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70.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九龍四山 的原始碼
←
九龍四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9494;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九龍四山''' </p> |- |<center><img src="https://i0.wp.com/kowloonpost.hk/wp-content/uploads/2023/02/p11-1.jpg?fit=1200%2C675&ssl=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kowloonpost.hk/2023/02/21/20230215p11/ 圖片來自kowloonpost] </small> |} '''九龍四山''',或稱'''四山''',是指[[香港]][[九龍]]東部四座昔日用作[[沙石场|石礦場]]的山丘及其附屬鄉村,包括[[牛頭角]]、[[晒草灣|茜草灣]]、[[茶果嶺]]和[[鯉魚門]]。<ref>[https://hk.runn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3857&subtitle=%E3%80%90%E9%A6%99%E6%B8%AF%E5%B1%B1%E5%B3%B050%E5%85%A8%E6%94%BB%E7%95%A5%E2%80%93%E7%AC%AC%E4%B8%89%E5%9B%9E%E3%80%91%E4%B9%9D%E9%BE%8D%E5%B1%B1%E8%84%88%E5%9B%9B%E5%B3%B0%E9%80%A3%E8%B5%B0%20%E2%80%93%20%E9%A3%9B%E9%B5%9D%E5%B1%B1%E3%80%81%E6%9D%B1%E5%B1%B1%E3%80%81%E8%B1%A1%E5%B1%B1%E3%80%81%E5%A4%A7%E8%80%81%E5%B1%B1%20|Hikipedia&label=all 九龍山脈四峰連走 – 飛鵝山、東山、象山、大老山]running</ref> == 歷史 == 香港開埠初期,市區急速發展,需要大量建築石材。刻苦耐勞的[[客家]]人,把握機會從[[中国大陆|中國大陸]]來香港以人手開採[[花崗岩]],俗稱「打石」,石礦場為「石堂」。 「四山」原本指四座打石的山丘,後來政府建立登記制度,把附近的聚居的零散村落分為現在的四條鄉村。 九龍四山就是其中之一,其「[[四山公所]]」設於茶果嶺,供村民商討採石事項及開辦義學。 [[沙田 (香港)|沙田]]私塾老師所作的[[瀝源九約竹枝詞]]中,便有收句描述到四山:「……清遊忽到[[秀茂坪|蘇茅坪]],瞥見牛頭角又生。茜草灣前多石匠,仙歌嘹亮一聲聲……」。 四山的石材除了用於本地之外,還遠銷至[[廣州市|廣洲]],用作興建[[石室圣心大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當時人們用木[[帆船]]把石材運至廣州,再用人工打鑿、吊裝、粘合。 在[[新九龍]]與[[九龍|原九龍]]融合之前,九龍四山是[[九龍十三鄉]]其中四個鄉村。其後隨着城市發展,九龍多個鄉村也遭遷拆,現時只剩下牛池灣、茶果嶺和鯉魚門仍是鄉村。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svl55-Pw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九龍四山連走|信旗山|十二號山|採石山|紅燈山|適合一家大細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九龍四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