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直生,粗壮,具簇生纤维状细长须根]],[[上部围以残存基生托叶。茎直立,单生,具棱槽,假二叉状分枝,被倒向短柔毛,有时上部混生开展腺毛]]。 叶基生和茎生叶对生;托叶卵状三角形或上部为狭披针形,长5-8毫米,宽1-3毫米,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为叶片的2-3倍,被倒向短柔毛,茎上部叶柄渐短或近无柄;基生叶片圆肾形,长3-5厘米,宽4-9厘米,5深裂达2/3处,裂片倒卵状楔形,下部全缘,上部不规则状齿裂,茎生叶3裂至3/5处,裂片长卵形或宽楔形,上部齿状浅裂,先端长渐尖,表面被短伏毛,背面沿脉被短糙毛。 花序腋生和顶生,稍长于叶,总花梗被倒向短柔毛,有时混生腺毛,每梗具2花;苞片钻形,长3-4毫米;花梗与总花梗相似,长为花的2-4倍,花、果期通常直立;萼片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6毫米,宽2-3毫米,先端具细尖头,背面沿脉和边缘被短柔毛,有时混生开展的腺毛;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与萼片近等长,内面基部被疏柔毛;雄蕊稍短于萼片,花丝淡棕色,下部扩展,被缘毛;雌蕊被短糙状毛,花柱分枝紫红色。蒴果长约2厘米,被短柔毛和长糙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 == 繁殖方法 == 分根繁殖:冬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老根,分切数块,每块具有芽。按行株距25厘米×25厘米开穴,每穴栽种1块,覆土压实,浇水。 == 栽培技术 == 田间管理:出苗后要中耕除草、追施人粪尿,冬季倒苗后,清除枯株残叶,培土,施厩肥、堆肥等。 采收储藏:夏、秋季果实将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或将全株拔起,去净泥土和杂质,晒干。 == 主要价值 == '''药用''' 【药性】味苦;微辛;性平;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清热利湿。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或熬膏。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制成软膏涂敷。 【各家论述】 ①《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 ②《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 ③《现代实用中药》: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 ⑤《药材学》:清热解毒。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 '''观赏''' 老鹳草的叶形美观,叶色鲜艳,花色多,花美观,植株矮小,适合做地被植物用。 == 治疗泡疹性角膜炎 == 用西伯利亚老鹳草制成20%眼药水,每小时滴眼1次,同时用1%阿托品散瞳。<ref>[https://m.nongyie.com/zshenghuozy/2017/46258.html 老鹳草的功效与作用 老鹳草的药用功效]农业百科网</ref> 临床观察盘状角膜炎相混合型角膜炎2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浅层点状及树枝状角膜炎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 == 治疗肠道感染 == 用老鹳草2~3两,每日煎服1剂。治疗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肠炎、阿米巴痢疾等114例,结果痊愈8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1.22%。 大多数病人服药后2~3天,症状好转或消失。 == 植物文化 == 民间传说:老鹳草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来历。相传在隋唐时期,中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云游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 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大多都患风湿病,而孙思邈用遍所有方法仍束手无策,孙思邈陷于一片苦思之中。 一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有一只灰色的老鹳鸟在陡峭的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随后拖着沉重的躯体缓慢地飞回密林的鹳鸟窝中。 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去啄食此草,奇怪的是这次老鹳比上次飞得雄健而有力了。于是,孙思邈对徒儿说: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随即命徒儿采回很多这种无名小草,煎熬成浓汁,让前来应诊的风湿病患者服用,并带些药草回去自己熬汤服用。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及关节红肿的症状均已肿消痛止,并且可下地而行走了。喜讯惊动了各地山民,人们奔走相告,慕名前往治病的络绎不绝。有许多经过治疗痊愈的风湿病人,请孙思邈给此药草起一个名字,孙思邈略思片刻称道:此药草是老鹳鸟认识发现的,应归功于老鹳鸟,故取名为“老鹳草”。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了解老鹳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