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55.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夏屋庄 的原始碼
←
中夏屋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夏屋庄</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dimg11.c-ctrip.com%2Fimages%2F2309060000001lrr0A3A5_W_550_412.jpg&refer=http%3A%2F%2Fdimg11.c-ctrip.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30646223&t=8f1276740904a326f6ef9ab9fe90df7e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hotels.corporatetravel.hotels.ctrip.com/hotels/detailPage?hotelId=1688062 来自 携程旅游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中夏屋庄 位 于:[[海阳市]]西北部 人口数量:160户,541人 隶 属:发城镇 |} '''中夏屋庄''':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冷、于、张、刘、王姓各自在[[昌水河]]的下游建村,统称“下五庄”。明末,五个村搬迁合并,优贡冷光斌取《[[诗经]]》“夏屋渠渠”之意,改村名夏屋庄。 <ref>[http://www.iplant.cn/info/%D6%D0%CF%C4%CE%DD%D7%AF 中夏屋庄], 海阳市人民政府, 2020-01-18</ref> ==中夏屋庄基本概况==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分为三个夏屋庄,本村居中,故称中夏屋庄。 中夏屋庄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徐海公路两边,地处东经120°59′,北纬36°58′。东与东夏屋庄相邻,南与后儒林庄隔河相望。隶属发城镇。北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160户,541人。有冷、姜、于、张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冷姓。 ==中夏屋庄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6年本村第一个合作社(村社)成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投资8万元,兴建大口井。 ==中夏屋庄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15万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总产30万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450公斤,比1978 年增长15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668公斤,总产32.8万公斤。 1978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13.4公顷,建蔬菜大棚20个。200 0年,果业收入40万元,大棚收入20万元,芋头收入50万元,畜牧业收入22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351万元,其中农业253万元,畜牧养殖业80万元,林业18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刺绣等小手工业,从业人员10人,收入自给不足。1950年后,相继办起木工组、粉坊、麻刀加工、电气焊部等。1982年,村建起砖瓦厂,从业人员60人。2002年,有运输车辆12部,从业人员30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为229人,收入291万元,其中工业139万元,建筑业32万元,运输业55万元,商饮业40万元,服务业25万元。 ==中夏屋庄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建国后,成立中夏屋庄小学,学生150人。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62人。 20世纪80年代后,村重视科技教育,办起图书室、娱乐室,多次聘请专家对果业人员进行培训,果业人员技术水平普遍较高。本村的高跷秧歌很有特色。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20公斤左右。建国后,1955年人均粮食22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400公斤,全村收入5.5万元。2002年,人均粮食600公斤,人均存款余额2400元,全村有各种车辆80辆、摩托车30辆、电话70部、彩电170台、电冰箱30台、洗衣机15台、大型挖掘机1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齐,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1980年以后,新房区统一规划,草房改建起瓦房。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81年,村购买大型彩电1台。1982年,投资8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992年,投资1.8万元,安装闭路电视;投资4万元,安装自来水。自1993年以来,实行幼儿免费入园,经费由村负担。 ==中夏屋庄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与东、西夏屋庄成立一个党支部,冷春福、王和荣、姜杏林先后任党支部书记。1951年,本村成立党支部,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冷和仁、冷和芝、冷和元、冷绪礼、冷希国、冷桂南、姜福波、姜振波。2002年,全村有党员19名。村党支部曾多次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与东、西夏屋庄为一个村公所,冷春福、冷忠甲、姜吉通、于芳礼、冷寿臣、王和荣、冷寿常、冷和芝先后任村长。1958年10月,本村独设行政村,姜连云、冷洪玉、冷绪礼、冷洪海、冷希国、冷玉高、姜福波、冷绪波、姜文忠先后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村委多次被上级政府评为模范村民委员会。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夏屋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