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244.2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的原始碼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411/766b0a6f67c04c18a0fc2934831dc8a5.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65569181_121106869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筹建于1952年,正式成立于1954年,最初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1998年4月,所名改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地震局]]的中国最早系统地开展地震工程和安全工程研究的国家公益性科学研究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主要开展强震动观测、工程地震、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设有7个研究室和7个管理部门;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研究员<ref>[http://society.sohu.com/a/553466837_120823073 研究员属于什么系列职称?],搜狐,2022-06-02 </ref>23人、副研究员100余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0余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近70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后若干人。 ==历史沿革== 1952年,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开始筹建。 1954年,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正式成立,是中国国内唯一以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ref>[http://news.sohu.com/a/565099272_121119252 科研机构组织结构形式浅析] ,搜狐,2022-07-08</ref>。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土壤力学、工程结构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开展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地震工程、结构安全度和黄土工程性质等研究方向的探索。 196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调整为[[地震]]工程、核反应堆结构力学、土壤力学、冲击与振动和特殊混凝土材料及其动力性能的研究。 1970年-1984年,受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 1984年4月,改由国家地震局[[领导]],所名随之改为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调整为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主要开展强震动观测、工程地震、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 1998年4月,随着国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所名改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科研条件== ===设施设备=== 截至2016年9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拥有地震模拟振动台阵、伪动力试验设施、超级计算机系统、土工离心机振动台、超低频振动计量标准装置、动三轴和共振柱土动力试验装置、多功能静力触探车等大型试验[[设备]],共同组成国际先进、中国国内领先的地震工程综合试验系统。 ===人员编制===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研究员23人、副研究员100余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聿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廖振鹏、欧进萍 ===科研部门=== 截至2016年9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设有7个研究室,建有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1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室:强震动观测研究室、工程地震研究室、结构工程研究室、生命线工程研究室、城市与工程综合防灾研究室、岩土工程研究室、振动测量仪器研究室 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交流合作== 根据2017年4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是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专业委员会和亚太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会的秘书处挂靠单位,承办了第十四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多年来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韩国等30多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研究。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科研获奖==== 根据2016年9月该所官网信息显示,1985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70余项。2015年,由该所谢礼立院士团队完成的“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科研项目&科学调查==== 根据2016年9月该所官网[[信息]]显示,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承担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第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坏与控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现场灾情监控与救援装备研究》《重大工程地震参数确定技术研究》《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关键技术研究》等),组织参加了中国国内主要破坏性地震的工程震害调查(如汶川、[[玉树]]、芦山、鲁甸地震等)。 ====标准制定&学术专着==== 根据2016年9月该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草稿),主持编写了《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等20余部国家技术[[标准]]及行业和地方标准,参与编写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近40部国家技术标准,出版了《唐山大地震震害》《地震工程研究报告集》《刘恢先地震工程学论文选集》《地震工程学》等数十部学术专着。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頁面