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7.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 的原始碼
←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7384070/bfb86db883716160_s.jpg width="22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259144/6569446105/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出版社: 中华书局出版社,ISBN:9787101118780。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元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之一,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陆费逵(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ref>[http://www.cnpubg.com/overview/member/2012/1023/5231.shtml 中华书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ref>。中华书局从1912年至2012年,共出版[[图书]]3万余种,获奖图书累计563种,其中[[国家图书奖]]<ref>[https://www.docin.com/p-720112156.html 中国国家图书奖历届获奖书目(第1-8届)],豆丁网,2013-11-03</ref>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获奖数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围绕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试图阐明以下一些主要问题:孔子、孟子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儒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儒学在当代如何进行理论转型,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儒学在今日社会主要应在什么领域发挥作用和发挥何种作用,儒学怎样推动中西文化会通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等等,而论说的重点在于中华传统美德的阐扬。总之,试图用时代精神激活儒学的恒在价值,以实现明体达用的目标。 ==目录== 序言:儒学的明体与达用 ……………………………… 1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孔子: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 …………………………… 2 一、孔子确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方向 ………………………… 2 二、孔子儒学在古代史上的显微跌宕 ………………………… 6 三、[[孔子]]儒学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 12 四、改革开放以来孔子儒学的复苏 ………………………… 16 五、孔子儒学的创新与展望 ………………………………… 20 孟子:光大道统的亚圣 ………………………………… 25 一、孟子的历史地位 ………………………………………… 25 二、孟子对儒学的创新性贡献 ……………………………… 28 仁恕通和刚毅之道:——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 39 一、中西文化相异性比较 …………………………………… 40 二、中华文明核心价值六字论 ……………………………… 41 新仁学:儒学的当代理论转型 ………………………… 45 一、仁学历史发展梗概 ……………………………………… 46 二、当代新儒家对仁学的思考 ……………………………… 47 三、新仁学构想 ……………………………………………… 50 ...... 社会德教是儒学的最佳定位…………………………… 270 一、儒家在中华文化中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道德引领 ……… 270 二、儒家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 272 三、儒家道德的普世性及教化方式 ………………………… 274 四、儒家文化的生生不息 …………………………………… 278 五、重建儒家道德的五项工作 ……………………………… 280 儒学与社会和谐 ………………………………………… 285 一、和谐社会的构想根植于儒家贵和哲学 ………………… 286 二、贵和哲学对贵斗哲学的超越 …………………………… 290 三、发扬儒学智慧,建设社会和谐 ………………………… 295 儒家协调智慧与新型国际关系………………………… 306 一、学习儒家协调智慧,超越文明冲突论 ………………… 306 二、儒家协调智慧的内涵 …………………………………… 308 三、儒家协调智慧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 312 四、儒家协调智慧的历史与今天 …………………………… 318 后记:我的学术之路 ………………………………… 322 引言 …………………………………………………………… 322 一、尊师重道,承接前辈学者的学术统绪 ………………… 328 二、旧邦新命,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 …………………… 330 三、比较中西,提炼中国模式和经验 ……………………… 332 四、涵泳古典,入其内而后有觉解 ………………………… 335 五、综合创新,开拓个性化的学术之路 …………………… 337 六、知行合一,在学术研究中提升人生境界 ……………… 339 结语 …………………………………………………………… 341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