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39.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九日山延福寺 的原始碼
←
九日山延福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977bb.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4/c9439740113344ea820bca9557fdafcc.jpeg 原图链接]]] [[九日山延福寺]],曾名建造寺,位于[[南安市]]丰州九日山下。<ref>[https://www.sohu.com/a/135123013_655501 九日山、延福寺、城隍庙……千年丰州古韵尽收在一幅油画之中,这是65岁画家耗时半年完成的 ] </ref> 中文名: 延福寺 位 置: 福建省泉州市九日山 曾 名: 建造寺 建 于: 晋太康年间(太康九年,288) ==简介== 清[[乾隆]]《泉州府志·坛庙寺观》转引《名胜志》云,泉州西门外九日山延福寺“晋太康年间(太康九年,288)建,去山二里许。唐大历三年(768),移建今所,寺额欧阳詹所书。大中五年(851)赐名建造寺”。这是文献记载的[[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筑。 ==历史== 宋乾德间(963—968),陈洪进增建,复旧名延福寺,“支院故有五十余区”,僧侣亦不在少数。宋曾会《修寺碑铭》载:“宋开宝(968)建三门,……端拱中(988)作亭于前。殿之前,众作经幢、石塔、东南钟楼者。寺之西北有星宿堂,寺之东有浴室。西堂五百罗汉,东峰亭、西峰亭。亭之右,古松二株。北峰之南有白云井,井之左有檀越林。” 蔡襄《游九日山题奉先院壁》“日照溪山生翠光,春深花草杂幽香。登临谁识迟留意,门外尘动去路长。” 宋元丰年间(1078—1085),将54院落、50余支院合为一大禅林,规模十分宏大。寺两侧建有通远王庙,二、三、四贤祠,水陆堂、墨妙堂、御书阁等,形成一独特的建筑群。从宋代遗下的数根立式石柱看,其宽广度不亚于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是欢送、宴请蕃商的地点。元代仅添建明堂于大殿后。明、清时期大大中落。至清代陈庆镛重修时,其规模已缩成一小寺庙。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文革”中被毁,80年代重建。 相传延福寺最初建寺时,曾得到永春乐山一位白胡子老人的帮助,通过溪流发运来大批木料,满足建寺之需。寺院建成后,就在寺院东边建了一座小庙奉祀他,尊他为“白须公”,庙名“神运殿”。随着泉州地区海上交通的发展,这位与水运有关的乐山老人,就成了第一代水神,受到船家的敬奉和地方政府直至朝廷的关注,从一介布衣摇身变成“通远王”。并于将唐咸通中(860—873),将“神运殿”升格为“灵乐祠”祀之。宋元丰年间(1078—1085),开始在通远王神祠举行由地方官员主持的航海祈风典礼。此后,泉州地方官员于每年夏、冬两次祈风于九日山通远王祠,又是“桂酒椒浆,为舟预请”,礼毕,又是“饮福”。道教俗神通元王神的声誉,远远超过延福寺的佛教,以致九日山摩崖尽是祀通远王神的祈风石刻。 宋绍兴元年(1131),慧邃禅师以佛戒改造世俗化道教的祀神仪式,美其名曰“是佛与神交致其道,人与物两蒙其利”。进士李邴作《延福寺水陆堂记》里,对慧邃禅师以佛戒改造通远王神祠的杀牲祭祀行为,表示了高度的赞赏。说“师以佛戒信于神,其有不信于人乎;神以佛戒惠于物,其有不惠于人乎?是佛与神交致其道、人与物两蒙其利”。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在《祭大仙祈雨祝文》云,“夫以佛道之尊,仙道之大,固万灵之所命”,把仙、佛放到同等地位一起祷祝,这是宋代泉州儒、道、释合一的事例。 从晋代到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第三次设置武荣州,州治由丰州城迁址今泉州市区时,丰州是当时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海上丝绸之路遣舶祈风祭典之地。建于西郊风景秀丽的九日山下的延福寺,自然吸引了大批高僧名士。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就有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又名真谛)挂锡翻译佛经。先后主持的高僧还有唐无等禅师、宋无可禅师。晚唐诗人秦系、名相姜公辅,宋代名宦蔡襄、苏绅,理学大家朱熹等都曾过游,留下不少胜迹和满山诗文题名摩崖石刻。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九日山延福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