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8.1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乡愁里的大榕树(林友侨) 的原始碼
←
乡愁里的大榕树(林友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应3934.jpg|缩略图|[http://uuhy.com/html/25863.html 原图链接]]] '''《乡愁里的大榕树》'''是当代作家林友侨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乡愁里的大榕树=== 因“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而“威名”远扬的[[故乡]],是一块很有个性的土地。从这里走出去闯荡的人,乡愁里都有一棵大[[榕树]],像远航的[[灯塔]],伫立村头,风雨无阻,翘首盼望游子的归来。 长在我记忆深处的那棵大榕树,不在村头,而在村子左前方约800米的田野里、草坡上。这棵大榕树活了多久,长得多大,有多茂盛,没人能够 说得清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在大榕树下乘凉,玩耍,看过大人以双臂为绳,丈量过盘根错节的榕树头,大概 要8-10个大人才能合抱。春季雨多,夏季炎热,附近农田劳作的农民常跑进树底,圆如华盖,宽达数十丈,树叶重重叠叠的大榕树下,一丝[[阳光]]也透不下来,一滴雨水也掉不下来。我想,天上的雷公也下不来,我从未听说有人在这棵树下被雷劈死过。 农忙时节的中午,生产队一般不收工回村歇息,而将煮好的饭菜挑到阴凉的大榕树下。这时的大榕树下极为壮观,约可容下几十围的人同时用 餐。劳累半日饥肠辘辘的队员们以地为桌,席地团坐,风卷残云般把饭菜吃了个干干净净,然后找个树头躺一躺,抽根烟,享受片刻的休闲, 再下田接着干。“文革”后期,我还曾见过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在榕树下开过批斗大会,密密麻麻站立的村民不下千人,“蔚为壮 观”。有时出殡的队伍也会来到大树下避雨,白色的衣冠随风飘扬,让古老的土地充满了悲伤。 大榕树无言。它历千年风雨,用慈悲之心,看得见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也容得下岁月的荒诞不经。 据说,有人在很远的高山上眺望平原,看得最清楚的就是我们村这棵又高又大的榕树。这话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但从数里外的县道经过,或往 我们村走来,首先看到的肯定是这棵大榕树。望见这棵树,也就看见了我的家乡——小坞村。大榕树在田野上鹤立鸡群,太庞大了!我“走南 闯北”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榕树。关于它的前世今生,江湖上流传着不少传说,多与风水、神秘有关。 这么一棵“神树”,与童年时的我也有一段“古”。我多年隐隐作痛的内伤,是服用大榕树叶煲的汤好的。苦涩难以下咽的味道,至今忆起还 在舌尖上打转。就像我的乡愁,从淡到浓,从近到远,总有大榕树的影子。 大概在我6岁的时候,家里分配到生产队的一头水牛,我成了一名放牛娃。我们每天放牛,就像部队出征,在头牛带领下,排成长龙,浩浩荡荡 往村外山丘、河边走。南方夏日炎炎,我们把牛放在河岸边吃草,脱去背心裤衩,跳进河中游水、嬉闹,我就在此时学习[[游泳]]。为了学游泳,我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那个年代水乡孩子共同的[[命运]]。风里来雨里去,粗放生长,遇险的概率很大,但真正夭折的孩子还是极少。上天不会轻易把投放到人间的生命收回去。 我遇险的地方是一条叫“脚南溪”的大溪,溪面宽约百米。刚下水时我们一般在溪边浅水处玩耍,然后试着学游泳。近海靠溪的水乡人不会游 水,那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所以家乡不论男女多会游泳。刚开始时,我脚一离地,手却不知道怎么使劲保持身体平衡,人就一个劲往水下沉, 喝上几口水是常有的事。后来有经验的大男孩用手勾住我的下巴,倒退着引我向前。我双手不断的扒水,双脚不停的踩水,一点点向前游去。 如此几个来回,同伴放手让我自己游,1米、5米、10米......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这一天,面对碧波荡漾的河面,看着比自己大一点的伙伴一个个游到对岸去,又游回来,那份水中来去自由的惬意,令我跃跃欲试。我想挑战 自己,游过对岸去。对岸的诱惑太大了。我信心满满的开始往河里游去。起初很轻松,平时没少这么游出去一段又游回来,就差没游过河了。 我朝着对岸,游啊游啊,太阳在头顶明晃晃地笑。自我感觉已经游了很久,心想差不多已经近岸了吧,就抬起头来望,赫然发现对岸还很遥 远,往回看,发现此岸也很遥远。我刚好游到河中央,两边不到岸。我一下子慌了神,在水中费力调了个头,就拼命往回游。游了不一会,体 力渐渐不支,双脚重得直往下坠,嘴和鼻子开始呛水,平日温和的河水不断无情的盖过头顶。什么叫灭顶之灾,此时我是领教了! 生死一线间,岸边有人发现了在水面扑腾的头颅和双手,个子最大的一个同伴立刻扑过来抓住了我的手,将我顺势拉回了岸边。死里逃生还惊 魂未定的我晕头转向,扑到岸边想爬上岸去休息,谁知插在水中的一根木桩不偏不倚撞上我的前胸。我感觉到了一阵彻骨的闷痛,差点晕倒在 水里。艰难爬上岸一看,我左侧乳头下方已是红红的一块淤青。 父母得知我历险、受伤后,开始用民间的手法为我治伤。起初是父亲自己去野外找草药,煲汤药给我喝,伤处则用药酒涂抹,但不见效。接着 求教于民间治伤能人,挖药根(中药的根茎)煲水服用,还是收效甚微。那时的乡下人,身无分文,根本不知道医院的门朝哪开,有点小毛 病,多半服用中草药。来了急病,顶多让赤脚医生打支针,服几粒药丸。真得了大病重病,就只能认命等死。所以我这种内伤,在家乡人眼 里,是和医院没什么关系的。 如此多年,我的胸口一直隐隐作痛,且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成了父母心头之痛。因为我受伤的位置,实在不是地方,父母很是担心。 终于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名游方的治伤“神医”。那时“文革”已经结束,从罗浮山等名山、名刹和民间医馆出来走江湖的人特别多,他们走 村串户,耍蛇,耍猴,打拳,卖艺,大声吆喝,用力拍打自己的胸膛,故意放蛇咬伤自己,然后兜售蛇药,叫卖“百草油”、跌打膏药。父亲 见这次来的“神医”“功夫”了得,就虔诚地把他请到家里来,专为我“发功”疗伤。 “神医”让我脱去上衣,找准了撞伤位置,然后“运功”用手掌按揉受伤部位,一直揉到伤处皮肤通红方才罢手。“神医”歇口气,从囊中取 出一瓶药水,用嘴吸了一大口,对准我的胸口猛然狂喷。顷刻间,“奇迹”出现了,我受伤的部位,竟然渗出了“瘀血”。我和父亲,还有在 场的人,无不惊讶,佩服得五体投地。 “神医”说,“瘀血”是排出来了,内伤还需慢慢调理。他教了我一味不花钱的神奇“秘方”:每天清晨露水还未干的时候,去大榕树底下捡 一把榕树叶,要专门挑那种叶面朝下,夜间吸足了大地精华的叶片,然后和塘虱(也叫胡子鲶)一起煲汤,吃鱼喝汤,一天一煲,坚持吃用一 段时间,伤即痊愈。 我如得神谕,每天天蒙蒙亮就舍近求远,专门跑到800米外的那棵大榕树下捡树叶。清晨的大榕树,薄雾缭绕,睡眼朦胧,地上的树叶,静静地 躺着,等待我来唤醒。无风情况下,树叶掉下来的时候以略向里翘的叶面朝上为多,且叶片较为干爽。而背朝天正面朝下的叶片罩着地面,经 过地气一夜蒸腾,叶面上会有一层薄薄的露水。因为这棵大榕树离村远,树冠大,落叶多,所以挑一把叶面朝下的树叶轻而易举。我不但“遵 医嘱”捡叶面朝下的树叶,还专门挑那种露水多、“长相”好的叶片。我心里想,[[露水]]多,说明落地早,吸地气久,“药效”自然就足。每当我找到吸满露水的树叶,我的心就一阵欢喜:我的伤有治了。 在家乡,塘虱是田间地头随处可以抓到的,也是到沟渠垂钓最贪吃、最容易上钩的一种鱼类。我每次抓两三条塘虱和一把大榕树叶一起文火煲 汤,直煲到鱼肉烂熟,树叶出味,才倒出来喝。榕树叶煲塘虱的味道,真是一言难尽,难以下咽。鱼汤入口,往往涩得整个舌头都结巴了。但 再苦再涩,也得喝,我不能让伤痛跟随一辈子。我太想身体早点好起来了! 这样大概服用了半个月,感觉胸口不痛了。再服用十天半月,便停了“药”。从此,时光荏苒,长路漫漫,我的胸口再未疼痛过,我的内伤, 竟然就这么好了。 榕树叶煲塘虱治伤,至今闻所未闻。查百度:榕树叶,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可治跌打损伤;塘虱鱼,性平味甘,补血、滋肾、调中、兴阳, “治腰膝酸痛”。树上水上,两味毫不相干的“药”放在一起煲,将产生怎样的功效,在40多年前的乡村是一道谜。现代科学与传统江湖的真 真假假,也不是今天的我所关心的。而年少的我连续近一个月,每天清晨踩着露水赶去大榕树底下捡“药”的经历,已成为一份独一无二的记 忆,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故土养人,故乡恩重。离乡越久,梦里的大榕树就越发伟岸高大。我抬头仰望,看不透大榕树重重叠叠的树叶究竟有多厚,泽被到底有多深。 穿越万水千山,大榕树里的乡愁哟,味苦,意浓!<ref>[https://vip.chinawriter.com.cn/member/index.php?uid=linyq 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林友侨,[[广东]][[汕尾]]人,现居[[佛山]]。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乡愁里的大榕树(林友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