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01.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美合作所 集中营旧址 的原始碼
←
中美合作所 集中营旧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中美合作所 集中营旧址</big> ''' |- | [[File:中美合作所 集中营旧址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时代;1943-1949年 所在地区;重庆市 级别批次;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163-111 |}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歌乐山下。 "中美合作所"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简称,组建于1942年,在重庆西北郊的歌乐山下,[[红岩]]烈士陵园入口,两根高约4米、条石砌成的石柱,在静寂中矗立。其中隐匿在浓密树丛中的一根镶嵌着一块[[石牌]],上书-"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这就是中美合作所遗迹。中美合作所,全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和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共同创建的用于训练特工的[[场所]]。1988年,"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blog.sina.com.cn/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 新浪网 2015年1月23日 </ref> ==序言介绍== 1941年12月7日,日本闪电般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美国被拖入世界大战行列。由于美日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之间的战争基本上是在海上和空中进行,所以对太平洋上的[[气象]]、水文、军事等情报的准确掌握,便成为美国打败[[日本]]的主要保证。 早在1941年12月初,军统局就破译出日本海军将偷袭[[珍珠港]]的密电。军统局负责人戴笠将这份密电,通过军统美国站站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武官萧勃交给美国海军。但美方怀疑是中国有意挑拨美日关系,故未引起重视。 [[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检讨忽视军统局情报的严重失误。随即一面与萧勃秘密联系,同时也命驻重庆大使馆的武官迪帕斯与军统接触,以寻求情报搜集的[[合作]]。 1942年初,在美国华[[盛顿大饭店]],美国海军金上将、李威廉上校和梅乐斯少校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武官萧勃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萧勃代表军统局负责人戴笠表示:军统局可以为美军在[[中国]]提供各种方便;希望美国海军帮助军统局训练游击特工人员和提供武器装备、特工器材、军需[[物品]]。 梅乐斯根据双方会谈内容拟定了《友谊合作计划》的[[方案]],规定:"美国提供给国民党军统局技术、器材、械弹、军用物资;国民党军统局提供人员给美国海军,在中国沿海地区和被日军攻占地区,建立水雷爆破站、气象情报站、情报[[侦察站]]、电讯情报侦译站、行动爆破站。……" 1942年5月,梅乐斯奉命到中国,首次会晤了军统局局长戴笠。戴笠指示这次中美情报[[合作]],一定要搞好,要将军统所有的东西都搬出来,毫不保留地全面合作。 1942年夏秋间,梅乐斯率领一批海军特工第二次访华,正式开始了与军统进行情报合作的[[活动]]。同年冬,双方决定共同建立一个情报机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持中美情报合作业务,中方由军统局代表,美方由海军部情报署代表。 双方共同拟定《中美合作所协定》,1943年4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正式签字。中方派外交部长宋子文代表签字,美方派海军部长诺克斯代表签字。 1943年7月4日,在陪都重庆近郊歌乐山下的钟家山,军统局乡下办事处,中美合作所正式[[成立]]。该所直接隶属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戴笠任主任,梅乐斯任副主任,他们对中美合作所的工作都享有否决权。 此后,中美合作所一直从事培训和装备戴笠领导的军统部队,运作其下属的情报站,展开对日游击战,直到1945 年日本[[投降]]。 按协定的规定:"中美合作所系因对日作战而成立,如战争结束应立即宣告结束。"抗战胜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解散战略情报局的中美合作所,要求在10月1日前停止全部活动。 1945年9月29日,梅乐斯被两名美军医生以神经衰弱症的名义强行送回美国。10月11日,在歌乐山下的军统局大[[礼堂]],军统局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宣告中美合作所结束。 美方人员分批回国。1946 年10 月,美方最后一名人员离开[[中国]],当时整个中国已陷入全面内战之中。 ==建筑规模== 中美合作所下设[[秘书]]室、军事组、情报组、气象组、特警组、侦译组、心理作战组等,最多时全所人员高达6000多人。 中美合作所在歌乐山下纵横10余公里的群山之中,建筑有房屋800余间,将包括渣滓洞、梅园、造石场、[[白公馆]]、五灵观、红炉场、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杨公桥、朱公馆、步云桥、岚垭等地在内的大片土地划为禁区。 "在这个特殊禁区内,有戴笠、梅乐斯的宅院,有2000多名中美特务的宿舍、[[办公厅]]、餐厅、跳舞厅、大礼堂、军火库、仓库。"厉华说,当时,禁区内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 中美合作所在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中起到的[[作用]],以往很少提及,以至于鲜为人知。事实上,中美[[合作所]]在对日作战中发挥出了不少作用。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t3226626ise|480|270|qq}} <center>历时近6个月保护修缮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渣滓洞景区恢复试开放</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中美合作所 集中营旧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