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 的原始碼
←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jpg|350px|缩略图|右|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大象 [http://www.08087.cc/d/file/world/2016-09-01/a037b5ef5cb4dcf7fdc3da61d880bc4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08087.cc/world/2016090116765.html 来自 087排行网 的图片]]]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Kilimanjaro National Park),在赤道南部约200英里,是[[坦桑尼亚]]的一座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位于乞力马扎罗区的莫希附近,园区中心为[[乞力马扎罗山]],面积753 km²。 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被称作非洲的"[[珠穆朗玛峰]]",也被称作"非洲屋脊"<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7021846974_p1a288e1be00100k5ny.html?from=travel 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第一高峰,有“非洲屋脊”之称],新浪网 ,2019-08-07 </ref>。 ==历史== 1910年代,[[德国]]殖民政府宣布在此地建立猎物禁猎区,1921年成为森林保护区。198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本国家公园现由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 ==山脉简介== 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和森林保护区占据了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及周围的山地森林。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由林木线以上的所有山区和穿过山地森林带的六个森林走廊组成。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基博]],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远远望去,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气势磅礴。雄伟的蓝灰色的山体戴着她那白雪皑皑的山顶,赫然耸立于坦桑尼亚北部的半荒漠地区,如同一位威武雄壮的勇士守卫着非洲这块美丽神奇的古老大陆。 ==位置== 该公园坐标: 3°04′S 37°22′E。面积:1,688平方千米(652平方英里)。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今仍在活动的休眠火山<ref>[https://go.huanqiu.com/gallery/9CaKrnQh2Lo 世界上最著名九座休眠火山 乞力马扎罗山在列],环球网, 2014-03-19 </ref>,基博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巨大的火山傲然耸立,而无其他山脉相伴。 ==名称起源== 关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名称起源有多种解释,但都不能令人满意,而且也没有人敢十分肯定他所说的就是对的。“巨大之山”、“白色之山”、“大篷车之山”都是乞力马扎罗山的解释之一,它们分别源自斯瓦希里(Swahili)、查嘎(Chagga)和马夏米(Machame)方言。 从我们对这个问题有限的了解来看,我们认为“Kilimanjaro”应该是和斯瓦希里语“kililma”(意为“山之巅”)有关。单词的第二部分“njaro”据推测可能指的是雪。我们在美鲁语中确实也发现了—个类似的意为水的词“ngare”。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查嘎语中有“kilemakyaro”词,意为“不可能的旅程”,不过我们认为这个词更像是“Kilimanjaro”的演变结果而不是它的来源。当然,众所周知的传言为:乞力马扎罗是根据传说中的坦桑尼亚熊来命名的。 乞力马扎罗山占据长97公里、宽64公里的地域,山体如此之大以致能影响到自身的气候(其它大山如[[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也有类似情况)。当饱含水汽的风从印度洋吹来,遇到乞力马扎罗山就被迫抬升,然后以雨或雪的形式降水。增加雨量就意味着与乞力马扎罗山周围半荒漠灌丛截然不同的植物可生长在山上。山坡较低部位已被开垦种植诸如[[咖啡]]和[[玉米]]等作物,而热带雨林的上界为2987米,其上是草地。在4420米以上草地被高山地衣和苔藓所取代。 ==代表性的风物地貌== [[File:东非大裂谷.jpg|280px|缩略图|右|东非大裂谷[http://i3.sinaimg.cn/travel/ul/2008/1106/U2056P704DT20081106133143.jpg 原图链接] [http://travel.sina.com.cn/world/2008-11-06/133235083.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大陆最具代表性的风物地貌,它的形成来源于灾难性的地壳运动,灾难性的地壳运动同时也造成了从红海越过坦桑尼亚延伸至南非的[[东非大裂谷]]的出现。大裂谷是增生性边缘理论的范例:当两个大陆板块互相推离时,新的地壳就会暴露出来,形成增生性边缘地带。在大约2500万年前,东非本是一个巨大而平坦的平原,在[[非洲大陆]]和[[欧亚大陆]]相撞后,[[东非平原]]出现了弯曲和断裂。两大板块的互撞使薄疏的地壳出现了巨大的裂口和薄弱点,导致了该地区众多火山的形成。在原发山谷最深的地带,火山活动也最为频繁,并最终导致了大裂谷地区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群和向东方向的系列火山(包括[[梅鲁山]]、[[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ref>[http://www.sohu.com/a/158451181_374748 东非大裂谷是怎么回事儿?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搜狐网 , 2017-07-19 </ref>直至今天仍存在着地壳运动,乞力马扎罗正是较近的火山活动的结果。它的形成大约始于750000年以前,最初由三个大火山口组成:希拉、基博和马文济。而后[[希拉火山]]锥崩塌消失,接着是马文兹。然而[[基博火山]]却一直保持着活力,在大约360000年前还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爆发,它释放的黑色熔岩盖过希拉火山口,在马文济火山的原址上形成了乞力马扎罗山鞍。 基博火山的最终高度达到了5900米,每年定期被冰雪和冰川所覆盖。在大约100000年前,一次巨大的山崩在火山口的西南边形成了峡谷壁,而基博的最后一次喷发留下了火山灰坑、内火山口和完美的火山喷口。 ==垂直地带分布== 乞力马扎罗山主要可分为五个地带,每个地带内的活动都受海拔、降雨、气温、植物群和动物群五个因素控制。大约以海拔1000米为一个梯度,从森林带往上,降雨量、气温和生物都会相应减少或降低。 ===南面低坡带=== 乞力马扎罗的南面低坡带(海拔800~1800米,降雨量平原500毫米、森林边缘1800毫米)发现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原始灌木和低湿林已被牧场、耕地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所代替。低坡带由于其具有“欧式”气候,原本被[[英国]]人和[[德国]]人指定为未来殖民地。这里植被繁茂,土地肥沃,和北坡形成鲜明对比——北坡因为降雨少,土壤又多多孔性熔岩土壤,因此禁止耕作。本地带没有型哺乳动物,只有几种小型树牺哺乳动物,倒是数目繁多,如[[丛猴]]、[[树蹄兔]]和神秘莫测的[[香猫]]。它们大多为夜行动物,往往未见其影,先闻其声。 ===森林带=== [[File:大象.jpg|280px|缩略图|右|大象[https://www.wsm.cn/uploads/allimg/160505/37-16050516033G6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sm.cn/dongwushijie/12935.html 来自 十万个问什么 的图片]]] (海拔1800~2800米,降雨量南部2000毫米、北部和西部不足1000毫米)完全是绕山而行,是植物的最佳生长地区。它是所有低坡地区水源的供应行,乞力马扎罗山96%的水都来自于森林带,再透过多孔渗水的火山岩向下渗滤,形成山泉。森林哺育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包括几种大型哺乳动物如[[大象]]和[[水牛]],因此在某些地区游客必须山携带武器的向导陪同。有时大羚羊会栖息在森林以及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的交界地带。这里可以看到[[疣猴]]、[[蓝猴]]、[[南北羚羊]]、[[小羚羊]]。如果幸运的话,你还可以见到印度豹和南非野猪。森林带气候潮湿,林木高大,时而聚集水气形成云霭(特别是海拔2500到3000米之间的地带)。云霭使森林带全年的湿度更高;森林带日平均温度在15~20℃之间。 ===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带=== (海拔2800~4000米,降雨量森林边缘地带1300毫米、上部地区530毫米),这个半高山带以石南属植被和各式各样的野花为特征。但是,它有两种与众不问的植物:[[德肯尼半边莲]]和[[乞力马扎罗千里光]]<ref>[http://xiaodiqiu.cn/article/5c2c29444fe9462b754ce2b1 史上最好的乞力马扎罗雪山植物百科,没有之一],小地球旅游, 2019-01-02 </ref>。乞力马扎罗千里光的近亲cottonii千里光能生长在海拔更高的地方,用它的枯叶可作植株的保温层。该地带由于海拔太高,没有多少野生动物居住,不过尚能看到[[野狗]]、[[水牛]]、[[大象]],最多的是大羚羊。希拉高原偶尔还有[[狮子]]出没。小型哺乳动物更为常见,同时也有少许捕食者如香猫、[[树猫]]和[[美洲豹]]。 ===高地沙漠带=== (海拔4000~5000米,降雨量250毫米)属半沙漠地带,夜间气温在常零度以下,白天则升至摄氏30度。水资源匮乏,几乎没有土壤可以保持仅有的水分。根据记录只有55种植物可以在这个海拔高度生存。这里长有一定数量的地衣、生草丛和苔藓,但是由于地下水结冰,土壤一夜之间就会移位,因此大部分根茎植物的生活都极为艰难。这块沙漠里没有常驻的大型动物,只有[[大羚羊]]、[[美洲豹]]、[[薮猫]]和[[野狗]]偶尔经过此地。因空气稀薄,仅有极少数鸟类能够存活,也没有留鸟。渡鸦和一些大型食肉鸟白天会到这里捕食,但是一旦太阳下山,它们就会离去。 ===寒带=== 山顶(海拔5000米以上,降雨量100毫米以下),[[寒带]]。其特征为冰冻的夜晚和酷热的白天,空气含氧量为海平面的二分之一。该地带液体地表水最少,一方面是因为降雨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地质组成都是无法蓄水的多孔岩石。这里阴冷荒凉,所拥有的生命形式也是乞力马扎罗山最少的。有少量地衣,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生长,因此即使是毫不起眼的一小片也是经过了许多年才聚集而成。根据记录,这里最高的开花植物是蜡菊(Helichrysum newii),它在基博火山口里曾长在了5670米处。不过蜡菊极为罕见,而且它们的分布也极为分散。在这个海拔高度生活的哺乳动物也是如此。 ==生物== 园内拥有超过140种的哺乳动物,包括25种羚羊、7种猴子和24种蝙蝠。艾博特氏紫椋鸟在当地之外的地方很难发现。 ==独特景观== ===美洲豹=== [[File:美洲豹.jpg|280px|缩略图|右|美洲豹[http://images.haiwainet.cn/2015/1020/20151020093900524.jpg 原图链接][http://news.haiwainet.cn/n/2015/1020/c3541092-29270131.html 来自 海外网 的图片]]] 然而,有两个独特的景观已成为民间传说。 冻僵的[[美洲豹]]:它于1926年首次被当地的传教士[[理查德·鲁易施]]博士发现并记录来。此后因写入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而闻名<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a174101000cmi.html 山上的雪和山下的象],新浪博客, 2007-11-16 </ref>。没有人知道这儿美洲豹到底在那儿干什么。鲁易施是个很有勇气的人,他设法切下它的一只耳朵。不久它就被某位纪念品爱好者整个儿搬走,从此就再没人看到过。 ===野狗=== 1962年,[[威尔弗雷德·泰斯格、乔治·韦布]]和[[埃法塔·乔纳森]]在[[汉斯·迈耶]]点(海拔约5000米)遇到五条野狗。他们继续向顶峰攀登,而它们在后面跟着,距离始终保持在300米左右,直到他们来到乌呼噜(自由)峰。它们看着这些男人在冰川顶上挖掘。这情景被他们作了工作记录。因为担心受到袭击,他们很快就开始往下走,而野狗们则消失在冰川顶端,再没出现过。 乞力马扎罗的顶峰以前曾完全被冰雪覆盖,其厚度超过100米,它的冰川一直向下延伸,直至海拔4000米以下。而山顶的降水量一年仅200毫米,不足以与融化而失去的水量保持平衡。现在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川只剩下了一小块。最先注意到冰层后退的人是汉斯·迈耶——第一个到达顶峰的西方人,他在1898年的报告里说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川比他8年前第—次登山看到的已退缩了100米以上。如此迅速的变化不完全是因为近年来的全球变暖,而是更长时间的气候周期变化的结果。 ==视频== ===<center>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center> <center>{{#iDisplay:v0779atfyg3|560|390|qq}}</center> <center>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基博峰火山口</center> <center>{{#iDisplay:s03451c1gg9|560|390|qq}}</center> <center>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center> <center>{{#iDisplay:r05299471fk|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60 非洲史地總論]]
返回「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