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64.1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乐黛云讲比较文学 的原始碼
←
乐黛云讲比较文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562/6e1d1d1620adc9a8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28402/5938422977/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乐黛云讲比较文学'''》,乐黛云 著,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国家级出版机构,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也是目前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化<ref>[https://www.shezhan88.com/lifeservice/2782060.html 文化的概念是什么],设栈,2019-11-28</ref>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立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2002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立,商务印书馆是成员单位之一。2011年商务印书馆改制为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ref>[https://www.cp.com.cn/ourselves/outline/introduction.html 简介],商务印书馆</ref>。 ==内容简介== 作者以“世纪初的焦虑”破题,论证“文化沟通和文化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阐明比较文学作为“跨文化之桥”的现实意义;继而剖析[[比较文学]]的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解构“新阶段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论证中国在“第三阶段比较文学”中的特殊地位;追溯中国比较文学的发端与发展,爬梳严复、康有为、林纾、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陈寅恪、汤用彤、吴宓、宗白华、朱光潜、钱锺书等开拓者的思想轨迹,拼凑出中国比较文学有别于西方的独特基因与谱系;以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以及系统论、信息论等理论为例,揭示“异质互补”和“跨学科互动认知”的机理,及其之于比较文学研究的积极意义;最后落笔国学,反观自身,勾描出以“文化自觉”为前提,以“与世界文化合流而终至于成为主流”为目标的中国文化发展线路图。 ==目录== 导 论 世纪初的焦虑与一门学科的兴起 1 第一章 21 世纪的比较文学 7 第一节 21 世纪以来比较文学的变化 9 第二节 新阶段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 12 第三节 新的[[时间]]和空间的跨越 20 第四节 比较文学和后现代思潮的转型 24 第二章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端 29 第一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 31 第二节 会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王国维 39 第三章 大师先行与功绩卓著的学术实践 47 第一节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倡导者:鲁迅 49 第二节 渊源与影响研究的奠基者:陈寅恪 67 第三节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学衡派 74 第四节 阐发研究的新开拓:朱光潜 85 第五节 立足本土,参照西方:[[宗白华]] 101 第六节 跨文化文学异同之探求:钱锺书 112 第四章 中国比较文学在20 世纪30 年代的发展 123 第一节 比较诗学的源流 125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发展现状 129 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内在基础 136 第四节 比较诗学的研究重点 141 第五章 异质如何互补?跨学科的互动认知 145 第一节 文理相通与相长 148 第二节 文学与系统论 150 第三节 文学与信息论 154 第四节 “熵”视域下的文学 159 第五节 文学和[[心理学]] 163 第六章 跨学科的研究 171 第一节 “新轴心时代”的讨论 173 第二节 对国学的新思考 176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如何面对世界 179 结 语 再思国学,重铸身份 187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乐黛云讲比较文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