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5.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法制史概要 的原始碼
←
中国法制史概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国法制史概要</big> ''' |- | [[File:P4YBAFul5pmAclyrAAHCcSUiFm0956 s.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kfzimg.com/G06/M00/11/9A/p4YBAFul5pmAclyrAAHCcSUiFm0956_s.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4%B8%AD%E5%9B%BD%E6%B3%95%E5%88%B6%E5%8F%B2%E6%A6%82%E8%A6%81&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3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国法制史概要'''》是[[20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顾远]]。 =='''内容简介'''== 《中国法制史概要》是公认的法制史名著,堪称以近代部门法理论研究法制史的经典性著作。该书与传统法制史研究重考据不同,着重按照法律门类系统梳理史料,其关于中华法系演进的理论独成一家。该书为陈顾远数部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被法学界誉为开专题史研究之先的著作。几十年来,这部著作影响着海峡两岸的几代法律学人。 =='''图书目录'''== '''序''' 《中国法制史》1934年版序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开宗明义 一、认识论 (甲)我国向时所称之法制含义 (乙)东瀛学者所称之法制含义 (丙)法制机构所称之法制含义 (丁)立法机关所称之法制含义 二、目的论 (甲)中国法制史与综合法学 (乙)中国法制史与中国法系 (丙)中国法制史与现行法制 (丁)中国法制史与中国学人 三、方法论 (甲)史所疑者不应信以为史 (乙)朝代兴亡不应断以为史 (丙)或种标准不应据以为史 (丁)依个人主观不应擅以为史 第二章 探源索流 一、从变法上以言其变 (甲)关于变法中之变者 (乙)关于变法中之不变者 二、从律统上以言其变 (甲)关于律统之首次变化者 (乙)关于律统之再次变化者 (丙)关于律统之三次变化者 三、从法学上以言其变 (甲)法学之盛限于战国 (乙)律家之著仅在汉魏 (丙)律学之衰始于东晋 第三章 固有法系 一、中国固有法系之存在 (甲)就时间而言 (乙)就空间而言 二、中国固有法系之形成 (甲)中国固有法系源于神权而无宗教化色彩 (乙)中国固有法系源于天意而有自然法精神 三、中国固有法系之特征 (甲)礼教中心 (乙)义务本位 (丙)家族观点 (丁)保育设施 第二编 各论 第三编 后论 陈顾远先生学术年表 不可不读的《中国法制史概要》<ref>[https://www.sohu.com/a/435840277_120067590 【今日关注】我国宪法基本概要 ],搜狐2020年12月2日,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国法制史概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