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56.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书论 的原始碼
←
书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书论</big>''' |- |<center><img src=http://t15.baidu.com/it/u=966568434,2409428685&fm=224&app=112&f=JPEG?w=500&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9%A6%E8%AE%BA&step_word=&hs=0&pn=26&spn=0&di=58720257&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966568434%2C2409428685&os=616328160%2C3997168978&simid=966568434%2C2409428685&adpicid=0&lpn=0&ln=1600&fr=&fmq=166794592880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4&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mobile.yangkeduo.com%2Fgoods.html%3Fgoods_id%3D204923966166&fromurl=ipprf_z2C%24qAzdH3FAzdH3F45ktsj_z%26e3Bywg2hj175_z%26e3Bv54AzdH3F2551f_z%26e3Bip4s%3F2551f_t1%3Dda9ldnlmm8mm&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YsMiw1LDEsNC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书论 拼音;shū lùn 出处;《淮南子·要略》 注音;ㄕㄨ ㄌㄨㄣˋ 引证解释;古代文体名 释义;文章,论著 |} 王羲之《[['''书论''']]》载于[[朱长文]]《[[墨池编]]》等书。出自《[[淮南子·要略]]》。<ref>[https://wenku.so.com/d/3cb3f47375ff0af662ec0da8bb8487ff 书论.doc],360文库 , 2020年7月16日</ref> ==词语解释== (1).文章,[[论著]]。《[[淮南子·要略]]》:“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 (2).古代文体名。书与论。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王羲之《[[书论]]》载于朱长文《[[墨池编]]》等书。其论既承卫铄,又继蔡邕,重要的是“字居心后”,“意在笔前”之“心”、“意”之说。 “心”、“意”指的是意会、意趣、情韵、情致。“势”指的是由此“心”、“意”引申而来的对于所书字形的具体审美[[要求]]。“势”的把握,就是字的形体的动态美的创造,就是书法主题个性的充分展示,无论是临摹、构思还是创作都是这样。王羲之以“意”评书,这是书法艺术走向独立、自觉在理论上的反映。 ==原文:==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⑴,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⑵。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⑶。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⑷,或如散隶,或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⑸。每作一点,必须悬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后曳。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⑹;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⑺。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⑻。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⑼。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新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可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者?至如“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三脚急,斯乃取形势也。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⑽。仍须用笔著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⑾。墨用松节同研,久久不动弥佳矣⑿。 ==注释:== ⑴玄妙:深奥微妙。伎:通“技”。 ⑵通人:谓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⑶存思:用心思索。李斯等论笔势:相传秦相李斯曾著《[[笔妙]]》论势:“书之微妙与道合,然篆籀之前不可得而闻矣。”叙:记述。 ⑷篆籀:篆书及籀文。籀文,周代文字,即大篆。鹄头:大雁的头。相传[[古代]]的一种书体。 ⑸详雅起发:详雅,安详温雅。详,通祥。起发,出发。开始提笔写字。绵密疏阔相间:谓稠密开阔相间隔。指字的结体及章法[[安排]],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乃为佳作。 ⑹上尖如枯秆:上头尖锐像枯瘦的秸秆。下细若针芒:下边细如针尖。 ⑺爽爽若神:爽爽,俊朗出众的样子。意为俊朗清新若神明气爽。瑕玷:玉上的斑点或裂痕,[[比喻]]小毛病。 ⑻虚纸:柔弱的纸。强笔:毫毛强硬的笔。 ⑼蹉跌:失势,相差。不入:不合。 ⑽直笔:即纵笔,指用笔急率。 ⑾著墨不过三分:著墨不得超过三分。此意为着墨处不过笔十分之三,当保持笔毫的强力。 ⑿松节:松树结疤。因其中含有油脂,可使墨色更有[[光泽]]。 ==译文:== 书法,是种深奥微妙的技艺,如果不是学识渊博通达且有大志之人,是学不到手的。大抵作书必须用心思索,我看李斯等人论笔势的[[文章]],及钟繇的书法,很有功力,我担心子孙们不能记取,故作此文,记述并加以讨论。 书法,贵在平正安稳。首先要会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大凡写一字,或类似篆籀,或类似鹄头;或有如散隶,或近似八分;或者如虫食木叶,或者如水中蝌蚪;或者如壮士佩剑一样雄健有力,或者如妇女一样婉媚纤丽。书写要先构筑筋力,然后才可装束,必须[[注意]]安详温雅,疏容相间。作点画须悬手,作横画收笔时要先下按,然后拖笔出锋。每写一字,要用多用笔意:有的横画似八分,下笔又如篆籀;有的竖画如深林乔木,屈折之画又如钢钩有力;有的落笔尖如枯秆,竖画收笔细如针芒;有的转侧之势如飞鸟坠空而下,有的棱侧之形如流水转弯激来。一字中,纵横笔画要相关联;一行中,上下之间要连气通声,最要紧的是[[注意]]存筋骨藏锋毫,隐灭笔锋毫端的痕迹。用尖笔须落锋浑然天成,不使毫露显得漂浮怯弱,用新笔要俊朗出众如有神明,不必过分计较一点一画的瑕疵。每写一个字都要吸收各种书体的笔法,写整幅字,就要每个字都各有笔意,切忌相互雷同。纸质柔软的,用硬毫,纸质硬的,则用软毫。强弱不当就会导致笔法蹉跌,失势不合。 凡作书贵在沉稳庄静,立意在动笔之前,写字在动笔之后,未写之前,构思就已成熟了。但下笔仍然不要着急,这是为什么呢?笔是将军,所以须要谨慎稳重。心要急不宜迟缓,为什么呢?心是箭锋,箭发出去不要迟缓,迟缓则中物不深。字有缓急,那么,在一字中,缓急又体现在那里呢?如“乌”字,下笔一点,就要点得急,接下去的横直笔就要缓慢,最后一钩出锋也要迅疾有力,这种急与缓的[[安排]],也正是为了体现“乌”字的体势形态。每逢作书要多迟少急,多曲少直,多藏少出,多起少伏,这才是书法。如果纵笔急忙牵引束裹,乍看好像是书法[[作品]],久一回味就感觉毫无笔力了。用笔着墨方面,不要超过十分之三,免得浸墨太深使毫弱无力。墨要和松节一道研磨,越是耐磨的墨当然越好。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t30643ssofn|480|270|qq}} <center>古代书论选读</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
返回「
书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