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33.2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乐亭大鼓 的原始碼
←
乐亭大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乐亭大鼓</big> ''' |- | [[File:Img311156081.jpg|缩略图|居中|[http://photocdn.sohu.com/20110621/Img311156081.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4%B9%90%E4%BA%AD%E5%A4%A7%E9%BC%93&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3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种类之一,是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 乐亭大鼓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曲调丰富多变。除有完整的慢板、流水板、快板、散板外,并有上字调和凡字调两种不同调性的往复转换,板式变化十分灵活。代表曲目有《东汉》《隋唐》《三侠五义》《呼延庆打擂》《金陵府》等。 乐亭大鼓主要流行于河北以东、北京、天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乐亭县申报的“乐亭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8 =='''简介'''== 乐亭大鼓由木板大鼓衍变而成,距今约有200年的历史。在继承历代文化成就的基础上,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成。《中国书词概论》记载:“清初年,乐亭城内凡自娱好乐之人,最爱唱“[[清平歌]]”,同时,乡村里也流行着散曲之类的小调,后来,有位弦子李,先以三弦配奏了“清平歌”,遂加以改正,使其韵调动听悦耳,较之1日曲大有不同,于是齐呼之为“乐亭腔”。在演唱实践中,又经过进一步改革提高,约在清乾嘉年间,初步形成了乐亭大鼓的板腔雏形。道光三十年(1850年),乐亭著名说书艺人温荣发现了铧翅的清脆声响,并磨制成了第一付铁板。乐亭城南大皇粮庄头崔佑文进京供奉,带温荣入恭亲王府献艺,温荣的技艺深得王爷欢喜,当即封了顶子赐了座,并赐名“乐亭大鼓”。《曲艺论丛》中记载:“乐亭大鼓,简称乐亭调,为北方俗曲鼓词之一种,产生于乐亭县,故名。” 乐亭大鼓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产生、形成期”,清中、末叶至民国的“成熟、兴盛期”,建国初至“文革”前的“革新与发展期”,“文革”期间的“冷落、沉寂”期,“文革”后的“全面复兴期”,以及实施“民保工程”的“弘扬、振兴期”。清光绪中叶至民国初年,通过为温荣弟子陈际昌、齐桢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艺人的努力,使乐亭大鼓艺术步入繁荣时期。在书目方面,由过去只有《[[老鼠告猫]]》《王婆骂鸡》之类的几十个短篇,发展到有了中篇、长篇书目,其短篇书目也增加到一百几十个。乐亭大鼓自清末进入城市(首先是唐山)后,延至民国初年,开始涌现第一批女艺人。 20世纪30年代,乐亭大鼓的发展呈现出流派纷争的局面。滦县的戚用武,大胆地吸收了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等曲种的唱腔,创出了新腔,并以善唱“花腔花调”著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郑运来、陈云山等进步艺人参加了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演新曲段,为军民演唱乐亭大鼓,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动和教育群众的作用,如1945年靳文然和高荣远在抗日游击区演唱他们创作的《火烧钟家滩》《与民复仇》(高荣远作)和《骂蒋鹏飞》(靳文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帮助曲艺艺人组织起来,各市、县相继建立了曲艺团(队、组),冀东地区乐亭大鼓艺人也参加了当地的曲艺组织。至20世纪70年代初,两个支系又渐趋合一,不少从业人员在唱腔上采取东西合璧的做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艺术享受。 乐亭大鼓与时俱进,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2002年4月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乐亭县为“民间艺术之乡”——“曲艺一大鼓之乡”,2003年3月,文化部命名乐亭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曲艺)”。 =='''艺术特色'''== '''表演方式''' 乐亭大鼓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共有两种,第一种只需要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就可以了,演唱者打鼓又打板,边说边唱。描绘场景、刻画人物、议论得失,都由演唱者一人承担;第二种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 [1] [4] 伴奏乐器 乐亭大鼓的主奏乐器由书鼓、铁板、大三弦构成。书鼓:扁而圆,鼓面6寸4分,厚2寸4分。鼓箭:木制或竹制小棒,长7寸2分,尖端略细。鼓架:由6根箭竹交错支起,高2尺8寸。铁板:钢制或铜制半月形,长4寸5分,宽1寸3分,厚1分,两片板调高不一,故又有“阴阳板”之称。大三弦:琴面呈椭圆状,高7寸,宽5寸5分,厚2寸5分,琴杆长3尺7寸。演出时,书鼓、铁板、大三弦是必不可少的乐器。 '''表演唱腔''' 乐亭大鼓的唱腔要求字正腔圆、韵足味浓,气氛真实、色彩鲜明,气口得当、鼓板合宜。乐亭大鼓的唱腔,自成体系,独具一格。固定的唱腔是九腔十八调,有的抒情,有的激昂,有的悲沉,有的诙谐,用这些唱腔来表现不同的场景、意境、情感和情绪。九腔十八调的主要唱腔有【[[四大口]]】【八大句】【四平】【切口】【双板】【紧流水】【慢流水】【中流水】【背牌子】【凄凉调】【撤单程】【慢起程】【昆曲尾子】【[[蚂蚱蹬腿]]】等。演员在演唱中,根据剧情变化灵活运用这些唱腔,而且大口一般都运用在鼓句上。 '''服装要求''' 演唱传统乐亭大鼓时,男演员一般身着长衫,[[女演员穿旗袍]];演唱近现当代曲段时男演员多穿中山装,女演员有穿旗袍,也有穿连衣裙、拖地裙的。随着现代舞台需要,可以进行变化。 =='''重要演出'''== 2016年6月,乐亭大鼓演奏家应邀参加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每周一、三、六、日,由张近平、张旭武、刘凤来等乐亭县6位乐亭大鼓演奏家组成的演出队在唐山世园会江南园进行全天候的乐亭大鼓演出。 2017年9月2日,河北省乐亭县开展乐亭大鼓书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 2018年6月12日,乐亭大鼓《吕蒙正赶斋》亮相天津市群星剧院,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CDIF3MJ0552ABUJ.html 云游非遗· 影像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亭大鼓(靳派)],网易2021年6月13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乐亭大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