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68.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科技史杂志 的原始碼
←
中国科技史杂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国科技史杂志.jpeg|有框|右|<big></big>[http://www.ihns.ac.cn/xsqk_new/zgkjszz_new/201602/W020160229560799737261.jpg 原图链接][http://www.ihns.ac.cn/xsqk_new/zgkjszz_new/ 来自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的图片]]] 《'''中国科技史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ref>[https://www.sohu.com/a/432357519_120901460 什么是核心期刊?],搜狐,2020-11-17</ref>。 《中国科技史杂志》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中国科技史料》,是中国惟一系统汇集中国科技史料的学术性期刊,以中国近现代、尤其是近100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主,在搜集、抢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础上,推进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2019年3月25日,《中国科技史杂志》入选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目录(扩展版)。 据2020年11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共出版文献2673篇、总被下载421740次、总被引904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35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0.244。 据2020年11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共载文1241篇、被引量为4127、下载量为33215、影响因子为0.27。 ==办刊历史== 1959年4月,[[周恩来]]总理曾号召全国政协的老年人士特别是老[[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把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传之后代。后因“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中断。 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在十年文化浩劫的废墟上拨乱反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裴丽生,觉得应该抓住时期实现周总理的遗训,尽快地开展征集整理中国科技史料的工作。此时,科学普及出版社总编辑郑公盾在参加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访问[[巴黎]]中,见到该国科学画廊里挂满了各国古今大科学家的[[照片]]及画像,而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却一张画像也没有,这种景象刺痛了全团,他们意识到要加强对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决心要向全世界公布并宣传中国古今有名望科学家的事迹与形象,实事求是地维护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这种想法与裴丽生的意愿正相符合,于是他们共同倡议,于1980年5月创办了《中国科技史料》期刊,专门作为征集整理和发表中国科技史料的阵地,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为季刊,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刊名。 1981年,因科学普及出版社又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专门用以[[出版]]学术书刊,《中国科技史料》的出版者改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在《中国科技史料》创办的头几年里,既没建立编委会,也没设[[编辑部]],只有几个编辑人员;只有出版单位,没有主办单位。 1984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建立了由42人组成的编委会。 1985年,《中国科技史料》改为双月刊。同年,确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主办单位。 1988年,《中国科技[[史料]]》改为季刊,并改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作为主办单位,成立第二届编委会。 1990年,第三届编委会成立。 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新领导人因社内经济核算的压力,提出第二年起不再承担《中国科技史料》的印制费用。《中国科技史料》编辑部求助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所在经费上给以很大的支持,也参与了刊物全面的管理。 1996年,第四届编委会成立。 2005年,《中国科技史料》更名为《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4年11月,《中国科技史杂志》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以中国近现代、尤其是近100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主,在搜集、抢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础上,推进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主要栏目:研究、综述、自述与传记、访谈、[[资料]]、图像、科学史家、书评、信息等。 ==人员编制== 据2020年11月《中国科技史杂志》官网显示,现有主编1人、副主编3人,编委22人、海外编委10人。 编委:鲍鸥、樊洪业、方晓阳、冯立昇、关增建、郭世荣、韩健平、胡化凯、胡维佳、华同旭、李秀辉、罗桂环、钮卫星、曲安京、任定成、沈爱民、孙小淳、王扬宗、吴国盛、袁江洋、张剑、张大庆。 海外编委:范家伟、顾有信、林力娜、莫菲特、舒喜乐、王全玉、王作跃、张澔、张嘉凤、真柳诚。 截至2000年6月,《中国科技史料》出版了20卷,一共发表了主要的史料文章941篇,其中[[古代]](自古至明末清初)的史料 208篇,近代(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的史料237篇,现代(20世纪初以来)的史料466篇,另有通史类(从古至今)的30篇;按所发表的不同栏目内容的史料来分,共有综述 213篇,[[人物]]传记314篇,回忆录和访谈录30篇,通信与日记12篇,科技机构与社团127篇,资料与考证205篇,大事记与年表30篇,科技书刊评介10篇;此外,《中国科技史料》还在封二和封三上刊有720幅图片(图版),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从原照上翻拍下来的。 据2020年11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共出版[[文献]]2673篇。 据2020年11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共载文1241篇。 ==收录情况== 据2020年11月中国知网官网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扩展版)、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ref>[https://www.sohu.com/a/303797480_723484 CSSCI 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年)完整版],搜狐,2019-03-26 </ref>(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来源期刊(2018)、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20年11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总被[[下载]]421740次、总被引904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35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0.244。 据2020年11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被引量为4127、下载量为33215、影响因子为0.27。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影响[[因子]]为0.28,在全部期刊中排第5437名。 ==荣誉表彰== 1992年,《中国科技史杂志》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5年,《中国科技史杂志》获得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7年,《中国科技史杂志》获得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14年,《中国科技史杂志》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历史学]]类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曾获得Caj-cd[[规范]]获奖。 ==文化传统== 办刊方针:以史为鉴、厚今薄古。 [[社会]][[功能]]:存史、资治、教化。 ==视频== ===<center> 中国科技史杂志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科技中国,向世界展示我们最强力量!</center> <center>{{#iDisplay:j3003rbi2t4|560|390|qq}}</center> <center>燃!一分钟回顾中国科技高光时刻</center> <center>{{#iDisplay:y3218o1l3nn|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 050 連續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
返回「
中国科技史杂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