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12.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乐都区高庙镇 的原始碼
←
乐都区高庙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984x.jpg|thumb|right| [http://www.qhnews.com/pic/0/01/75/17/1751776_365726.jpg 原图链接]]] [[乐都区高庙镇]],[[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下辖镇,地处乐都区东部,东与[[民和县]][[松树乡]]相邻,南与[[洪水镇]]隔河相邻,西接碾伯镇,北接李家乡。行政区域面积99.90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高庙镇户籍人口有23543人。截至2019年10月,高庙镇下辖1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 2011年末,高庙镇有金融机构1家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2708.2万元,比上年增长14.7%,是1978年的542倍;人均储蓄1071元;各项贷款余额15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是1978年的584倍。 <ref>[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19/06/18/012906281.shtml?utm_source=UfqiNews 回家,只为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和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一] </ref> 中文名: 高庙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 地理位置: 乐都区东部 面 积: 99.90 km² 下辖地区: 1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高庙西村 电话区号: 0972 邮政区码: 810701 气候条件: 大陆性高原气候 车牌代码: 青B 人 口: 23543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建置沿革== 秦汉以前,高庙属“羌戎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进据湟水流域,高庙归入汉朝版图。 西汉太初年间(前104年—101年),高庙始建村寨。 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年),高庙建通湟寨。 明代时期,高庙汉族从南京和内地先后因平戎西征或因商贾迁来高庙定居,繁衍生息。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右千户所为碾伯县,高庙属碾伯县管辖。 民国十九年(1930年),高庙设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5日,乐都县解放,设高庙镇,废除保甲制,设立村民委员会。 1958年,高庙镇为金刚公社。 1984年,复名高庙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高庙镇下辖21个行政村:郎家、老鸦、晁马家、白崖子、蒲家墩、田蒲家、寺磨庄、旱地湾、下沟、长里、柳湾、东村、西村、新庄、扎门、老庄、段堡、新盛、大路、李家、保家;下设10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高庙镇下辖1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高庙镇社区,东村、西村、保家村、李家村、大路村、新盛村、段堡子村、新庄村、扎门村、老庄村、柳湾村、长里村、下沟村、旱地湾村、田蒲家村、寺磨庄村、蒲家墩村、白崖子村、晁马家村、老牙村、郎家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庙镇地处乐都区东部,东与民和县松树乡相邻,南与洪水镇隔河相邻,西接碾伯镇,北接李家乡。行政区域面积99.9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庙镇地处拉脊山脉与达坂山脉之间,境内沟壑较多,地形复杂。最高点位于保家村荒洼,海拔2544米,最低点为老鸦峡,海拔1858米。 ===气候=== 高庙镇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其特点是气温变化强烈,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5℃,全年日照时间2800小时,无霜期138—145天,年平均降水量335.4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风向以东风和偏东风为主,其次是西风和偏西风。 ===水文=== 高庙镇境内河道为湟水河,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320平方千米。辖区内建有脑庄水库、干沟水库。 ===自然灾害=== 高庙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连阴雨、冰雹等。干旱最为频繁,平均三年一遇,大旱七年一遇;霜冻五年一遇;连阴雨5—7天的年均1—2次;冰雹年平均3—5次。主要集中在7—9月间。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528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792人,城镇化率为22.9%。另有流动人口806人。总人口中,男性13173人,占52.09%;女性12116人,占47.9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3703人,占93.73%。少数民族共1586人,其中,回族123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8.12%;蒙古族202人,占12.74%;土族89人,占5.61%;藏族52人,占3.28%;白族3人,占0.19%;撒拉族1人,占0.06%。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长率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58人。 截至2018年末,高庙镇户籍人口有2354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高庙镇有金融机构1家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2708.2万元,比上年增长14.7%,是1978年的542倍;人均储蓄1071元;各项贷款余额15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是1978年的58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745.1元。 ===农业=== 2011年,高庙镇农业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245吨,人均207.4千克,其中小麦2124吨,玉米2144吨,马铃薯815吨。2011年,蔬菜作物以地膜马铃薯、温棚蔬菜、露地蔬菜为主,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8675吨,人均343千克,其中地膜马铃薯5880吨,温棚蔬菜1420吨,露地蔬菜1375吨;油菜籽种植面积2005亩;栽培大樱桃4.2万株,大樱桃累计栽培数量达17.8万株。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4690.7万元。至2011年末,义务植树12万株,病虫鼠害防治1000亩,公路绿化5千米,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7万株,栽植农田林网2.2万株,完成退耕还林地补植补种2165.2亩。 ===工业=== 2011年,高庙镇有搅拌站1所,砖瓦厂3家,砂石厂5个。 ===商业外贸=== 2011年末,高庙镇有商业网点396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高庙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412人,专任教师14人;小学7所,在校生1272人,专任教师10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2所,为乐都第二中学、第四中学,在校生1771人,专任教师146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高庙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公共图书室21个,建筑面积420平方米,藏书5.6万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25平方米。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新盛乐队、各村社火队。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花儿”会、高台、亭子等。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高庙镇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15张,固定资产总值6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0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万人次,出院病人852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9.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574人,参合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高庙镇有体育场3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拔河等,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6%。 ===社会保障=== 2011年,高庙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512户,人数1577人,支出182.18万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72户,支出15.9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1人次,支出3.15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者2177人次,支出8.7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2万元。 ==交通运输== 高庙镇境内有G6公路穿过。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代时期在高庙东、西村的山冈上建有雄伟壮观的“东头大庙”,因其庙而得名。 ==风景名胜== 高庙镇境内有柳湾彩陶博物馆,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 ==视频== 乐都区高庙镇老鸦社火(一) {{#ev:youku| XNDA2Nzg4MDI2OA | alignment=center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乐都区高庙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